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8章 老朱的欣喜!军校制度落地!,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们打心底里瞧不上武将,觉得武将就是“卑贱武夫”、“泥腿子丘八”,不配与他们同朝为官。</p>

他们巴不得彻底斩断武将勋贵的传承之路,把兵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样就能随心所欲地摆布军政,让武将永远只能听他们号令,被他们踩在泥地里。</p>

武举刚办时,朝廷还需要武将打仗,文臣不好过分插手;等天下安定了,他们就开始动歪心思——改考试内容、安插自己人、克扣武举出身官员的升迁机会,一步步把武举变成了摆设。</p>

这样一来,武将群体没了新鲜血液,只能越来越弱,文臣就能彻底掌控朝堂,这正是他们最想看到的局面。</p>

老朱点头:“准了!就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共管,文官一概不许沾边!”</p>

太子标笑着补充:“高炽,你想让谁当副校长?总得有个具体管事的人。”</p>

朱高炽想了想:“大将军与大都督都是军中威望高的,不如让他们俩轮流管着日常事务?大将军沉稳,能定规矩、掌大局;大都督机敏,善变通、抓细节,两人搭配再合适不过。再请些退下来的老将当先生,比如王弼将军,他在捕鱼儿海亲斩北元太尉,这等临阵决断的本事,实战经验丰富得很,肯定能教出好徒弟。”</p>

“这些为国征战的老将军,就算解甲归田了,不能再骑马上阵,胳膊腿不如当年利索,大明也不能忘记他们做出的功勋与贡献。所以聘请他们为军校的荣誉师长,让他们把这辈子攒下的战场门道、治军心得,都掏出来教给后生晚辈。对这些老将而言,这既是朝廷没忘了他们的证明,也是让自己的本事能传下去的机会,无疑是一种殊荣。”</p>

“再者说,有这些老将坐镇,军校的分量也更重。学生们听着他们讲当年冲锋陷阵的故事,看着他们身上的伤疤,自然会生出敬畏之心,学起来也更用心。老将军们看着一群年轻娃子想学本事、想保家卫国,心里也能舒坦些,不至于觉得自己成了没用的闲人。”</p>

徐达和李文忠等老将对视一眼,都露出了笑意。</p>

能参与这样的大事,对他们这些武将来说,比再多的封赏都体面。</p>

毕竟金银财帛、爵位田宅都是身外之物,百年之后不过是黄土一抔,可这军校若是能办起来,他们的名字就能跟这培养栋梁的基业绑在一起,被后世将士记在心里,这才是真正能流传下去的荣耀。</p>

打了一辈子仗,从尸山血海里趟出来,谁手里没有几套保命的战法、治军的心得?</p>

徐达善长稳扎稳打、以静制动,李文忠精于奔袭穿插、出奇制胜,这些都是用无数胜仗和败仗熬出来的真东西。</p>

不说什么著书立说流传千古,要是能在军校里掰开揉碎了讲给后辈听,让那些年轻将领少走些弯路,少流些冤枉血,这无疑是光宗耀祖的好事。</p>

而且这事儿往大了说,是为大明培养优秀将佐,让军队能一直硬气下去,护着这江山万代,利国利民;往小了说,他们这些老将也能在军校里寻个安稳去处,不用再担心后辈没人提携、本事没人继承。既能了却一桩心愿,又能为朝廷再尽份力,何乐而不为呢?</p>

老朱越想越觉得这事儿靠谱,又道:“选址就定在南京城外,离军营近,方便学生操练。校舍要建得结实些,再建个演武场、沙盘室,该有的都得有。第一批学生就从各卫所里挑,还有勋贵子弟也得丢进去历练学习,年龄十五到二十岁,识字的优先,不识字但机灵的也收,入校后先教认字,再学本事。”</p>

“对了,”他看向朱雄英,“你也得去学学,将来你是天子,手里握着天下兵权,要是连基本的兵法阵图都看不懂,连军队里的弯弯绕绕都弄不清,怎么镇住那些身经百战的将领?得懂军事才能压得住场面,才能不被人糊弄。”</p>

“不光是你,以后不管是勋贵子弟还是皇室子弟,只要是将来要沾军职、要承袭爵位的,到了十五岁就得进军校学习,跟普通学生一样上课、操练、考核,半点特殊都不能搞。学满年限、成绩合格了才能出来任职,不然就算身份再金贵也没用。”</p>

“这规矩定下来,才能保证这些子弟不会变成不知兵的蠢货。皇室子弟懂军事,才能明白兵权的重要性,守住祖宗的基业;勋贵子弟在军校里摸爬滚打,才知道当兵的辛苦,将来掌兵才不会瞎指挥、乱克扣。大家都在一个学堂里学过,知根知底,将来在军中相遇,也能多些默契,少些隔阂,这对朝廷、对军队都是好事。”</p>

朱雄英立刻挺直腰板:“孙儿遵命!正好能跟高炽一起琢磨怎么教学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王芯芯

特工:从小特务到军统大老板

半事五成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十四桥

女穿男,我在兽世当巫医

大女士

大道圣主

唯幻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

杆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