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老朱的欣喜!军校制度落地!
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8章 老朱的欣喜!军校制度落地!,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朱的欣喜!军校制度落地!
御书房内,气氛热烈。</p>
老朱此刻眼睛越发明亮,手指在御案上轻轻叩着,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p>
至少,这法子能把兵权的根扎在皇室自己的地盘上。</p>
以往武将靠世袭、靠军功,心思杂得很,有的跟文官勾连,有的仗着功劳骄纵,真要拧成一股绳跟朝廷较劲,可不是闹着玩的。</p>
可军校里出来的不一样,从入学那天起就认“天子门生”这个身份,学的是皇家定的章程,练的是保大明江山的本事,将来散到军中,骨子里就带着对皇室的亲近。</p>
就算有个别心思活络的,看着身边全是同校出身的袍泽,谁还敢轻易起二心?</p>
至少,能把武勋的气脉续上。</p>
徐达、李文忠这些老将总有老的一天,他们的儿子未必能顶上来,真等这批人没了,武勋里头怕是连个能跟文官掰手腕的都找不出来。</p>
军校一办,不管是勋贵子弟还是寒门小子,都得从头学起,凭本事说话,好苗子能往上冒,没本事的自然被淘汰,武勋里的烂肉能一点点剔出去,新鲜血才能补进来,不至于让文官一家独大,把军权都捏在手里指手画脚。</p>
至少,这是个能治本的法子。</p>
卫所制度将来若是真烂了,能换将官;将领没本事,能教本事;军心散了,能用“天子门生”的情分拢一拢。</p>
不像以前,出了问题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杀几个贪官,换几个将领,根子上的毛病还是除不掉。</p>
这军校就像个筛子,能把合用的人才筛出来;又像个熔炉,能把不同出身的人熔成一股劲,将来不管是打草原、平倭寇,还是守边疆,手里能有一群知根知底、能用会用的将领,这江山才能坐得稳当。</p>
老朱越想越觉得这步棋走得妙,看向朱高炽的眼神里,早已没了之前的戏谑,多了几分实实在在的看重。</p>
这胖小子看着懒,心思却比谁都透亮,一下子就摸到了军务的症结上。</p>
“好!就这么办!”老朱猛地一拍御案,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这就下旨,让工部选址动工,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赶紧拟章程,三个月内,朕要看到第一批学生的名单!”</p>
他看向朱高炽,眼神里满是赞许:“炽儿,这事儿就交给你牵头,徐达、李文忠从旁协助。需要银子、要地皮、要工匠,尽管开口,朕给你撑腰!”</p>
朱高炽心里一喜,连忙道:“谢皇爷爷!不过有件事得说清楚——军校的规矩得由咱们自己定,不能让文官插手。招生、教学、考核,都得由军方说了算,免得他们瞎掺和,把学校变成官场。”</p>
这其实正是朱高炽担心的地方。</p>
为什么好好的武举,刚开始还办得有声有色,能选出些实在的武将,结果到了大明中后期,就彻底流于形式了呢?</p>
考的内容越来越虚,要么是拉弓射箭走个过场,要么是默写几句兵书凑数,选出来的人大多是文官推荐的亲信,真正有本事的寒门子弟根本没机会。</p>
还不是因为这些文臣缙绅在背后使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