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清明节
所愿皆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章 清明节,今世,为生民立命,吾万死不辞!,所愿皆安,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逸真诚地看着陈玉轩:“师弟,咱们是一起求学的伙伴,我能进步,也是因为有你的激励。你莫要心急,一步一个脚印,定能有所突破。”
陈玉轩听着夫子和师兄的话,心中的阴霾渐渐散去,说道:“夫子,师兄,是我心胸狭隘了,我定会调整心态,努力追赶。”
李夫子微笑着点头:“如此甚好,日后遇到问题,切莫憋在心里,咱们共同探讨解决。”
从那以后,陈玉轩放下了心中的包袱,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学习的时光匆匆,不知不觉便度过了清明节。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镇上的人们都忙着祭祖扫墓。而曹逸、陈玉轩和李夫子在学堂里,却依旧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窗外的雨声滴答,仿佛是为他们的勤奋奏起的乐章。曹逸手中的笔不停,在书卷上写下一行行工整的笔记;陈玉轩紧皱眉头,思索着夫子刚刚讲解的难题;李夫子则在一旁踱步,不时地为他们指点迷津。
清明节的氛围似乎并未影响到他们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当夜幕降临,雨渐渐停歇,他们才恍然发觉这一天已经过去。
曹逸伸了个懒腰,说道:“这一日过得真快,竟未觉清明已过。”
陈玉轩也附和道:“是啊,一心向学,竟忘了时节。”
李夫子微笑着说:“学问之路,本就不分时节。只要你们有此恒心,未来可期。”
一日学习结束,李夫子看着曹逸和陈玉轩,缓缓说道:“今日既是清明节已过,为师便与你们讲讲这清明节的来历。”
曹逸和陈玉轩立马正襟危坐,认真聆听。
李夫子轻咳两声,开口道:“清明节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寒食节,相传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下令在其忌日禁火寒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
“清明节乃春祭大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此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人们扫墓祭祖,缅怀先人,以示不忘根本。”
“同时,这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人们走出家门,感受自然的生机与美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曹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道:“夫子,那这清明节的习俗在各地可有不同?”
李夫子轻抿一口茶,接着说道:“这清明节啊,各地的习俗确实有诸多不同。在有些地方,清明除了扫墓祭祖,还有荡秋千的习俗。年轻的男女们在秋千上荡漾,欢声笑语,为这庄重的节日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而在另一些地方,人们会在清明节举行斗鸡的活动,热闹非凡。还有的地方,清明时节要吃青团,那是用糯米和艾草做的,软糯清香,寓意着团圆和吉祥。
在咱们这儿,人们习惯在祭祖之后,在坟头插上鲜花。可有的地方,却是挂上白色的纸带。
再者,有些偏远的乡村,清明还有独特的歌舞表演,以祭奠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虽说形式各异,但归根结底,都是人们对先人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陈玉轩感慨道:“原来这清明节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意义。”
李夫子轻抚胡须,说道:“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也是对我中华文化的传承啊。”(作者故意的,中华人)
李夫子想了想说道:“等天气好,带你们出去踏青。”
曹逸和陈玉轩听了,脸上顿时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曹逸兴奋地说道:“夫子,那真是太好了!”
陈玉轩也连忙应和:“是啊,夫子,我们都盼着呢!”
李夫子微笑着看着他们,眼中满是慈爱:“整日埋头苦读也不行,出去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说不定能让你们文思泉涌。”
曹逸点头道:“夫子说得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陈玉轩也充满期待地说:“不知道到时候能看到怎样的美景。”
李夫子捋了捋胡须:“那就要看老天爷的安排咯,不过为师相信,定会让你们有所收获。”
师兄弟二人相视一笑,满心期待着那即将到来的踏青之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