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这样,三姑娘饿到第六天,已经虚弱得无法起身。老妇人看着女儿的样子,心痛如绞,伤心过度,自己也病倒了,被人抬回家中卧床不起。又过了三天,深夜二更时分,几个人举着火把,急匆匆地来敲门,大声喊道:“三姑娘绝食八日,今日午时过世了!”老妇人听闻噩耗,当场哭晕过去,醒来后更是悲痛欲绝,嚎啕大哭。王玉辉走到床前,说道:“你这老人家真是糊涂!三女儿如今已成了仙人,你哭她做什么?她这样死得其所,只怕我将来都未必能有这样的‘好名声’去死!”说罢,竟仰天大笑,“死得好!死得好!”大笑着走出了房门。

第二天,余大先生得知三姑娘离世的消息,大为震惊,心中满是悲戚。他立刻准备好香烛、三牲等祭品,前往灵堂拜祭。祭奠结束后,他返回衙门,马上叫来文书,准备为烈妇申请旌表。二先生也在一旁帮忙赶制文书,连夜将申请呈送上去。随后,二先生又备好祭品,亲自前去祭奠。当地府学、州学、县学的师生们见两位先生如此重视,也纷纷前来祭奠,人数多得难以计数。

两个月后,上级批准下来,同意将三姑娘的牌位放入节孝祠,并在其家门首修建牌坊。入祠当天,余大先生邀请知县一同出席,仪仗整齐排列,众人护送烈女牌位入祠。全县的绅士、学子都穿着正式的礼服,步行相送。牌位安放妥当后,知县主祭,府学官员、余大先生、全县乡绅、师生、两家亲戚和本族依次进行祭祀,整整祭奠了一天。之后,众人在明伦堂摆下宴席。大家想请王玉辉上座,认为他养育出这样贞烈的女儿,为伦理纲常增添了光彩。然而,此时的王玉辉内心悲痛万分,推辞不肯前来。众人在明伦堂吃过酒,便各自散去。

次日,王玉辉来到学署,向余大先生致谢。余大先生和二先生都在,便留他吃饭。席间,王玉辉说道:“在家每天看着老妻悲痛哭泣,我心里实在不忍,想着到外面游历一段时间。又寻思,若要游历,不如去南京,那里有大型书坊,说不定能说服他们刻印我的三部书。”余大先生感叹道:“老哥若去南京,可惜虞博士已经不在了。要是虞博士还在,见到你的书,加以赞扬,书坊肯定争着刻印。”二先生说:“先生既然要去南京,哥哥现在写几封信,给少卿表弟和绍光先生。他们的话很有分量。”大先生欣然提笔,分别给庄征君、杜少卿、迟衡山、武正字都写了信。

王玉辉年事已高,不便走陆路,便乘船从严州、西湖一路前行。一路上,水光山色映入眼帘,他却无心欣赏,心中满是对女儿的悲悼,神情凄苦。抵达苏州后,他正要换船,忽然想起:“我有个老朋友住在邓尉山里,他一直很欣赏我的书,我何不去看看他?”于是,他把行李寄存在山塘的一家饭店,准备乘船前往邓尉山。当时正值上午,船要到晚上才开。王玉辉便问饭店老板:“这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老板告诉他:“往那边走,六七里路就到虎丘了,值得一游!”

王玉辉锁好房门,独自出门。起初,街道狭窄,走了两三里后,渐渐开阔起来。路旁有一家茶馆,他走进去坐下,要了一碗茶。只见河面上游船来来往往,有的游船极为豪华,船内雕梁画栋,燃着熏香,还摆着酒席,一路驶向虎丘。游船过去不少,又有几只载着女客的船,不挂帘子,女客们穿着鲜艳的衣服,在船中饮酒作乐。王玉辉见状,心中暗想:“这苏州的风俗可真不好,妇人家本应足不出户,哪能乘船在河上闲逛!”正想着,他又看到船上一位身穿白衣的年轻女子,不禁想起自己的女儿,心中一阵酸楚,热泪夺眶而出。他强忍着泪水,走出茶馆,朝着虎丘方向走去。一路上,腐乳、草席、玩具等摊位林立,还有各种时令花卉,热闹非凡,也有卖酒饭、点心的店铺。王玉辉年事已高,体力不支,慢慢走了许久,才到达虎丘寺门口。他沿着台阶向上走,转弯便到了千人石,那里也摆放着茶桌,他坐下喝了一碗茶,环顾四周,景致华丽。此时,天色阴沉,像是要下雨,王玉辉不敢久留,起身离开寺庙。走到半路,他感到饥饿,便在点心店坐下,花六个钱买了个猪肉包子吃,付完钱后继续往饭店走,回到饭店时,天已经黑了。

船上的人催促着开船,王玉辉将行李搬到船上。幸好雨没下大,船连夜行驶。到达邓尉山后,他找到朋友家。只见一排低矮的房子,门前垂柳依依,两扇门关着,门上贴着白纸。王玉辉心中一惊,连忙敲门。朋友的儿子一身孝服,出来开门,见到王玉辉后说道:“老伯怎么今天才来,父亲天天念叨着你!直到临终前,还遗憾没能见你一面,也没能看到你的全书。”王玉辉听后,得知老朋友已经去世,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问道:“你父亲什么时候去世的?”孝子回答:“还没满七天。”王玉辉又问:“灵柩还在家里吗?”孝子答:“还在家里。”王玉辉说:“你带我去灵柩前看看。”孝子请他先在堂屋坐下,打水让他洗脸。王玉辉等不及喝茶,就让孝子带他到灵柩前。走进中堂,只见中间停放着灵柩,前面摆放着香炉、烛台、遗像和魂幡,王玉辉悲痛大哭,倒身拜了四拜。孝子连忙致谢。王玉辉喝了口茶,又用自己的盘缠买了香纸、牲礼,将自己的书放在灵柩前祭奠,再次痛哭一场。他在朋友家住了一夜,次日便要离开。孝子再三挽留不住,他又在老朋友灵柩前告别,大哭一场后,含泪上船。孝子一直把他送到船上,才转身回去。

王玉辉回到苏州,换船继续前行,最终在南京水西门上岸。他进城找了个住处,在牛公庵安顿下来。第二天,他拿着余大先生写的信去拜访诸位朋友,然而找了一整天,却一无所获。原来,虞博士被选到浙江做官,杜少卿去寻找他了;庄征君回故乡修缮祖坟;迟衡山、武正字也都到外地做官去了,一个人都没见到。王玉辉倒也不懊恼,顺其自然,每日就在牛公庵看书。一个多月后,他的盘缠用完了,便上街闲逛。刚走到巷口,遇到一个人向他作揖,喊道:“老伯,您怎么在这里?”王玉辉一看,原来是同乡邓质夫。邓质夫的父亲与王玉辉是同一年考中秀才,邓质夫考中秀才时,还是王玉辉做的保人,因此邓质夫称他为老伯。王玉辉问道:“老侄,几年不见,你一直在哪里?”邓质夫反问:“老伯住在哪里?”王玉辉说:“就在前面的牛公庵,不远。”邓质夫说:“那我先陪您回住处吧。”

到了住处,邓质夫行过拜见礼,说道:“小侄自从与老伯分别,在扬州待了四五年。最近东家派我来南京卖上江的食盐,我住在朝天宫。一直惦记着老伯,您近况如何?怎么也到南京来了?”王玉辉请他坐下,说道:“贤侄,当年你母亲守节,邻家失火时,她对天祷告,风竟反向灭火,此事天下闻名。谁知我家三女儿,也有这般贞烈的事迹。”接着,他将女儿为夫殉节的事详细说了一遍,“我因老妻在家终日哭泣,心中不忍。府学的余老师写了几封信,让我来南京见见这里的几位朋友,没想到一个都没遇上。”邓质夫问:“是哪几位朋友?”王玉辉一一说了出来。邓质夫感叹道:“小侄也来晚了!当年虞博士在南京时,文坛鼎盛,泰伯祠大祭的事,天下皆知。自从虞博士离开后,这些贤人君子如流云般四散。小侄去年来南京时,曾见过杜少卿先生,还跟着少卿先生在元武湖拜访过庄征君。如今他们都不在家了。老伯住在这里不太方便,不如搬到朝天宫我那里住一段时间。”王玉辉答应下来,告别和尚,付了房钱,让人挑着行李,跟着邓质夫到朝天宫住下。晚上,邓质夫备好酒菜招待王玉辉,席间又聊起泰伯祠的事。王玉辉说:“泰伯祠在哪里?我明天想去看看。”邓质夫说:“明天我陪老伯一起去。”

第二天,两人出了南门,邓质夫拿出几分银子给看门的,打开门后,走进正殿,两人恭敬地瞻仰参拜。接着走到后一层,在楼底下,还能看到迟衡山张贴的祭祀仪注单和执事安排单,依旧贴在墙上。两人用袖子拂去灰尘,仔细观看。又登上楼,看到八只大柜子,里面锁着祭祀用的乐器和器具,王玉辉想看个究竟,看守祠堂的人却说:“钥匙在迟先生府上。”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作罢。下楼后,两人在两廊转了转,参观了两边的书房,一直走到省牲所,最后从大门出来,告别了看守祠堂的人。随后,两人又去报恩寺游玩,在琉璃塔下喝了壶茶,接着在寺门口的酒楼上吃饭。席间,王玉辉对邓质夫说:“在外面漂泊久了,有些厌烦,想回家了,只是没有盘缠。”邓质夫连忙说:“老伯这是说的什么话!我来准备盘缠,送老伯回家。”于是,他准备了饯行酒,拿出十几两银子,又雇了轿夫,送王玉辉回徽州。他还说:“老伯,您虽然要走了,但把余先生的信交给我,等各位先生回来,我转交给他们,也算是您来过南京的一份心意。”王玉辉说:“这样最好。”便把信交给邓质夫,然后启程回家。

王玉辉离开许久后,邓质夫打听到武正字已经回家,便亲自将信送去。不巧的是,武正字出门拜访客人,两人没能见面,邓质夫只好留下信,并对武家的仆人说:“这信是我朝天宫姓邓的送来的,具体情况,还得等当面见到武先生再说。”武正字回家看到信后,正准备去朝天宫回拜,这时高翰林家派人来请他。此后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修仙:挂我开,副作用你扛

陆贰八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黑醋汁

甜撩心宠

冷亦蓝

重生1907:我必死守东北

家里蹲得住

合欢宗极品鼎炉,开局被圣女俘虏

国士无双

斩神:当恶女成为腾蛇代理人

妮妮铁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