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成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3章 天元之乱,风云诡谲,屈尊归来,周公成子,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天元王朝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安喜叛乱无疑是一场掀起惊涛骇浪的巨大浩劫。

而这一切的根源,竟来自于宗玄帝当年一个看似平常却影响深远的决策。

那时,宗玄帝为了加强军事管理,大手一挥,将偌大的天元王朝划分成十个军事区域。这一划,恰似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无数隐患就此滋生。

各地军阀头子自此如同脱缰的野马,权力极度膨胀,军权、政权、民政,统统牢牢攥在掌心,宛如割据一方的土皇帝。

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肆意妄为,全然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就拿那权势滔天的安胖五来说,他一人便掌控着燕京三镇的军政大权,在燕京一带只手遮天,跺跺脚,整个燕京都得颤三颤。

他的府邸奢华无比,每日门庭若市,各方势力纷纷前来巴结讨好,只为在他的地盘上分得一杯羹。

即便后来安喜叛乱被勉强平定,可藩镇割据的局面依旧如毒瘤般盘亘不去,藩军头头们的权力愈发膨胀,王朝对此却束手无策。

黄河中下游的藩军头头们拥兵自重,公然自立为王,地盘划分得清清楚楚,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筑起坚固的城池,训练着自己的军队。

官员任命更是直接绕过王廷,完全成了独立王国。老藩军头头一咽气,儿子便能无缝接班,皇位父传子,在他们这儿成了家常便饭。

他们举行着盛大的继承仪式,宣告着权力的更迭,仿佛在向天下昭示他们的统治地位不可动摇。

官爵本应由王廷按规矩授予,如今却被藩军头头们私相授受,天元朝的王廷,在这些地方彻底没了话语权。

那些被私自任命的官员,只对藩军头头们负责,他们在地方上横征暴敛,百姓们苦不堪言。

而王廷的政令,在这里如同废纸一般,无人理会。

天元王朝第九代皇帝宗德帝,即位时,各地藩镇早已尾大不掉,局势乱成一锅粥。

朝堂之上,大臣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吵不休;朝堂之外,藩镇割据,战火纷飞。

宗德帝年轻气盛,哪能咽下这口气?他看着这些嚣张跋扈的节度使,心中燃起熊熊怒火,暗自发誓,定要好好整治一番,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天下的主宰。

他在皇宫的大殿内来回踱步,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仿佛在向整个天下宣告他的意志。

安喜叛乱起始于天元王朝天賲晚期,历经宗肃帝李哼、宗代帝李豫两代帝王,他们与佑垣及群臣日夜操劳,拼尽全力平叛。

宗肃帝李哼在位时,为了平定叛乱,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他亲自挑选将领,制定战略计划,然而叛军势力太过强大,每次的围剿都收效甚微。宗代帝李豫继位后,继续扛起平叛的大旗,他重用佑垣等将领,试图扭转战局。

佑垣带领着军队冲锋陷阵,与叛军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士兵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可叛乱平息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却成了王朝难以愈合的创口。

往昔的辉煌一去不返,想要重回巅峰,谈何容易?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破败不堪,百姓们流离失所,王朝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宗德帝初登皇位,涉世未深,不懂政治斗争的复杂与残酷。

在他眼中,事情非黑即白,简单直接。

建中二年,河北成德藩军头头李宝成去世,他的儿子李惟药迫不及待地向王廷上表,言辞急切:“我父已逝,这藩军头头的位子,自然该由我来继承。

还望王廷速速下旨,让我名正言顺上任。”李惟药本以为这只是走个过场,毕竟藩镇世袭早已成了不成文的规矩,皇帝向来不会阻拦。

他在自己的府邸中焦急地等待着王廷的旨意,心中充满了对未来权力的憧憬。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次竟踢到了铁板。

宗德帝正愁没机会整治藩镇头头,李惟药主动送上门来,正好撞在枪口上。

宗德帝毫不犹豫,大手一挥,直接驳回了他的请求,一点儿情面都没留。

要知道,官员任命权本就掌握在皇帝手中,只有朝廷认可,藩军头头的位子才坐得稳。

如今宗德帝不点头,李惟药就算自封藩军头头,也名不正言不顺,心里自然憋了一肚子火。他觉得宗德帝是故意针对自己,一气之下,立刻找来田阅、李正、梁中义三个同伙,谋划起兵造反。

他在密室中与众人商议,恶狠狠地说:“这宗德帝不给我活路,我还对他忠诚个什么劲儿?咱们藩镇联手,还怕斗不过他一个小小的皇帝?”田阅乃魏白藩军头头,手握重兵,他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李正在淄青也是一方霸主,他的地盘富饶,人口众多;梁中义则掌控着山南东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宗德帝虽料到李惟药可能闹事,却没想到他竟能煽动这么多藩军头头一同反叛。

不过,宗德帝也不是吃素的,他反应迅速,立刻下令让淮西藩军头头李世烈和幽京留守朱涛出兵平叛。

他在朝堂上威严地下达命令,期望着能迅速平息这场叛乱。一开始,朝廷军队凭借着先机,占据了上风。

李正刚起兵就因病去世,儿子李那接过他的大旗继续与天元王朝对抗,可没撑多久,就被王朝大军团团围住,眼看就要覆灭。

战场上,李那的军队节节败退,士兵们纷纷投降。梁中义也被李世烈打得节节败退,走投无路之下,只能自刎而亡。

他站在城墙上,望着城下的敌军,心中充满了绝望,最终挥剑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李惟药本想顽抗到底,却没想到后院起火,手下王武军突然倒戈,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随后带着兵马投降了天元王朝。

王武军带着李惟药的首级来到宗德帝面前,宗德帝大喜,重重地赏赐了他。

四个大军阀,三个已被平定,只剩下田阅还在苦苦支撑。

可谁都能看出来,他已是强弩之末,失败只是时间问题。田阅的军队被困在城中,粮草断绝,士兵们士气低落,他在城中来回踱步,焦虑万分。

平叛顺利,王廷自然要论功行赏。

朱涛作为平叛主力,提出想要王廷将深州交给他治理。这本是合理请求,可宗德帝却犯起了嘀咕。

深州紧邻河北诸多藩镇,局势复杂,他担心朱涛到了深州会拥兵自重,养虎为患,于是果断拒绝了朱涛的请求。

皇帝封官赏爵,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可朱涛却不这么想。

他觉得自己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却被皇帝如此轻视,心中满是怨恨,认定皇帝偏心不公。

他在自己的府邸中大发雷霆,摔砸着东西,心中的怒火难以平息。

王武军投降朝廷后,宗德帝大喜,封官赏赐毫不吝啬,食邑都给了五百户。

可王武军却不满足,他自认为亲手斩杀反贼头子李惟药,立下头功,怎么也该当个藩镇头头。

如今愿望落空,心里自然不痛快。

他时常在府邸中抱怨,对朝廷的不满日益加深。

田阅见有机可乘,赶忙找到朱涛和王武军,挑拨道:“两位老兄为朝廷卖命多年,可得到了什么?还不如跟我一起反了这天元王朝,等事成之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朱涛和王武军本就对朝廷心怀不满,被田阅这么一煽动,瞬间就反了水。

王武军跑去帮李纳解围,朱涛则马不停蹄地支援田阅。原本即将覆灭的田阅和李那,因为他们的加入,战事再度陷入胶着,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战场上,双方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大地。

如今众位大将纷纷反叛,宗德帝能依靠的,只剩下李希烈。

他赶忙给李世烈加官进爵,赏赐无数,还让他指挥大部分军队,催促他速速攻打田阅、李那、王武军、朱涛这四个叛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战神龙王凌羽

阳光灿烂的时光

心声被偷听,她打烂绿茶女主的脸

菁菁河边草

白骨游历记

长夏碧玉

人不说鬼说

水竹花

柔弱乖巧的沈夫人,马甲多力气大

端午粽子

竹马悔婚?我嫁京圈大佬被盛宠

所谓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