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工匠也可以有梦想(2 / 2)

这就是黎丰的技术创新,若论重要性,甚至还要在刘晔改进织绫机之上。

毕竟织绫机的改进,只是轻工业的技术改良,提高的只是经济效益。

而冶炼技术的革新,提升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老李站在蓄热炉之前,一脸感慨:“虽说没有蓄热炉,也可以炼铁或者炼钢,但是在生产效率上就完全不能相比了。”

黎丰也是表情振奋:“计算过了吗,具体产量提升了多少?”

老李很快找来了几位精通算术的墨家门徒,而带队之人更是杨修这位算学天才,还用了新发明没多久的温度计进行测量,最后才计算出了比较完整的结果。

杨修拿着报告看向黎丰和老李:“恭喜二位,经过测算,你们冶金组研发出来的的蓄热炉,能将送风温度提高到300多度,同样多的燃料铁,产量却比冷鼓风增加了3倍以上。”

黎丰和老李听到这个结果,都非常激动。

单单是改进蓄热炉,老李就足以参与第三批次的工士评选,而且有很大概率能够选上,这是足以改变他命运的发明!

杨修笑着鼓励道:“继续努力,光明的未来等着你们。”

“是!”

老李非常激动,杨修走后,他继续拉着黎丰一起,深入研究。

如今的他,已经是食髓知味,只要好好做研究,就算是工匠又怎么样?

我老李,照样能够出人头地,功成名就!

整个铁场,也都听闻了这个消息,原本有些老铁匠还自以为聪明,守着自己的那一点家底,敝帚自珍,不肯拿出来分享,只想着白嫖一些技术,回去之后拿来当传家宝。

也就是老李,眼光稍微长远一些,主动给黎丰打下手,更将他们李家这么些年积累下来的冶炼和锻造经验,全盘托出,才有了一起发明蓄热炉的事情。

其实李家的先人,也有人看出了炼铁时从炉子里排出的废气,也想过要如何利用,奈何他们没有相关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屡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还因为这事儿死过人,所以最后不得不放弃。

可放弃归放弃,当初的许多尝试和想法,却也记录了下来,代代传承,这些积累如今就成了财富。

在科研的道路上,哪怕是失败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产,因为能够降低试错成本。

也正是老李的帮助,黎丰才能这么快就研发出蓄热炉的技术,因此第三批次的工士评选名单,给老李一个推荐名额,也算是投桃报李。

这下子,其他老铁匠们可就坐不住了。

如果工匠也可以有梦想,谁又愿意只当一条小鱼呢?

看到老李马上就要功成名就,他们哪里还想着什么“绝不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