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记者:“我是美联社的记者。请问邓小平先生,你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有何评论?”</p>
邓小平:“中美双方正在谈这个问题。这恐怕也是大势所趋。中美关系从一九七二年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以来,有了不断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实现正常化。障碍就是一个台湾问题。我们已经向美国指出了实现正常化的条件,就是美国同台湾的关系实现于条:废约、撤军、断交。”</p>
廖承志巡视与会的记者:“请那位日本男记者提问!”</p>
日本男记者:“邓小平先生,您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中日双方有争议的尖阁列岛问题的?”</p>
邓小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日方是有争议的。你们叫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名字就不同嘛!我们和fi方共同商定, 留待以后解决。我们这代人智慧不够,这个问题谈不拢,我们下一代人总比我们聪明一些,总会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p>
与会的记者笑了。</p>
日本男记者:“在没有解决之前,中日双方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p>
邓小平:“我想用八个字来说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所谓共同开发,无非是那个岛附近的海底石油之类的嘛,我们可以合资经营,共同得利嘛!”</p>
与会记者热烈鼓掌。</p>
东京邓小平的下栩处</p>
邓小平坐在沙发上审阅有关访日的材料。</p>
牟记者带着儿子吴钢走进:“邓副主席,吴钢来看您了。”</p>
邓小平高兴地:“请坐,请坐。吴钢,你什么时候来东京留学的啊?”</p>
吴钢:“一个月前!”</p>
邓小平:“他们办事的效率还可以嘛!”</p>
吴钢:“您发了话,他们敢慢嘛!”</p>
牟记者爱责地:“你呀,就是像你爸爸一样不会说话!”</p>
邓小平:“我就喜欢不会说话的人!吴钢,告诉我:你来日本一个月了,偷了多少知识啊?”</p>
吴钢:“用不着偷!邓伯伯,我来到东京一看,人家的知识是公开的,只要你想学,各大学都有!”</p>
邓小平笑着说:“好!我们的吴钢改偷为学了。”他吸了一口烟,“我送你两句话:一句是外国人说的,叫知识就是力量;另一句是中国老祖宗说的,叫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吾师焉。”</p>
昊钢:“我记住了!”</p>
邓小平:“你不是想搞钢铁的学问吗?明天,你就跟着我去向日本现代钢铁之父稻山嘉宽先生学习。”</p>
大海</p>
一艘气垫船乘风破浪航行在大海上。</p>
稻山嘉宽陪着邓小平站在船头上,他们的头发、风衣被吹得向身后飘去。</p>
廖承志以及牟记者等随员站在邓小平的身后,望着飞逝身后的大海,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p>
廖承志:“牟记者,你知道这位稻山嘉宽先生吗?”</p>
牟记者:“知道,他是日本新日钢铁公司的董事长。”</p>
廖承志:“他还是日本现代钢铁业的创始人,被誉为日本的‘钢铁帝王’。他还担任日中经济协会的会长。”</p>
邓小平转过身来:“他一年前来华访问,先念同志和他探讨了协助中国在沿海地区建造大型钢厂的设想,这就是创建上海宝山钢铁厂的最初动议。”</p>
牟记者恍然大悟:“啊!我随团访问日本的目的地就要到了。吴钢,你向稻山嘉宽先生学习的时机也到了。”</p>
船上的随员看着吴钢那高傲的样子笑了。</p>
稻山嘉宽愕然地用日语问:“你们笑什么?”</p>
廖承志用日语答说:“听说参观你的钢铁公司,大家都十分高兴。”</p>
稻山嘉宽有些得意地:“你们知道吗? 日本战前生产的钢只有七百万吨,而今是一亿二千万吨。我们靠的是什么呢?完全是由于实现了工厂的现代化。在这些工厂中,就要参观的群津钢铁厂是最新式的。”</p>
群潭钥铁厂</p>
邓小平在稻山嘉宽的陪同下坐在汽车上参观炼钢车间。有顷,他们来到四号高炉旁边。</p>
稻山嘉宽:“这座四号高炉,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炉,你们未来上海宝钢的高炉就像它一样。”</p>
邓小平:“能不能帮我们搞个比这个还好的钢铁厂?”</p>
稻山嘉宽:“当然可以!”</p>
邓小平:“每吨钢需要投资多少?”</p>
稻山嘉宽:“每吨需十万日元左右大概就可以了!”</p>
邓小平:“在你的炼钢车间,为什么见不到很多的工人呢?”</p>
稻山嘉宽:“我们的生产系统,全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所以你们见不到太多的工人。”</p>
邓小平:“你的炼钢车间为什么这样清洁呢?”</p>
稻山嘉宽指着四号高炉:“一是这座高炉的本身非常先进,再是我们严格要求,尽量减少大气污染。”</p>
邓小平转过身来:“牟记者,从参观稻山嘉宽先生的钢铁厂,找到我们鞍钢改造的方向了吗?”</p>
牟记者:“找到了!要从科技方面下大气力。”</p>
邓小平回过身来:“稻山先生,你是知道的,我国管理能力差,想学习,可以吗?”</p>
稻山嘉宽:“怎样学?”</p>
邓小平:“老老实实地学。”他看了看稻山嘉宽的表情,“如果你们在管理方面不教我们,其他的事就不好办了!”</p>
稻山嘉宽想了想:“用你们中国的话说:咱们订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管理方面上海搞不好,那就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教师不好!”</p>
邓小平:“稻山嘉宽先生,我向你推荐一位学生,希望你能收下。”</p>
稻山嘉宽:“谁?”</p>
邓小平指着身旁的吴钢:“他!”</p>
稻山嘉宽愕然地:“他?”</p>
邓小平:“对!他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钢铁专家。他从小就立志做一名钢铁方面的专家,而且还发誓要改变中国落后的钢铁生产现状。”</p>
稻山嘉宽伸出大拇指:“了不起,有志气!”</p>
吴钢用日语说道:“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说:我先当好你们的学生。但是,请稻山嘉宽先生相信:有一天我们中国会当你们的先生的!”</p>
稻山嘉宽大声地笑了:“好,好!你说出了我想说还没说的话:曾经是我们老师的中国,用不了多少年,一定会再次成为我们的老师!”</p>
邓小平:“稻山嘉宽先生, 目前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地当你们的学生!”</p>
稻山嘉宽:“您太谦虚了!”</p>
邓小平:“不!我曾对贵国的政治家说过, 日本早有蓬莱国之称,听说有长生不老药,这次访问,也是为了得到它。或者没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想把日本发展科学技术的先进经验作为礼物带回去。”</p>
稻山嘉宽恍然醒悟。</p>
在郁教授、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应的历史画面:</p>
郁教授:“正当邓小平访日取得‘精力十分充沛’、‘工作十分周到’、‘访问十分成功’等三个十分,并赢得‘邓旋风’美誉的时候,中央也正在为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忙碌着。有关批判‘两个凡是’的讨论以及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也在向纵深发展。同时,随着这场方兴未艾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蓬蓬勃勃的展开,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街面上又出现了大字报,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物再次粉墨登场,顽固地想用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中国。”</p>
牟记者:“邓小平胜利结束访日回到北京,他又立即了解国内发生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接着,他在积极准备访问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同时,又为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认真地准备发言稿……”中南海邓小平办公室邓小平坐在桌前审阅一份文稿。特写:《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谭震林</p>
邓小平吟哦片时,拿起笔批示:</p>
“我看这篇文章好,至少没有错误。我改了一下,如(红旗》不愿登,可以送《人民日报》登。为什么《红旗》不卷人?应该卷人。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看来不卷人本身可能就是卷人。 邓小平。”</p>
李秘书引胡乔木走进:“乔木同志到了!”</p>
邓小平放下笔站起身来:“请坐吧!”随手拿起一份文稿,“你为我起草的发言稿看过了!点题明确:从明年一月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要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上来;措施得体:也就是如何实现这个带有战略性的转移。但是,我认为你还得下大气力修改。”</p>
胡乔木:“主要在哪些方面修改呢?”</p>
邓小平:“一、在我们党内―尤其是在这届领导人当中,有相当部分的同志认为:‘四人帮’粉碎了,顺理成章地应当转移到生产建设方面来。但是,他们并不清楚我们的党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就应该很快实现这种战略转移。”</p>
胡乔木:“这就廓清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转移。”</p>
邓小平:“二、你在修改这篇发言稿的时候,一定要有理论高度!”</p>
胡乔木:“我努力去修改!”</p>
邓小平:“全国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吗?”</p>
胡乔木:“有!一、有极少数造反派贼心不死,想借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东山再起。”</p>
邓小平:“这是绝对不允许的!”</p>
胡乔木:“二、还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想借此打倒毛主席,抛弃毛泽东思想。”</p>
邓小平坚定地:“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表明这样的立场:没有毛泽东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泽东的旗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旗帜。”</p>
胡乔木:“是!”他转身退下。</p>
邓小平走到窗前,一边吸烟一边眺望窗外的长空。</p>
李秘书走进:“叶帅办公室来电话,他和李副总理约你谈中央工作会议的问题。”</p>
邓小平:“知道了!请你通知郁教授和牟记者:今晚到我的家,谈北京知识界的思想动态。”</p>
中央办公厅会议室</p>
叶剑英:“在你访日期间,常委开会研究了中央工作会议的内容。由先念同志向你传达。”</p>
李先念:“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议题有三项:一、讨论如何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尽快把农业生产搞上去的问题;二、商定一九七九年、一九八0年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三、讨论我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p>
叶剑英:“你有什么意见或补充吗?”</p>
邓小平沉吟顷许:“我建议在讨论上述议题之前,先讨论一个问题,从明年一月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p>
李先念:“我赞成!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问题,应该成为这次会议的中心思想。”</p>
叶剑英:“那就先讨论二至三天!”</p>
(/10659/10659931/11166761.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