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铁证如山(1 / 2)

君臣三人围绕谁能接替王永吉担任平辽总督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p>

讨论了一会没有结果,范景文和王家彦只能施礼告辞。</p>

三月十四早晨和傍晚,先后有两封王永吉的亲笔信被送到了崇祯的龙书案上。</p>

第一封信写自萨尔浒之战前。</p>

信中根据硕塞的口供推测,吴三桂会想办法要求换防。</p>

随后建奴会在明军换防时发起偷袭。</p>

第二封信写自萨尔浒之战后。</p>

信的内容是整个萨尔浒之战的过程。</p>

包括吴三桂主动要求换防,结果换防时遭到建奴偷袭,为了防止两面受敌,北路军只能撤退。</p>

虽然撤退了,但吴三桂出卖友军的证据也坐实了。</p>

看着手里的证据,兵部尚书王家彦低头不语。</p>

他还是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p>

可证据就摆在这,他不得不信。</p>

崇祯问范景文:“范阁老,证据是否充分?”</p>

“回陛下,铁证如山。”</p>

“既然如此,那就结案吧。”</p>

范景文抬起头:“陛下的意思是?”</p>

“按大明律办!”崇祯冷声道:“吴三桂犯有市米资盗,谋款通敌,顿兵不战,谋反等大罪,应立刻将其缉拿凌迟处死。家眷该杀的杀,该充军的充军,家产送入国库充公!”</p>

提到充军和充公几个字,崇祯忽然兴奋了一下。</p>

不过很快又恢复了平静。</p>

“陛下,”范景文擦了下额头上的汗水:“证据虽然是铁证,但吴三桂手里还掌握着数万关宁精锐,消息一旦传出去,他必然会发动叛乱。无论结果如何,对朝廷都是一场灾难,是不是想办法先下了他的兵权再说?”</p>

“呵呵,”崇祯笑着摇头,“吴三桂绝不会主动放弃兵权,他和平辽大军早晚会有一战。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逼他动手。”</p>

范景文忙不迭的说道:“陛下!如果吴三桂在这个时候倒戈建奴,我军在辽东的优势不但荡然无存,甚至......”</p>

范景文的话没有说全。</p>

之前能收复辽阳沈阳,吴三桂功不可没。</p>

把吴三桂逼急了倒向建奴,那么平辽大军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p>

好不容易收复的辽阳和沈阳,也可能重新落入建奴之手。</p>

“吴三桂!”崇祯冷笑起来:“就凭他也想帮建奴翻身?笑话!”</p>

冷笑之后,崇祯对着王承恩说道:“给祖大寿写一封中旨,命他即刻前往抚顺招降吴三桂旧部。”</p>

“奴婢遵旨。”王承恩记下后迅速走了出去。</p>

范景文疑惑抬起头看向崇祯。</p>

他在想崇祯为什么不用圣旨而是用中旨?</p>

面对范景文询问的目光,崇祯笑了笑没说话。</p>

圣旨代表朝廷。</p>

中旨代表崇祯自己。</p>

他要以自己的名义命令祖大寿前去招降。</p>

招降的这些人则是向崇祯投降,而不是向朝廷投降。</p>

这对平辽之后的事非常重要。</p>

见崇祯没有解释的意思,范景文想起了另一件事:“陛下,吴三桂不但官居总兵,还有爵位在身。无论他犯了什么罪,按照规矩要先将其缉拿,经三法司会审后才能处置。”</p>

“那就先缉拿,然后三司会审!”崇祯冷冷说道。</p>

以崇祯现在的掌控力,完全可以绕过三法司直接给吴三桂定罪,或者直接行刑。</p>

但是他没有那么做。</p>

他要遵法守法。</p>

一个王朝走向衰败的标志是法治率先出问题。</p>

什么问题?</p>

犯罪率增加?</p>

拒缴赋税徭役?</p>

都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