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8章 利字当头!这才是硬道理!,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利字当头!这才是硬道理!

“看来,诸位是无话可说了。”</p>

老朱沉声开口,殿内瞬间死寂。</p>

“一群短视之徒!”老朱猛地一拍龙椅,声如洪钟,殿内瞬间鸦雀无声。</p>

他盯着詹徽道:“詹徽,你说岭北不可耕种?去年徐达在和林附近开垦的屯田,亩产青稞三石,你可知晓?今年春播,军户又拓荒两千亩,秋收后足够驻军用度。你坐在京师的暖阁里,怎知岭北不能种粮?”</p>

詹徽脸色一白,像是被寒霜打了的叶子,先前的理直气壮瞬间褪去,只剩下慌乱。</p>

他忙不迭低下头,视线死死钉在脚下的金砖上,声音也矮了三分,带着明显的底气不足:“臣……臣不知详情,只是……只是听闻其地苦寒,多有不便,故而……故而有此一说。”</p>

那语气里的迟疑与闪躲,明摆着是承认了自己不过是道听途说,并未深究过岭北的实际情形。</p>

先前搬出账册、引述旧例的笃定,此刻全化作了吞吞吐吐的辩解,连带着那身绯色官袍都显得有些撑不起场面。</p>

“你不知的事多了!”老朱冷哼一声,转向任亨泰,“任亨泰,你说岭北于百姓无益?那漠北的蒙古人,难道就该永远茹毛饮血?朕派文臣儒生去,便是要教他们识汉字、懂礼仪,让他们知道大明的教化。你身圣人子弟,不想着‘柔远能迩’,反倒劝朕弃地,是何居心?”</p>

任亨泰额头瞬间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滑,连精心打理的胡须都沾了湿气。</p>

他身子微微发颤,声音也失了先前引经据典时的从容,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慌乱:“臣……臣只是忧心国库,怕……怕耗费过巨,累及百姓,绝非……绝非有意阻挠陛下大计。”</p>

这话听着恳切,却透着明显的心虚——谁都听得出,这不过是他被戳破真实心思后的托词。</p>

先前那套“经义治国”的论调早已站不住脚,此刻只能搬出“忧国忧民”的幌子,可那发颤的声音和额上的冷汗,早已将他的窘迫暴露无遗。</p>

“忧心国库?”老朱霍然起身,目光如刀,“你们真正忧心的,是岭北没有你们的士地,没有你们的商铺,赚不到银子,对吧?”</p>

“尔等只知守着自家的田宅,算计着如何兼并土地、垄断商路,却不知岭北若丢,蒙古铁骑不出十年便会兵临城下!到那时,你们的商铺、良田,难道能挡得住刀枪?”</p>

一番话掷地有声,詹徽、任亨泰等人面如死灰,再也不敢辩驳。</p>

可仍有不识趣的御史出列,此人年纪轻轻,却摆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拱手道:“陛下息怒,臣以为詹、任二大人虽言辞过激,却也有几分道理。岭北距京师万里之遥,戈壁荒漠阻隔,驿站传递消息至少需半月,若有部落叛乱,或是蒙古残余势力反扑,关内援军鞭长莫及,届时恐成大祸,还望陛下三思。”</p>

“救援不及?”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旁传来,打断了御史的话。众人转头看去,却是朱高炽,脸上不见丝毫慌乱。</p>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诸位大人怕是忘了,徐允恭将军带去的,不仅有五千铁骑,更有贯通南北的商路规划。商队往来于岭北与关内之间,白日行商,夜晚宿营,沿途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这便是流动的哨所;榷场里汉商与蒙古牧民交易,三教九流汇聚,部落里的动静、首领的心思,自有好事者传来,这便是无形的眼线。”</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王芯芯

特工:从小特务到军统大老板

半事五成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十四桥

女穿男,我在兽世当巫医

大女士

大道圣主

唯幻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

杆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