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吴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章 智审桃花案,小和尚逃荒,四川吴语,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军爷找出雨天穿的桐油鞋子和油纸伞,正欲跟纳娃出去走走,有人通报说,灌城新上任的县令杨福通求见。
杨福通见徐爷面时,赶紧行鞠躬礼:“在下杨福通冒昧打扰军师大人,还望多多指教。”
徐爷说:“免礼。”
但他心里范嘀咕: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到家中来。
杨福通直戳当地说,他最近遇到一个棘手案子,城中心的朱家大院,蒙古人统治期间给他们无偿征用了,后来变为将军府,如今成了县衙,他们要求物归原主。
县令向军师讨教,当如何处置?
徐爷没有立刻回答他,反问他:“你是县令,你是怎么回答他们的?”
杨福通是个瘦高个,站着好像伸不直腰杆,坐着也是后背驼着脑袋向前倾,脸上的八字胡微微上翘,在军师面前显得谨小慎微,好半天才说:“我告诉他们,我得向军师上报。”
徐爷说:“看来你是个老滑头,明明自己可以处置,非要让我拿主意,这不是在考验我吗?”
一听这话,杨福通就脸红脸白的,不知如何回答,半边屁股吊着,如坐针毡一般。
徐爷不忍直视,就直言道:“都两百年前的事情了,还要物归原主,当时他们为什么不找小王爷要?”
县令说:“那朱家人说,军师有令,凡是被鞑子抢走的女人和土地,都要还给老百姓。”
徐爷眼睛一亮:“那你问他有多少地被鞑子抢走了,还要不要?”
县令说:“他们没有给我提出这个要求。”
徐爷沉思一会儿,敲敲案几:“这样吧,下午你带他来见我,我来回答他。”
听军师这样说,杨福通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意,他知道自己不用去对付这些陈年破事了。那个叫朱刚的人,每天都要找他升堂,给他说一定得要回他的祖业。
灌城的雨依然下着,军师徐志城本想好好睡一觉,但他跟县令约好了下午朱家人要来,就在大厅里等着。
雨声如同催眠曲,徐爷正昏昏欲睡时,有人在门外喊:“灌城县令杨福通求见军师。”
徐爷让身边的人回话:“军师说进来便是。”
县令毕恭毕敬头里走,后面跟着一个矮胖子,一看到徐爷就手足无措。
这个叫朱刚的男人不过四十来岁年纪,先给徐爷躬身敬礼,然后跪在他面前:“小民朱刚恳请军师大人下令归还祖业。”
徐爷正襟危坐,问道:“祖业在何处?可否细细道来?”
朱刚斜着眼睛瞟徐爷,突然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小民朱刚乃金陵人氏,祖上朱弃为岳飞手下抗金将官,灌城县衙乃我祖上产业,时称朱家大院,其后被鞑子抢走,如今鞑子败走,按红巾军条律理应归还祖业。”
徐爷心头一振:这噱头还真不小,朱弃的后代,这都几百年前的事了。
但徐爷依然和颜悦色:“除了朱家大院还有什么?”
那朱刚说:“除了朱家大院,城外还有三千亩良田。”
徐爷提笔记录,又问:“还有吗?”
朱刚又瞟了徐爷一眼,摇摇头:“好像没有了。”
徐爷说:“呈上地契和房契来让我看看。”
那朱刚有些尴尬:“大人,都过去了几百年。我手头哪有房契啊?”
徐爷哼了一声:“我若把县衙给你了,过些日子朱弃的其他后代拿着房契找我,岂不是还得赔偿他们一个朱家大院?”
朱刚有些心急:“大人,除了我朱刚,没人来找你了。”
徐爷打趣道:“如今,朱弃的后代至少上千人,若都找我要朱家大院,要是被你拿走,我拿什么给人家交代?”
朱刚吭哧吭哧了好半天:“大人,我只是按红巾军的条律索要祖业。”
徐爷又问:“你如今住在何处?”
朱刚说:“回大人话,小民前些年住在城外三十里的朱家堡,因为战乱而逃离故土,如今刚回来。”
徐爷又问:“逃出去多久了?家里房屋状况可好?”
朱刚一声叹息:“都流浪了十多年,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房子垮塌了,现在灌城做点小生意聊以糊口。”
徐爷:“既然有三千亩良田,干嘛不找人种粮?就算自己不种地,也可以找佃农啊,不能让土地抛荒的。”
朱刚说:“大人,都十多年没有人种,基本上抛荒了,杂草灌木丛生。”
徐爷说:“如果不种粮食也不把荒地开垦出来,我们将收回来作为国家所有。”
只见那朱刚好半天才说:“那些地也没有地契。”
其实,他祖上的土地,早就被他父辈给贱卖了,见数万军士在城外恳荒,如今想打马虎眼骗徐爷,既想白得几千亩地,还想拿回朱家大院。
徐爷似乎看穿了他的鬼把戏,就直截了当回答:“若是没地契和房契,一切免谈。”
朱刚嘴犟:“你们不是说了嘛,凡是鞑子拿走的东西,新的政府会还给老百姓的,我到哪里去找地契和房契?”
徐爷有些生气,但他还是很圆滑:“按照你这样说,姓李的人家可以找我们要回长安城,当时长安是大唐的都城?”
朱刚脸红一阵白一阵,见实在不能蒙混过关,就说:“新的政府总要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