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国蹶行(11)
榴弹怕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3章 国蹶行(11),开会桌下把荫蒂添的好多水,榴弹怕水,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时候,黜龙军的作战目标其实已经实现。</p>
进入仓城,转上城墙,顾不得理会坐在城墙上动都不动的单通海,映入眼帘的乃是一个方圆几百步的寻常小城,与大多数仓城、营城、库城并无多少差距……简单的夯土城墙,简单的两排营房,唯一吸引住所有人的是城内并无多余建筑,只有密密麻麻大约百十个半人高的夯土“台子”。</p>
在这里,秦宝得到了两个消息,一个好一个坏,好消息是屈突达是个宿将,既下决心,果然已经在白日一早就抵达,然后跟那位弃了内黄的钱姓郎将提前带领着部分成建制部队和家眷西行越过清漳水了;坏消息是,临到此时军事信息一一汇集,却是确定博望山大营已经没了、澶渊也没了、临河也没了……诚如他猜测的那般,单通海与牛达围困澶渊城后,天一亮就有内应开了城,单牛二人按照徐世英的策略遣家眷往博望山大营时,却没想到博望山大营因为主将夜间忽然走掉早已经崩溃。</p>
但实际上,徐世英这种务实、聪明的人,却上来故弄玄虚;单通海坐在那里,表面上满不在乎,似乎尽在掌握,但说话时双手却一直在抖;谢鸣鹤这般话多之人,更是中途语塞;马围这人,向来豁达,此时反而突兀抬杠……与之相比,窦立德和翟谦不管不顾,直接去做点验,徐师仁的小心翼翼,反而更明显一些。</p>
“我是说,守到天明又如何?”秦宝语调微微抬起。“我来时得到消息,澶渊也被围了,大河这两日冻的更结实了,应该是东郡直接遣了援兵……重兵压境,再加上牛达久驻澶渊,城内很可能跟内黄一样早有内应……这样的话,守到明日,澶渊城破,或者已经破了,说不得会有更多士卒家眷来山下呼唤这些士卒和辅兵。现在天黑,他们不晓得自己亲眷在哪里,道路又被你封锁,或许还能维持,可等到天明的时候,看清楚情形,部队只会崩盘,甚至会成建制逃窜,乃至于哗变。”</p>
“不试怎么知道?”秦宝坦然相对。“非要说,我觉得徐世英来的太快,黜龙军主力未必跟随妥当……应该有一两日的空隙,这是最后的机会。”</p>
“首席,这便是我说的‘封存完整’了。”徐世英也转过头来,努力认真以告。“仓城这里的粮食原本只是储存新粮,方便军队取用的,是河北这里转运损耗之后送到这里的每季新粮……而那边,还有两大片陈粮区,一片存钱的仓区,一片存麻布一片存绢的仓区,还有一片存杂货的……别的不好说,但如果每季新粮都有这些,那此地光粮食就该够我们整个黜龙帮的军队吃三十年,我怀疑光粮食就有数百万石,只是注定点验不清罢了。”</p>
这些夯土“台子”是如此密集、整齐,且大小一致,上面还有一栋砖瓦的小建筑,以至于让人第一反应还以为这是永久性的营房。</p>
“不知道具体数量,反正东都来的仓储官吏早一步直接跑了,但若是我们没猜错的话,只是仓城内的粮食就够八万人吃一年的。”在前面带路的另一位大头领徐师仁带着某种小心翼翼来言。</p>
说白了,所有人都被震动到了,而且是被震动的无以复加,所以都在失态,都在遮掩自己的失态,这才显得所有人冷静过了头。</p>
“不能!”秦宝想了一下,给出了答案。</p>
“现在走,还能带着一些部众撤走,不算是孤身而走。”秦宝提醒道。“扔下大寨,连夜折回黎阳,收拾黎阳兵马与本地家眷,往西过漳水,然后趁着大河冰封渡河往东都去……东都乏人,屈突将军的资历、修为、出身、官职都摆在这里,必然起死回生……反之,若走得晚了,说不得会被包抄,一个都跑不了。”</p>
事实证明,秦宝的未雨绸缪起到了作用——屈突达走前的安排是让驻守仓城的李参军放把火就撤。</p>
当然,最最没有想到的还是眼下,这个攻心计太厉害了,屈突达现在除了让亲信部队点燃篝火,然后看管好营寨大门、巡视营寨,防止部队逃逸,以熬到天明外,根本无计可施。</p>
“多少?”窦立德替所有人发出了质疑。</p>
毫无疑问,这些玩意是粮仓。</p>
仓城并不在这条大道中,而是在一侧大伾山山麓上,专门做了平整而已。</p>
须知道,按照预案,这时候徐世英他们应该打开仓储让周遭百姓前来自行救济取粮。而事实上,来到此地,他们也亲眼看到已经有数不清的周遭百姓前来担粮了。</p>
屈突达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场大风,只不过他委实没想到,这场大风会来的那么快、那么急,而自己又那么的不堪一吹……一来,黜龙帮居然一点犹豫都没有,那边曹中丞刚刚走,这边就直接过来了,俨然处心积虑;二来,前几天刚有传闻说要动兵,结果两日后就打到跟前了;三来,贼军一环扣一环,奔袭、内应、攻心接连不断,让他无法招架。</p>
就这样,仗着一身修为,在夜色与风声外加混乱的掩护下,秦二从容穿越了博望山大营,来到了西南面的田埂这里,寻到了自己的瘤子斑点豹子兽,然后翻身上马,便欲往归自己的驻地临河。</p>
“那是夯土造的大瓮。”一直坐在城墙上没动弹,见到张行上来都没起身,显得毫无礼貌的单通海忽然从这些粮食上收回目光,正色开口介绍。“我们几个下去看过,夯土夯实的圆形大地窖,下窄上宽,就好像夯土造的大瓮镶在地里一般,里面铺上席子,倒满粮食,上面用木头架住,用土封住,只留个口子,建个屋子,算是留个门……我问了,这么一个夯土瓮就是照着一千人吃一年的军粮打的。”</p>
墙,是货真价实的,里面的砖也都很结实,可是,结构不行了,说不定一场大风就能吹到。</p>
至于汲郡的东都精锐,更糟糕一些,因为他们孤悬在河北,很像一堵没有任何支撑的高墙。</p>
虽然没有辎重拖累,但部队拖家带口,一直到这日晚间方才抵达只有二三十里距离的黎阳城。</p>
所以,一直到下午他们才取下了临河。</p>
“这就是朝廷给你升官的缘故。”秦二失笑来对。</p>
“这声音屈突将军怎么受得了的?”秦二率先打破沉默。“我接到讯息,其实早就来了,却被这个动静吓到,在那边田埂上立了许久不敢过来。”</p>
他现在只想一声不吭,汇集全身最后一丝真气,狠狠的一脚踩下去。</p>
不过,这也意味着黎阳的部队不大可能继续西行摆脱追击了——他们没有那个本事带着家眷继续冬日夜间行军,而二三十里的距离则意味着明日他们会被轻松追上。</p>
因为他根本没法控制主力部队了。</p>
秦宝点点头:“不要紧,我安排好了……”</p>
一个时辰的限时结束后,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士卒士卒没有折回。</p>
“不至于。”马围忽然开口提醒。“不至于够咱们吃三十年……徐大头领忘了三征东夷河北这边的抛洒了吗?还有这几年的只出不入……再说了,就算是粟米,能放个十几年,真到了二十年以上,也基本上碎了、坏了,只能喂猪了。”</p>
至于张行,张行当然也被震动到了,也失态了,不然也不至于从见到徐世英这些人以后到眼下一句话都没有说。</p>
首先,这会让走不脱的部队陷入到麻烦,甚至有出卖后续部队的嫌疑;其次,不考虑后续部队注定被围这个事实,也不得不承认,无论哪朝哪代烧仓都是一种很让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最后就是,黎阳仓这个情况,想烧也挺难的。</p>
屈突达抬起头来,正色来问:“那我能怎么做呢?降了?且不说我是关陇人,对面是河北叛军,关键是天下到了这个份上,好像也没有投降的正经一卫将军吧?”</p>
“若是这般。”屈突达认真来问。“咱们能不能偷偷潜出去,乘夜取黎阳与临河两处兵马,反扑此处或者澶渊?”</p>
顺着一条宽阔干净过了头的夯土路,前行不过数里便到仓城。</p>
秦二郎看着彼处的火光,听着彼处的声响,停了一阵子,方才折返。</p>
马围也忽然闭嘴,不再多言。</p>
毕竟,局势如此,来了个高手又如何?</p>
“我就是怕屈突将军他们惹事,所以提前叮嘱了看管仓城的李参军……告诉他,若是屈突将军走前有什么为难的安排,让他且答应下来,等我到了再处置。”秦宝有一说一。“你们这边安顿好,我就去仓城看看,绝不会误事。”</p>
下方几名队将面面相觑,犹豫片刻后,一人忍不住来问:“都尉要走吗?”</p>
“我年纪大些,见识多些……”屈突达脱口而对,却又止住,旋即更正。“是你念及老母妻子,对这副情形有了感触吧?”</p>
而无奈之下,另一队将复又赶紧来问:“都尉,黜龙帮明显是冲着黎阳仓来的,若是城里降了,仓城不降,我们会不会受牵累?”</p>
徐世英张了张嘴,没有吭声,只是微微点头。</p>
因为,这本就是他所求的。</p>
回到临河县,秦宝没有再去理会周边军情,只是立即整肃紧挨着城墙的军营,天一亮,便号令东都来的军士各寻家眷,一起往黎阳撤退,同时不忘开释民夫,然后要求郡卒留守,待黜龙军至自行降服。</p>
甚至,两人修为高深,听得比其他人更加清楚。</p>
二人笑完之后便一起沉默了下来,可这期间,外面的动静却半点没有停息,无论是冬日的风声还是山下的呼喊哀求声,又或者是周遭军营里的呵斥声、哭泣声,包括火盆的“比啵”声,全都没有停下。</p>
张行似乎是唯一一个没有过多反应的人,他转过头去,看向了仓城前官道尽头的庞大仓储区。</p>
“他说的是实话。”屈突达见到来人,虽然对方是他主动唤来的,却没有半分喜悦。</p>
他现在只怕营寨内部忽然起火,军队一哄而散!</p>
廿八日,得知前线战事讯息的黜龙帮首席张行带着谢鸣鹤、马围、曹夕,随贾越、翟谦、窦立德、李子达、王雄诞等十营兵先于数万屯田军抵达了黎阳。</p>
平心而论,这不是一个好建议。</p>
“河北三十年之民脂民膏汇聚于此。”张行忽然开口了,语气平和。“该还回去了!”</p>
徐世英点点头,便要言语。</p>
但下一刻,张首席便继续言道:“但是,邺城仓储还在,若不能夺,未免不能尽善于河北,而河北百姓膏血得还,河南又如何?荥阳洛口仓也要取下!要让天下人,都拿回他们自己的膏血。”</p>
徐世英张了张嘴,意外的没有反驳。</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