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寄云书万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1章 吴宫之变,三国之季汉演义,遥寄云书万里,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旦陷入内乱,必然会引起两国觊觎,切不可因小失大!”
施绩虽然姓施,但代表的却是朱家的态度。
有陆朱两家兵权在握的家族表态,其余人在掂量一番之后,便不再多说什么。
但是不说归不说,太子肯定不可能继承皇位。
因为孙皓的皇位本身就是从孙酦的手中夺来的。
现在也该物归原主了。
所以当朱家把藏匿许久的废太子孙酦扶出来的时候。
谁都没有多说一句话。
至于滕氏母子,能够求一条活路已经是得天之幸,又怎么敢奢求更多。
随后众人便把孙休的遗旨搬出来。
立废太子孙酦为大吴新君。
孙酦登基第一诏,便是把都城迁回建业。
准备在建业举行登基大典。
至于孙皓的棺椁,同样也要运回建业下葬。
返回建业的这条路,也是孙皓生前修的那条。
虽然活着没能经过这条路返回建业,但是棺椁却能通过这条路运回建业。
怎么能不算走过呢?
一行人回到建业之后,孙酦立刻下旨,废皇后滕氏以及孙皓诸子为庶人。
重新追奉朱氏为太后。
追赠张布和濮阳兴的等人为三公。
并且给张惇平反。
又给孙皓上谥号为“炀”。
当然这一切,对于年幼的孙酦来说根本不可能做到。
指使孙皓做这些的正是吴国朱氏。
此时的孙酦虽然贵为皇帝,但事实上已经成为朱家手中的一个傀儡。
面对这种局面,陆抗虽然感到十分忧心,却也无能为力。
国家形势如此,他也只能静观其变。
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魏国此时也陷入到了内乱当中。
根本顾不得吴国。
但是对于蜀汉的态度,吴国上下却分成了两派。
第一派觉得两国之间是盟友的关系。
蜀主刘谌一直以来都在刻意的维护两家盟约。
并且相较于魏国来说,刘谌从来没有主动进犯过大吴疆土。
就连“叛臣”张惇,都能被刘谌力保。
相比较于杀死大吴使臣的司马炎,不知道强出多少倍。
而另一部则觉得蜀汉对大吴来说,绝对是个威胁。
即便现在不是,将来也是。
这些人自然就是当初暗通大汉,想借着帮大汉修建汉北新城的机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那些世家。
他们是亲眼看到过刘谌是如何对付蜀汉世家,又如何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的。
知道真要让刘谌做成,将来对自己这些世家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反观司马炎虽然杀了几个大吴臣子,可吴国也杀了魏国的使者不是?
更何况现在魏国的世家因为司马炎要征讨长安得到的好处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只要自己这些士族能够得到足够多的好处。
皇帝姓甚名谁,他们根本就不在乎。
两相比较之下,这些人自然就更加倾向于排斥蜀汉。
只不过自己暗通蜀汉这种事情不能搬到明面上说。
只能用别的理由来搪塞众人。
但那种随便找的理由如何能说服另一派。
两派当即在大吴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