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曹家的名望
所愿皆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3章 曹家的名望,今世,为生民立命,吾万死不辞!,所愿皆安,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家的布品和野兔得以顺利进入郡城市场,销量节节攀升,家族生意逐渐兴旺起来。
郡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纷纷谈论着曹文家的布品,那细腻的质地、精美的图案,无不令人称赞。而野兔更是成为了富贵人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其鲜嫩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曹文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和自豪。他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多亏了与柳员外的合作,以及严松的相助。
与此同时,柳家也因为这次合作,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柳家的产业也随之扩大,柳员外时常感慨:“与曹文兄弟的合作,真是我之幸啊!”
随着家族生意的日益兴旺,曹文却并未被眼前的繁荣冲昏头脑。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坐在书房,思考着自家生意存在的不足之处。
曹文深知,虽然布品和野兔当下销量可观,但产品的种类相对单一。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久立足,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
再者,家族的生产规模仍有待扩大。如今的产量在应对当前的需求时已略显吃力,若市场进一步拓展,恐怕难以供应充足的货品。
还有,家族中的人才培养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家族里能独当一面的经营人才稀缺,若不及时培养,日后恐会成为发展的瓶颈。
运输环节也存在着一些隐患。尽管之前的运输任务大都顺利完成,但路途遥远,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应急机制。
曹文将这些问题一一写在纸上,反复思量着解决之道,他明白,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家族的生意才能真正长盛不衰。
一日,曹文将曹逸唤至书房,打算与他商讨家族生意的现状与未来。
曹逸恭敬地走进书房,向曹文行礼后,在一旁坐下。
曹文神色凝重地说道:“逸儿,如今咱家生意看似红火,实则暗藏危机,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曹逸略作沉思,说道:“二爷,我觉得咱们的布品款式虽美,可长久不变,恐让顾客生腻。野兔的养殖规模也需扩大,保证供应不断。”
曹文微微点头,接着说道:“不错,我也在担忧生产规模和人才培养之事。你觉得如何解决为好?”
曹逸思索片刻,回答道:“二爷,咱们或许可以招募一些有经验的工匠,传授技艺,培养自家的人才。至于扩大规模,需先筹备资金,购置土地和设备。”
曹文听着,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逸儿,你所言在理。那对于运输环节的隐患,你有何见解?”
曹逸皱起眉头:“我认为,可提前规划多条备用路线,与沿途的驿站打好招呼,以备不时之需。还可训练一批专门应对突发状况的人手。”
曹文拍了拍曹逸的肩膀:“逸儿,你能有如此见解,我甚是欣慰。日后,家族的生意还需你多多费心。”
曹逸郑重说道:“二爷放心,我定当全力以赴。”
曹逸和二娘、三姐一起吃饭时,二娘每次谈起二爷曹文都是心疼不已。
二娘放下筷子,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你二爷啊,整日为了家族的生意奔波操劳,我看他都瘦了一圈,夜里睡也睡不安稳。”
曹逸默默地听着,心中也是一阵感慨。
三姐接着话头说道:“是啊,娘亲,父亲太辛苦了,咱们得想法子让他多歇歇。我也在学怎么经营,会帮助父亲的。”
二娘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真的?那敢情好,你要是能帮上你父亲的忙,也能让他轻松不少。”
曹逸也说道:“三姐聪慧,一定能学好经营之道,为家族出力。”
三姐红着脸说:“我会努力的,只希望能减轻父亲的负担。”
随着曹家生意的蒸蒸日上,曹家在村里的名望也与日俱增。
过去,曹家虽也算殷实,但在村里的地位并非顶尖。如今,因布品和野兔生意的兴旺,给村里带来了众多就业机会,让不少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农忙时节过后,村里的壮劳力不再无所事事,而是在曹家的产业里有了一份稳定的活计。妇女们也能帮忙处理野兔的皮毛,挣些贴补家用的零钱。原本贫困的家庭,如今也能给孩子添件新衣,餐桌上多了几样荤腥。
村民们对曹家充满了感激和敬重,提起曹家,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在村里的大小事务中,曹家的意见也备受重视,成为了众人信服的楷模。
哪家有了矛盾纠纷,也会请曹家人来主持公道。就连嫁娶喜事,主家也都盼着曹家能来捧场。
就连村里的长辈们也时常感叹:“曹家是咱村的福气啊,有这样的人家,咱村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如今,村里的孩子们都以曹文为榜样,立志长大后要像他一样,有本事、有担当,为村子的繁荣贡献力量。
曹云走在村里,旁人投来的羡慕和尊敬的目光,让他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他深知家族的荣耀来之不易,心中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维护这份荣誉。
曹武看到家族的兴旺,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他也更加谨慎,时常提醒家中众人不可骄纵,要保持谦逊。
祖父曹庆,经历过岁月的沧桑,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起伏。如今家族的昌盛让他老怀甚慰,常常坐在门口,与路过的村民唠唠家常,言语中充满了对后辈们的夸赞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祖母则是满心欢喜,她去地里摘菜时,村里人也会摘自家菜给她,嘴上还说着:“这是给曹老太太的一点心意。”她把这份尊重都记在心里,回家后叮嘱家人要多行善事,回报村民的厚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