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祖父心事
所愿皆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章 祖父心事,今世,为生民立命,吾万死不辞!,所愿皆安,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逸家春分播种的小范围育秧在父亲和大爷的精心照料下,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父亲和大爷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秧田边,仔细查看秧苗的生长情况。他们弯着腰,目光专注地审视着每一株秧苗,仿佛在对待最珍贵的宝贝。
为了确保秧苗能够茁壮成长,父亲和大爷根据经验,适时地浇水、施肥。他们深知,这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最终的收成。
在阳光的照耀下,秧苗一天天地拔高。父亲和大爷看着逐渐茂盛的秧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可以将这些秧苗移植到更大的田地里,期待着今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曹逸家春分播种的小范围育秧,与那些没有育秧直接播种的农田相比,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曹逸家精心育出的秧苗,长得整齐且健壮,叶片翠绿而富有生机。而那些直接播种的农田,种子的出芽率参差不齐,秧苗的生长速度也有快有慢,整体看起来显得杂乱无章。
由于经过了育秧阶段的精心呵护,曹逸家的秧苗根系更为发达,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在面对恶劣天气时,也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而直接播种的秧苗,扎根较浅,在风雨来临时,容易倒伏,影响生长和收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愈发明显。曹逸家的秧苗茁壮成长,仿佛一片绿色的希望之海;而直接播种的农田,还在为苗株的稀疏和生长不均而烦恼。
村里的乡亲们发现曹逸家育秧后,那反应可谓是五花八门。
老张头扛着锄头路过,看到那整齐健壮的秧苗,眼睛瞪得老大,嘴里嘟囔着:“哟呵,这曹家咋弄的这秧苗,咋就长得这么好哩!”
隔壁的王大婶提着菜篮子凑过来,一边瞧一边啧啧称奇:“这可真是新鲜法子,咱可从来没这么试过,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李大叔站在田埂上,眉头微皱,心里犯着嘀咕:“这要是真行,咱明年也得学学,可别错过了好法子。”
村里的孩子们也跟着凑热闹,在田边嬉笑打闹,嘴里喊着:“曹逸家的秧苗长得比我们地里的都高!”
最激动的要数杨铁蛋的爷爷,他直接跑到曹逸家,拉着曹逸父亲的手说:“曹老三,你这是要给咱村开创个新路子啊,可得好好跟我们讲讲。”
有看好的,也有很多人不看好曹逸家的育秧方式。
刘婆子撇着嘴,阴阳怪气地说道:“哼,瞎折腾啥,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不用,搞这些新花样,能成才怪!”
杨大爷蹲在一旁,抽着旱烟,摇摇头说:“我种了一辈子地,就没见过这样育秧的,等着瞧吧,指不定要出啥岔子。”
孙大嫂扯着嗓子喊道:“别到时候颗粒无收,哭都没地儿哭去!”
杨三叔则一脸严肃地告诫周围的人:“都别跟着瞎起哄,老老实实按老办法种地才保险。”
父亲和大爷自然也听到了村里的那些议论声。
父亲听后,只是默默地低着头,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他对大爷说道:“大哥,甭管他们咋说,咱们精心照料着,看到底行不行。”
大爷则是冷哼一声,气呼呼地说:“这些人,就知道守着老黄历,咱们做出个样子来给他们瞧瞧!”
虽然嘴上这么说,可大爷心里还是忍不住犯嘀咕,毕竟众口铄金,那些不看好的声音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头。
祖父知道后,把父亲和大爷叫到跟前,目光坚定地看着他们,说道:“孩子们,甭去管那些风言风语,既然决定这么干了,就好好干!咱曹家从来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只要咱自己心里有底,有决心,就放手去做。”
父亲和大爷听了祖父的话,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也更加坚定了信心。
父亲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父亲,您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大爷也拍着胸脯保证道:“有您这句话,我们啥都不怕,一定把这秧苗育好,让那些说闲话的人闭嘴。”
尽管村里的闲言碎语不绝于耳,但这对曹逸的一大家人丝毫没有产生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