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尘海遗香
温柔大牛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0章 尘海遗香,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温柔大牛牛,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间飞逝,十年过去。
西域一带关于“菌丝神医”的传闻却越发盛行:
据说每到朔月之夜,群山下常出现一株冰灵芝神花,会在深夜自行绽放,其花蕊里坐着一名眉眼似顾清绮的女童。
商队驼铃经过时,往往看见三匹菌丝天马掠过云端,那马鞍上似残留千金方药香。
人们传说那是顾清绮与柳如絮、沈易等三位“神魂”巡游苦难之地,救治苍生。
在某条西域古道深处,一座简陋的医庐坐落于山腰。
此刻沈易推开木窗远眺雪峰,腕间的寒髓纹路已然淡去许多。
他虽看似温和,背后却有机关骨与人之肉身融为一体的痕迹。
院中,柳如絮正守着炉火煎药,陶罐里那冰灵芝开出并蒂花;
她端起药碗,时不时抬头看沈易,轻声一笑:
“还痛吗?”
沈易回头报以浅笑,神色间已无当年苦痛的阴霾。
菌丝女童也在院中嬉闹,看她指着东方星空,嘴里含糊说些南诏言语:
“看……紫微新星……”
果然,夜幕星象里多了一颗无名客星,与七杀、破军并列同辉。
柳如絮心神微动:也许那是某人轮回后的新宿命?
一片薄暮降临时,幽冥行者忽现于雪山隘口。
他插起一炷子午追魂香在冰层上,紫黑烟雾流转,凝成顾清绮虚影。
那虚影远远对医庐方向深深一揖,眼中带淡淡微笑,然后缓缓消散。
行者弹指时,又点亮万千菌丝天灯沿山道蜿蜒如星河,照亮黑夜。
做完此事,幽冥行者取下斗篷,一拂袖渐行渐远,似完成他最后使命。
于是一段曾翻覆天下的悲喜,终于沉入历史尘埃。
长夜下,这万千灯火辉煌似银河落地。
柳如絮与沈易看着窗外光景,心头百感交集。
脑海回放昔日厮杀、扭转龙脉、封印母株……如今风波平息,他俩却留在这荒漠雪山,过着济世救人的恬淡日子。
在医庐门外一块石碑上,刻着一句不为人知的碑文:
“蕈熄星沉处,人间春不老。”
据传乃顾清绮善念所留,昭示他们携手平息菌灾,永护天地春生不老。
时光回溯到当年柳如絮、沈易、菌丝女童自墨家机关城远遁后的一段岁月。
传闻他们走过西域大漠,闯过险境无数,终于抵达“死而复生穴”——
据记载由墨家遗存可令重伤之人魂魄再度聚合。
沈易被安置在穴中寒髓之泉里,柳如絮守护日夜,女童则在一旁协助调配噬魂蕈与冰灵芝药液。期间无数次濒临绝望,却每每有神秘力量暗中扶持;
有人猜是顾清绮善念或是冰裔族长改邪归正之力。
总之,沈易在数月后奇迹苏醒,只是机关骨与人身半融合,变为半人工之躯。
至于柳如絮,本身门枢胎亦随时间消融于血脉,与巫咸玉镯散裂的碎片一起沉寂在她身体深处。
她不再像当初那般随时痛苦,却多了些深邃空灵的气质,好似承袭星宿之力,又具凡人温柔。
许多西域村民来求医时,只道她“慧眼通天”,却不知她曾于天宫星战见证天崩地裂。
女童则渐长,灵智愈高,有时会叫柳如絮“阿姐”,有时又自称“菌神幼苗”。
在闲暇时,她在院中培植菌丝奇花,辅以滇王祭舞之法,居然培养出一种冰灵芝的变种,民间称作“雪花蕈”,能疗多种痨病。
十年时光转眼过去,世人多已忘却当初九鼎之战、紫微逆行的浩劫,只余少量传说散落各地,被添油加醋,说得如仙魔神话。
如今的柳如絮、沈易、菌丝女童竟能平凡地活在尘世,也算一桩奇迹。
在西域尘海(大漠地区)的边缘,一间菌丝医庐悄然建立。
柳如絮苦学顾氏医术,加上沈易记忆里对百草谷以及先人典籍的印象,顺势重制了一套“菌丝疗法”。
他们广纳病人、孤老,无偿施药,日子过得淡泊却安宁。
每到夜深时,菌丝女童便爬上院后高石,向东方若有所思地远望。
或许,她在思念那曾被牺牲的无数灵魂——包括顾清绮、镇北侯、乃至永昌帝可怜的童年?也或许只是一种惯性对故乡的怅惘。
在医庐旁的土壤里,柳如絮培植出一种奇特花卉:
冰灵芝和血灵芝并蒂共生,花期时透出鲜艳粉白,既有冰的清凉又兼血的热烈,久而久之,被称为“春不老”。
每当春来时,花香弥漫,勾人心魄,仿佛诉说过去的恩怨繁华。
据说有人久病不愈,路经此处,闻到“春不老”花香,竟瞬间感觉精神饱满。
沈易在旁笑说:“真乃顾清绮之愿景:无量寿与无量生。”
柳如絮听了常会莞尔,回忆起当初顾清绮在太庙地宫最后决意牺牲的身影,不免淡淡心酸。
酉时时分,天色微暗。
沈易推开医庐的木门,走到院子里,一眼便看到柳如絮正在煮药,火光映她容颜。
他伸手扶她起身:“你腿伤还未痊愈,别太劳累。”
她微笑:“无碍,我这点伤比你当初可好太多了。”
他看向自己那半机关骨右臂,如今寒髓在那处已基本融入体温不至过寒。
远处大漠尽头隐隐夕阳染红天边。
他感慨:“多亏你当初救我,让我活到此时。”柳如絮笑而不语,满心温暖。
菌丝女童忽进院子,神色严肃地指向东方天幕:
“……紫微……新生……”
她语句支离,但柳如絮、沈易都领会:
那是她察觉到东方星象又有变动,或许预示天下再生机遇或再一场风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