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上车的饺子下车的面
阳春白雪六月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章 上车的饺子下车的面,什么?高冷女神是你高中同学?,阳春白雪六月寒,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强和吴巧巧在鲤城的美食探索之旅渐近尾声。张强,这个来自辽省的阳光小伙,护送吴巧巧回鲤城师范。望着吴巧巧走进校园的背影,张强心中泛起一丝不舍,那感觉就像辽省冬日里的一丝冷风,不经意间钻进衣服里,带来微微的寒意。但一想到即将再次同行,期待又像春天的种子在心底悄悄发芽。
张强回到鲤城大学207宿舍,一推开门,眼前的景象简直像个“战场”。衣服横七竖八地散落在各个角落,像是被狂风席卷过后随意丢弃的旗帜;书本歪歪斜斜地躺在桌上,有的还半翻开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离去时的匆忙;地上的几双鞋子毫无秩序地摆放着,东一只西一只。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开始收拾行李。一边收拾,一边在心里默念:“这乱得呀,就像被龙卷风席卷过一样。”大约两个小时后,他拖着行李来到奥迪A4旁。坐在车里,他对着车内的小物件发起呆来。车内的小挂饰随着微风轻轻晃动,那带有辽省特色图案的钥匙链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一下子抓住了他的目光,思绪也随之飘远。这一个小时里,他满脑子都是和吴巧巧在鲤城的美好回忆。她品尝美食时,那幸福的表情如同绽放的花朵,眼睛微微眯起,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仿佛世间再无其他更美妙的事情;看到有趣小物时,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充满了好奇与惊喜。
终于,电话铃声打破了他的思绪,是吴巧巧打来的。“强哥,我这边弄好啦,咱们可以回辽省喽!”吴巧巧那甜美的声音传来,张强立刻精神抖擞,仿佛全身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天,他们驾车驶入一座古韵悠悠的小城。小城的城墙巍峨高耸,厚实而庄重。城墙的石块呈现出岁月的痕迹,有的地方坑洼不平,有的石块缺了一角,那斑驳的痕迹好似在无声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城墙上的缝隙里,几株小草顽强地生长着,它们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过往的行人展示着生命的不屈。张强不禁感叹:“巧巧,你看这城墙,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就像我们辽省的那些古老建筑一样,承载着太多的回忆。”吴巧巧应和着:“强哥,你说得对,真的很有韵味呢。”
走进城里,街道两旁的瓦房透着古朴的气息。瓦房的屋顶是黑色的瓦片,有些瓦片已经有了细细的裂纹,像是老人脸上的皱纹,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悠长。偶尔能看到一些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他们穿着宽松的衣服,脸上的皱纹像是被岁月的刻刀一道道雕琢而成。老人们眯着眼睛,享受着阳光的温暖,神情悠然自得,就像时间在他们身边缓缓流淌,没有丝毫的紧迫感。张强和吴巧巧被一家小面馆散发的香气吸引。面馆不大,店内摆放着几张有些陈旧的桌椅,却错落有致。面馆的墙壁上挂着一些老照片,照片里的人们笑容满面,似乎在分享着吃面的快乐。张强对老板说:“老板,来两碗面。”老板热情地应了一声,不一会儿,两碗热气腾腾的面就端了上来。面的卖相极佳,面条粗细均匀,上面还撒着葱花和肉末。葱花像是翠绿的翡翠,点缀在面条之间,肉末则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张强大口吃着,感受着面条的筋道,那面条在牙齿间弹动,每一口都充满了嚼劲。汤汁的鲜美在口腔中散开,浓郁的鲜味像是一场味蕾的盛宴,他对吴巧巧说:“巧巧,这面很劲道,你快尝尝。”吴巧巧优雅地用筷子挑起几根面条,轻轻吹了吹,她吹气的动作很轻柔,仿佛生怕惊扰了面条的美味。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她细细品味着面条的口感,说:“强哥,这面确实很不错呢。”
在这个小城里,他们遇到了一位卖糖画的大爷。大爷的摊位在一个小巷口,不大的摊位周围围满了好奇的孩子,像一群小蜜蜂围绕着香甜的花朵。大爷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但他的眼睛却很有神。他的手粗糙而有力,手上的青筋像一条条蚯蚓。大爷手法娴熟地绘制着糖画,他先从锅里舀出一勺糖稀,那糖稀在勺子里散发着诱人的甜香,像流动的黄金。然后快速地在案板上挥动着,糖稀在案板上留下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就成型了。蝴蝶的翅膀仿佛在轻轻扇动,好像随时要飞走一样。张强好奇地走近,问道:“大爷,您这糖画真好看,是怎么做的呀?”大爷笑着介绍起来,眼神里透着对自己手艺的自豪。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像是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吴巧巧在一旁眼睛亮晶晶的,对张强说:“强哥,我想要那个蝴蝶形状的糖画。”张强赶忙对大爷说:“大爷,麻烦给我们做个蝴蝶的。”大爷笑着点头,又开始精心制作起来。
不过,在选择接下来的行程时,两人出现了小分歧。张强想去看看小城那头有古老传说的塔,他觉得那塔一定像辽省的某些古迹一样神秘而迷人。他想象着那塔内可能有着古老的壁画,那些壁画的色彩或许已经斑驳,但依然能看出昔日的辉煌。壁画上的人物形象或许有着神秘的表情,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前的故事。塔内的空气可能弥漫着一种古老而沉静的气息,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吴巧巧却想去逛逛城里的手工艺品集市,她觉得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就像艺术品一样吸引人,在集市里可以感受到当地人的生活气息。她想象着那些手工艺品都是工匠们用心血和汗水打造而成,每一件都蕴含着独特的情感。张强皱着眉头说:“巧巧,那塔肯定很有趣,能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呢。”吴巧巧也不示弱,双手抱胸说:“强哥,手工艺品集市能看到好多独特的小玩意,肯定很有意思的。”两人僵持了一会儿,最后张强看着吴巧巧期盼的眼神,叹了口气说:“好吧,巧巧,那就听你的。”吴巧巧顿时笑逐颜开,拉着张强就往集市走去。集市里人头攒动,各种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有精致的刺绣手帕,手帕上的丝线像是灵动的精灵,绣出的花朵娇艳欲滴,花瓣的纹理清晰可见,花蕊仿佛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有手工编织的小篮子,小篮子的编法十分精巧,每一根竹条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竹条之间的交织紧密而有序,造型独特,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吴巧巧像发现宝藏一样,在各个摊位前流连忘返。她拿起一个小木雕,仔细端详着,木雕上的小动物神态逼真,眼睛里似乎透着灵动的光芒。
第二天,他们沿着河边的公路行驶。那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河水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和两岸的景色。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它们的身体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它们时而聚集成群,像是一片流动的银色云彩,时而分散开来,仿佛在进行一场有组织的舞蹈表演。每条鱼的动作都很敏捷,它们摆动着鱼尾,迅速地穿梭在水草之间。两岸的树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光斑随着微风的吹动在地面上跳动。光斑的形状不规则,像是被随意裁剪的金色布片。吴巧巧兴奋地指着窗外:“强哥,看呀,这景色太美了,和我们辽省的风景一样迷人呢。”张强把车停在路边,下车捡起一块扁平的石头,他站在河边一块平坦的石头上,仔细地瞄准水面,眼睛紧紧盯着水面的一个点,就像一个专注的猎人在瞄准猎物。然后用力朝水面打去,石头在水面上跳跃了几下,每一次跳跃都溅起一小朵水花,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荡起一圈圈的涟漪。涟漪以石头入水的点为中心,缓缓向四周扩散,像是一个个逐渐扩大的同心圆。他得意地说:“巧巧,我小时候在辽省的河边打水漂可厉害了。”吴巧巧在一旁开心地鼓掌:“强哥,你好棒呀。”
到了中午,他们来到一个小镇。小镇的入口处有一座古老的石桥,石桥横跨在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上。石桥的石块有些已经磨损,桥身上爬满了青苔,那些青苔像是给石桥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桥下的溪水潺潺流淌,溪水撞击在石块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一首欢快的小曲。小镇上弥漫着诱人的烤鸡香味,那香味似乎在空气中编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把他们吸引过去。那家烤鸡店位于小镇的中心广场旁边,招牌已经有些破旧,但依然能看出昔日的辉煌。烤鸡店的门口挂着几只烤鸡,烤鸡的外皮金黄酥脆,像是被镀上了一层金箔。鸡皮上还冒着油泡,那些油泡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鸡肉鲜嫩多汁,轻轻一咬,汁水就在口中四溢开来,那汁水混合着鸡肉的香味,充满了整个口腔。张强走进店里说:“老板,来只烤鸡。”然后和吴巧巧坐在小镇的广场上吃起来。广场上有几个孩子在追逐嬉戏,他们在广场上跑来跑去,笑声像银铃一样在空气中回荡。孩子们有的拿着自制的小风车,风车在风中快速转动,像是一个个彩色的小旋涡;有的在玩弹珠,趴在地上专注地瞄准着目标。老人们坐在长椅上闲聊,他们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像是在讲述着小镇的往事。吴巧巧吃得手上沾了油,张强细心地从兜里掏出纸巾,他的动作很轻柔,像是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轻轻帮她擦手,吴巧巧的脸微微泛红,害羞地低下头,她的眼睛不敢看向张强,长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
在这个小镇上,他们与一群当地的小朋友有了交集。小朋友们在广场上玩耍,看到张强和吴巧巧在吃烤鸡,好奇地围了过来。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问:“哥哥姐姐,你们从哪里来呀?”张强微笑着回答:“我们从辽省来呢。”小朋友们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像一群欢快的小鸟。一个小女孩问:“辽省有什么好玩的呀?”张强笑着给他们描述辽省的冰雕、滑雪场,他描述冰雕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那些冰雕就在眼前。他说冰雕的形状各异,有高大的城堡冰雕,城堡的墙壁像是用冰雪堆砌而成的梦幻之墙,尖顶上的冰柱像是锋利的宝剑指向天空;有可爱的动物冰雕,动物们的神态逼真,眼睛像是用黑色的宝石镶嵌而成,皮毛像是用白色的丝绸精心雕琢。小朋友们听得眼睛里满是向往,他们的小脸上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