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连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5章 引入外资厂,千里姻缘一信牵,清连甲,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喝完这杯酒后,心中一动,低声对谢书记说:“谢书记,合和企业在香港实力雄厚,而且他们非常愿意在国内投资,是不可多得的爱国商人。我们龙门不是想找投资商修建一条跨江大桥吗?不如和他们打好关系,也许他们会有兴趣投资。”谢书记听后脸上露出喜色,但没有立即回应,毕竟第一次见面不宜直接提出这样的请求。
我们继续喝酒,聊天内容东拉西扯。感觉大家都喝得差不多时,王小山提议交换名片。合和公司在北莞市南城区有办事处,主要负责修建高速公路,后来又在龙门的沙头修建沙头c电厂的基础工程。现在沙头c电厂一号机已经投产,二、三号机也进入试运行阶段,很快就会完成整个工程。
谢书记和王小山因为是战友关系,喝酒十分随意。喝了三瓶酒后,两位战友先趴下了,我则是小杯细酌,照顾着谢书记。等他们两位战友醉倒后,我叫了司机送谢书记回家,而王小山则由林梅安排人送回去。包间里只剩下三个人,我连忙招呼两位客人说:“两位总经理,我的身份你们应该知道,其实我以前也是电力系统的职工,只是前几年离开了。你们电力局的沙头A电厂我也参与过安装工作,我们单位是电力系统下的火电安装公司,总部在省城红埔。”
听我这么说,胡文华和李力持相视一笑,李力持说:“原来我们以前还是同一个系统的,现在你跟着谢书记一定很不错吧?”我笑道:“这个不好说,但总比原先的电力系统好一些。过去的事不提了,来,我们再喝一点。”我把一些经历说出来后,三个人的关系也近了许多。我有意无意提到前几天和谢书记去龙门考察工作,提到我们计划修建一条跨江大桥,准备到香港或台湾招商。
胡文华听后很感兴趣,问道:“莫大秘,是真的吗?这件事我们公司有兴趣。”我笑着回应:“是啊,刚才谢书记在的时候没想到你们公司。你们公司在我们北莞市有很多投资,沙头的b电厂是你们独资建设的,还有省城到特区的高速公路也是你们和省交通局合资兴建的,当然少不了李总的沙头c电厂。”胡文华笑道:“莫大秘,你对我们公司很了解啊,是不是做过研究?”我笑道:“你们投资的项目和电力有关,所以有所了解是正常的。”
胡文华接着说:“莫大秘,过几天我和公司的工程部人员去找你,不知方便吗?”我回答:“当然可以,我们可以在市区见面,也可以带一些招商局的人一起来谈。”胡文华点头:“好的,我们老板在这边的投资不少,他也希望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
喝完酒后,我独自打车回到了自己的出租房。回到房间,我细细回想这次聚餐,觉得收获颇丰,尤其是意外遇见了胡文化。现在,芬兰诺基亚的项目基本已经敲定,应该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了吧?我心中这样想着。
两天后,芬兰诺基亚在市府的大会议室正式签订了投资设厂的协议,这意味着诺基亚公司将在南城设立生产全世界最先进手机的工厂。然而,两个月后,正当厂房基建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工地周围却被当地村民围了起来,阻止施工队继续施工。这件事很快传到了谢书记的耳朵里,他立即让我下去调查,因为这个项目是外资管理科阿怡今年的重要业绩,绝不能半途而废变成烂尾工程。
于是,我给市信访局的李副局长打了电话,通知他我要下去了解诺基亚工地被围而停工的情况。接到电话,李副局长也很担心,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传到了市委书记那里,但他也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在办公室等我。我先去找了招商局的阿怡,让她和我一起去信访局。我们开车到了市信访局,那里在市委大院附近的一栋八层楼。门口虽然静谧,但因为部门特殊,设了单独的门岗。门岗见我们开车过来,没有立即开门,而是跑过来问清情况后,又打电话核实了我要找的人,才慢吞吞地打开了门。
阿怡有点不耐烦,我安慰她说:“理解一下,他们这个部门也是受气的部门,所以谨慎一点是应该的。”阿怡听了我的话,也不再生气了。我们停好车后,找到二楼的副局长办公室。这栋楼没有电梯,所以一般的领导都在二三楼办公。敲门进去后,李副局长见我带了个美女,以为是诺基亚厂方的代表,便解释道:“莫大秘,这件事的发生,我们也不想啊。现在主要是市里的征地款没有到位啊,是不是这位美女没有把款打给我们市里?”
听到这话,我连忙解释:“李局长,你误会了。这位是陈静怡,是我们市招商局外资管理科的,诺基亚这个项目就是她引进来的。你要是把这件事搞黄了,有你们好果子吃啊?你现在还没搞清楚情况,怎么做工作的?跟我们一起到现场看看具体情况吧。”
李副局长见我们来真的,也无奈,只好和我们下楼。他叫上他的办公室主任,我们两辆车前后离开了信访局,前往南城的李溪村诺基亚工地。到了工地后,我们发现现场围了两三百人,都是当地村民。施工队的人则被挡在外面,有几个村干部模样的人在旁边劝说村民。我们下车后,问道:“你们谁是村干部?”一个村长模样的人走过来说:“莫大秘,陈科长,我是李溪村的村长,上次我们见过面。”
我直接问:“好吧,你简单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吧。”他看到这么多人,不是说话的地方,建议我们到村委会。我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跟着他们回到村委会。他们的书记也在村里,但一脸灰土,看得出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我们走进一间不大的办公室,让里面的人先出来,坐下后,书记才开始解释实情。
原来,这些地以前是分到各家各户的,现在村里统一平整后,以出租方式租赁给厂方,而不是像修建公路那样买断。村里收了租金和押金后,才让厂方进场施工,但付租金时,村民有意见,这是村里工作做得不到位。书记小声解释着,我看出事情并不简单,于是决定不多说,让他们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成报告交给我,再汇报给书记。说完后,我们便离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