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学坛暗影始浮踪
勤奋的炒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2章 学坛暗影始浮踪,以谋为剑!从流亡少爷到权倾天下,勤奋的炒饭,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82章 学坛暗影始浮踪
顾长渊轻轻推开房门,目光锐利地扫向门外。昏暗的灯光下,两个模糊的身影一闪而过,消失在夜色中。只言片语,却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学术造假?贿赂考官?这几个字眼如同针刺一般,扎进了顾长渊的心中。他隐隐觉得,这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处理完手头紧急的公务,顾长渊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调查。他深知,学术腐败如同蛀虫,会慢慢吞噬掉国家的根基。他首先想到的是城中几家声名显赫的书院,或许在那里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第一家便是远近闻名的张书院。院长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学究,在学界颇有威望。顾长渊说明来意后,却遭到了院长的冷遇。“顾大人,您事务繁忙,何必关心这些琐事呢?书院的事情,我们自会处理。”院长语气生硬,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顾长渊并未放弃,继续追问:“院长,我只是想了解一些情况,并非要干涉书院的内务。如果真有学术造假之事,也应该尽早查清,以免损害书院的声誉。”
院长脸色一沉,语气更加强硬:“顾大人,您这是在怀疑我们书院的正直性吗?我劝您还是不要多管闲事,以免引火烧身。”
顾长渊敏锐地捕捉到了院长话语中的异样,心中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他离开张书院后,又走访了其他几家书院,但都得到了类似的回应。书院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都在极力掩盖着什么。
线索似乎断了,顾长渊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仅凭他一人之力,很难撬动这盘根错节的学术腐败。他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能够揭开真相的关键人物。
经过几天的明察暗访,他终于打听到一个名叫刘书生的年轻人,似乎掌握着一些关于学术造假的内幕。顾长渊立刻派人找到了刘书生,并约他在一家僻静的茶馆见面。
刘书生显得十分紧张,眼神闪烁不定。他刚想开口,却突然停了下来,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顾长渊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注意到几个形迹可疑的人正坐在不远处的角落里,偷偷观察着他们。刘书生脸色一变,低声说道:“顾大人,这里人多眼杂,我们换个地方谈吧。”他起身欲走,却又停下来,压低声音说:“小心宋学究……”顾长渊不动声色地按住刘书生的肩膀,示意他坐下。“刘书生,不必担心,我已安排人保护你的安全。”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刘书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坐了下来,但眼神依旧充满不安。他环顾四周,压低声音说道:“顾大人,我知道一些关于学术造假的事情,但此事牵扯甚广,我……”
“但说无妨,我会为你保密。”顾长渊保证道。
刘书生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开口,却突然脸色一变,指着窗外说道:“顾大人,你看……”
顾长渊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几个黑衣人正站在街角,目光阴冷地注视着茶馆。刘书生脸色苍白,声音颤抖着说:“他们……他们是李造假者的人,我……我不能说,我全家老小的性命都在他手上……”
顾长渊明白刘书生的难处,他拍了拍刘书生的肩膀,沉声道:“我知道你身不由己,但你今日的沉默,只会让更多无辜的人受害。你放心,我会保护你和你家人的安全。”
刘书生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起身匆匆离去,消失在人群中。顾长渊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眉头紧锁。他知道,刘书生一定知道些什么,但他现在不敢说,只能另寻突破口。
与此同时,在城郊一处隐蔽的宅院里,李造假者正焦急地来回踱步。他得知顾长渊正在调查学术造假的事情,心中忐忑不安。“该死,这顾长渊怎么盯上这件事了?”
站在一旁的陈仆人低声说道:“老爷,要不要……”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李造假者摇了摇头:“不行,顾长渊是朝廷命官,动他只会引火烧身。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证据销毁干净。”
“小的明白。”陈仆人领命而去,来到宅院深处的一间密室。密室里堆满了各种书籍和文件,正是李造假者多年来伪造学术成果的证据。陈仆人点燃火盆,将一摞摞文件投入其中,熊熊烈火吞噬着纸张,发出噼啪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焦糊的味道。
陈仆人一边销毁证据,一边紧张地听着外面的动静,生怕被人发现。他加快了速度,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他知道,一旦事情败露,他也要跟着李造假者一起陪葬。
夜色渐深,顾长渊回到府中,将今日的调查结果告诉了徐凛风。“凛风,看来这学术造假案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徐凛风沉吟片刻,说道:“主公,刘书生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一定知道些什么,只是受到了威胁,不敢开口。”
“没错,”顾长渊点了点头,“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突破口,揪出幕后黑手。”
徐凛风走到窗边,望着漆黑的夜空,缓缓说道:“主公,我听说宋学究最近与李造假者走得很近……”他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进来。”顾长渊沉声说道。
一个侍卫匆匆走进书房,拱手道:“大人,城中各大书院都在传,说您不懂学术规矩,胡乱调查,扰乱学界秩序。”
顾长渊和徐凛风对视一眼,心中了然。看来宋学究已经出手了。
“散布谣言的源头查到了吗?”顾长渊问道。
“回大人,据说是从宋学究的几个得意门生那里传出来的。”侍卫回答道。
顾长渊冷笑一声:“宋学究,果然是他。”他知道,宋学究在学界德高望重,影响力极大,他的几句话,足以让许多人对顾长渊产生偏见。
徐凛风走到桌边,拿起一份公文,说道:“主公,周礼部侍郎刚刚传来消息,说建立学术审查制度的提议还需要更多时间研究。”
顾长渊眉头紧锁,他知道这是周礼部侍郎在故意拖延时间,给他制造障碍。周礼部侍郎与宋学究关系密切,两人沆瀣一气,共同阻挠调查。
“看来,我们面临的阻力比想象中还要大。”顾长渊沉声道。
徐凛风点了点头:“主公,如今学界和朝廷都有阻力,我们必须小心行事。”
顾长渊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京城,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这场学术造假案牵扯甚广,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但他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股黑暗势力连根拔起,还学界一片清明。
第二天一早,顾长渊便前往礼部,与周礼部侍郎商讨建立学术审查制度的事情。
周礼部侍郎依旧推三阻四,顾左右而言他,顾长渊据理力争,却始终无法说服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