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萧云仙接到筑城命令后,便全身心投入这项工作,在当地一待就是三四年,终于将城池修筑完成。这座城周长十里,建有六座城门,城内还盖起了五座衙署。随后,萧云仙发布告示,招引流民前来定居,并鼓励城外百姓开垦田地。
看着这些旱地,萧云仙心想:“百姓种这些旱地,一遇荒年就会颗粒无收,得想办法兴修水利才行。”于是,他动用官府钱粮,雇来大批民夫,还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百姓开挖沟渠。经过一番努力,沟、洫、遂相互连通,高低错落有致,远远望去,竟有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
水利工程竣工那天,萧云仙骑着马,带着木耐,到各处犒劳百姓。每到一地,他都杀牛宰马,召集当地百姓齐聚一堂。还专门搭建了祭坛,立起先农神位,摆上牛羊等祭品。萧云仙身着官服,站在祭坛前方,带领百姓祭祀,让木耐在一旁主持仪式,众人上香、奠酒,行三献、八拜大礼。拜祭完毕,又一起面向北方,行山呼舞蹈之礼,叩谢皇恩。
祭祀结束后,萧云仙让百姓们围坐在一起,自己坐在中间,拔剑切肉,大碗斟酒,与大家一同欢呼畅饮,尽情欢乐了一整天。酒足饭饱后,萧云仙对百姓们说:“今天能和大家痛快相聚,也是缘分。如今仰仗皇恩,依靠大家的力量,开垦了这么多田地,也算是我萧某人在此地的一番作为。我现在亲手种下一棵柳树,希望大家也每人种一棵,或者种些桃花、杏花,就当是纪念今天这件事。”百姓们纷纷响应,欢呼声如雷贯耳,随后便在大路上种下了桃、柳等树。
此后,萧云仙和木耐每天都到不同的地方,与百姓们欢聚饮酒,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十天,共栽种了几万棵柳树。百姓们为了感激萧云仙的恩德,在城门外共同修建了一座先农祠。祠堂中间供奉着先农神位,旁边则摆放着萧云仙的长生禄位牌。他们还找来一位画师,在墙上画了一幅画:画中萧云仙头戴纱帽、身着官服,骑在马上;木耐手持红旗,走在前面,一副劝农耕作的场景。每逢初一、十五,百姓们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到庙里焚香跪拜,日日如此,从未间断。
第二年春天,柳树抽枝泛青,桃花、杏花也竞相开放。萧云仙骑着马,带着木耐外出游玩。只见绿树成荫下,百姓家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牵着牛,有的倒骑在牛背上,有的横躺在牛身上,牛儿在田边沟渠饮完水后,孩子们便慢悠悠地从屋角转出来。萧云仙见状,满心欢喜,对木耐说:“你看这景象,百姓们的日子算是有盼头了。只是这些孩子模样乖巧、看着也聪明,要是能有个先生教他们读书识字就更好了。”木耐回应道:“老爷,您还不知道吧?前些日子先农祠住着一位先生,是江南人,现在应该还在那儿,您何不去和他商量商量?”萧云仙一听,觉得十分凑巧,当即骑马前往先农祠拜访这位先生。
见到先生后,萧云仙上前作揖行礼,随后坐下问道:“听闻先生是江南人,怎么会来到这偏远之地?还未请教先生贵姓?”先生回答:“我姓沈,老家是常州的。前些年有个亲戚在青枫做生意,我就过来看望,没想到遭遇战乱,一直流落在此五六年,回不去了。最近听说朝里萧老先生在这里筑城、兴修水利,所以过来看看。不知先生尊姓?在哪任职?”萧云仙说:“小弟正是萧云仙,负责在此兴修水利。”沈先生听后,赶忙起身重新行礼,说道:“老先生真是当今的班定远,晚生实在敬佩!”萧云仙热情邀请:“先生既然在城里,我就是主人,请到我的官署里住下。”接着叫来两个百姓帮忙搬运行李,让木耐牵着马,自己则拉着沈先生的手,一同前往官署。
到官署后,萧云仙设宴款待沈先生,并提出想请他教书的想法,沈先生欣然应允。萧云仙又说:“只靠先生一人,恐怕教不过来。”于是从带来驻防的二三千多名士兵中,挑选出十个识字较多的,拜托沈先生每天教授他们读书明理。还开办了十所学堂,将百姓家较为聪明的孩子都送到学堂读书。两年多后,沈先生开始教孩子们写文章的破题、破承、起讲等。只要有孩子能写出像样的文章,萧云仙就会以平等的礼节相待,以此表示对读书人的优待,慢慢地,大家都觉得读书是件很体面的事。
萧云仙完成筑城工程后,将相关文书上报,还派木耐前去送文。木耐见到少保后,少保询问了一些情况,随后赏他一个外委把总的职位。少保根据萧云仙的详细报告,向兵部发去公文。工部核算后认为:萧采(萧云仙)承办青枫城城工一案,巡抚上报的核销文书中,砖、灰、工匠等费用共开销银一万九千三百六十两一钱二分一厘五毫。但当地水草丰富,烧制砖灰十分便利,新招募的流民中有很多人充当工役,不应任由其随意虚报开支。应核减银七千五百二十五两多,由该员个人承担,限期追缴。萧云仙是四川成都府人,应发文给当地官员,限期严厉追缴欠款。朝廷下旨同意这一决议。
萧云仙看到邸报和上司发来的公文后,无奈之下,只好收拾行李,返回成都府。等他到家时,父亲已经卧病在床,无法起身。萧云仙走到床前请安,将自己在军中的经历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说完后,又跪地磕头,趴在地上不肯起来。萧昊轩问:“这些事你都没做错,为什么不起来?”萧云仙这才说出因修筑城工被工部核减费用、要求追赔的事,还愧疚地说:“儿子不仅没能挣得钱财孝敬父亲,反而要耗费父亲的家产,实在无颜面对他人,心里悔恨极了!”萧昊轩安慰道:“这是朝廷的规定,又不是你胡乱花费掉的,何必如此懊恼?我的家产算下来,大概还有七千两银子,你全部拿出来上交官府吧。”萧云仙哭着答应了。
此后,萧云仙衣不解带地照顾父亲。十多天后,父亲病情愈发严重,眼见医治无望。萧云仙哭着问:“父亲还有什么遗言?”萧昊轩说:“你这话问得糊涂。我在世一天,家里的事我来操心;我死后,一切就都靠你了。总之,做人要以忠孝为本,其他都是次要的。”说完,便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
萧云仙悲痛欲绝,按照礼数,尽心操办父亲的丧事。事后,他感慨道:“人们都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因为追赔的事,我肯定回不了家,父亲的后事也没办法亲自料理。这么看来,这次回家也不算是不幸。”丧事办完后,萧云仙的家产全部用来赔欠款,可还差三百多两银子,地方官仍在紧追不舍。这时,恰逢知府因盗案降职调走,新任知府曾是平少保任巡抚时提拔的。他到任后,得知萧云仙是平少保的人,便帮他出具了一个虚假的欠款还清证明,让他先去见平少保,再想办法补齐欠款。
平少保见到萧云仙后,好言安慰了一番,还替他出具了一份咨文,送往吏部,推荐他进京接受引见。兵部官员商议后表示:萧采办理城工一案,没有合适的条例可以直接提拔。应让他仍在千总班次,按照任职年限,依次晋升为守备。等他获得空缺职位时,再带领他进京引见。
萧云仙又等了五六个月,终于被提拔为应天府江淮卫的守备,并得到进京引见的机会。朝廷下旨:“前往新任所就职。”萧云仙领了委任文书,从东路前往南京赴任。路过朱龙桥,到达广武卫时,已是严冬时节。一天晚上二更过后,店家喊道:“客人们起来!木总爷来查夜了!”众人纷纷披上衣服,坐在床上。只见四五个士兵打着灯笼,陪着一位总爷走进来,逐个查验住宿人员。萧云仙定睛一看,这位总爷竟然是木耐。
木耐见到萧云仙,惊喜万分,赶忙请安行礼,随后将萧云仙请到自己的衙署,留他住了一晚。第二天,萧云仙准备启程,木耐挽留道:“老爷暂且再住一天吧,看这天色像是要下雪了。今天我们去广武山阮公祠游玩一番,让卑弁尽尽地主之谊。”萧云仙答应了。木耐让人准备好两匹马,与萧云仙一同骑着,还叫上一个士兵,准备了酒菜,一行人前往广武山阮公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