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当向知府为鲍廷玺筹备婚事忙得不可开交时,突然听闻摘印官到来的消息。他神色一紧,赶忙将负责刑名、钱谷的师爷们召集到跟前,郑重嘱咐道:“诸位先生务必仔细清点房里的各类文稿案卷,千万不可有任何遗漏。”吩咐完毕,他匆匆打开宅门迎了出去。

见到前来的通判,向知府接过对方出示的牌票,仔细查看后,又附在通判耳边低声交谈了几句。通判随即上轿离去,而差官则留在外面等候。向知府返回宅内,一众亲戚和鲍文卿赶忙围上来询问情况。他神色轻松地解释道:“没什么大事,是宁国府知府出了问题,上面委派我去接管印信。”当晚,他便安排好马匹和车夫,连夜与差官一同赶往宁国府。

这边衙门里,众人继续热火朝天地筹备着鲍廷玺的婚事。打首饰、缝新衣、制床帐被褥、裱糊新房,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几天后,向知府归来,选定十月十三日作为良辰吉日。婚礼当天,衙门外请来一班鼓手和两位傧相。鲍廷玺头戴红花,身披红绸,身着华丽绸缎衣裳,脚蹬粉底皂靴,先是恭敬地拜别父亲,随后在鼓乐声中,被迎至王家。他先后拜过岳父、岳母,王家公子小王身着官服补子,热情地出来招待妹夫。

吃过三道茶后,鲍廷玺被引入洞房,与新娘行交拜之礼。整个过程热闹而隆重,无需细表。次日清晨,新婚夫妇前来拜见向知府夫妇,夫人格外喜爱这对新人,特意赏赐了八件精美的首饰和两套华贵的衣服。衙门里大摆三天喜酒,府中上下无人不被邀请,众人开怀畅饮,共同庆祝这桩喜事。

转眼到了满月,小王准备进京候选官职。鲍文卿设宴为这位小亲家饯行,鲍廷玺更是亲自送舅舅上船,一路依依不舍,相伴了整整一天才返回。此后,鲍廷玺在衙门里的生活顺遂无比,每日衣食无忧,如同置身云端。

新年过后,官府开始正常办公,各县的童生陆续前来参加府试。向知府要前往察院主持考试,他将鲍文卿父子唤到跟前,诚恳地说:“我这次去察院考童生,那些小厮们要是带去,肯定会有人作弊。你们父子是我信得过的心腹,就替我去照看几天吧。”鲍文卿领命后,与儿子一同前往察院,负责巡场查号。

安庆七学的考试共进行三场,考场内乱象丛生。有的童生请人代笔,有的相互传递答案,纸团纷飞,砖头乱扔,众人挤眉弄眼,想尽办法作弊。到了分发粉汤、包子的时候,场面更是失控,童生们你推我搡,挤成一团,摔倒在地也顾不上。鲍廷玺看在眼里,对这些行为十分不齿。

有一次,一个童生借口上厕所,走到察院的土墙边,偷偷在墙上挖了个洞,伸手想接外面传来的文章。这一幕恰好被鲍廷玺撞见,他当即要拉着这个童生去见向知府。鲍文卿连忙拦住儿子,和颜悦色地对童生说:“我这孩子不懂事。相公你是正经读书人,快回号房好好做文章,要是被太爷发现,可就麻烦了。”说着,他捡起泥土将洞补好,又亲自把童生送回号房。

考试结束后,榜单公布,怀宁县的第一名叫季萑。他的父亲季守备是武举出身,与向知府既是同年考中,又是文武不同科的好友,目前在家等候朝廷授予守备官职。发榜几天后,季守备前来拜谢向知府,向知府设宴款待,将宴席设在书房,并邀请鲍文卿一同作陪。

席间,季守备坐在首席,向知府坐主位,鲍文卿坐在侧面。季守备称赞道:“老大人这次考试,公正严明,整个安庆府无人不服。”向知府谦虚地回应:“年兄,我对看文章这事儿也有些生疏了。好在考场有我这位鲍朋友巡场,才没出什么大的纰漏。”这时,季守备才知道鲍文卿的姓氏。当得知鲍文卿是梨园戏子出身时,季守备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一丝异样的神色。

向知府见状,正色道:“如今世风日下,那些中了进士、做了翰林的人,和他们谈传道穷经,就说迂腐无用;谈通今博古,又说杂乱不精。可在为人处世、交友尽忠这些根本上,却远远不如我这位鲍朋友。他虽从事的是被人看轻的行当,却颇有君子之风。”接着,向知府将鲍文卿以往的种种善举和高尚品德一一讲述出来,季守备听后,不禁对鲍文卿肃然起敬。

酒足饭饱后,季守备告辞离去。过了三四天,他反倒邀请鲍文卿到家中做客,还让考中案首的儿子季萑出来作陪。鲍文卿见季萑容貌俊美,气质不凡,便询问他的表字。季守备回答:“他表字苇萧。”席间,大家相谈甚欢。回家后,鲍文卿向向知府夸赞季萑相貌出众,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几个月后,王家女儿临盆时遭遇难产,不幸去世。鲍文卿父子悲痛万分,抱头痛哭。向知府反倒安慰他们:“这都是命,你们也别太伤心了。廷玺还年轻,日后我少不了再帮他娶个媳妇。你们要是一直哭,夫人知道了心里也不好受。”鲍文卿也强忍着悲痛,叮嘱儿子不要过度哀伤。

可悲伤过度加上年事已高,鲍文卿染上了痰火病,时常咳嗽,一咳就是半夜。他心中萌生了告老还乡的念头,却又不好意思开口。恰逢此时,向知府升任福建汀漳道,鲍文卿终于鼓起勇气说道:“恭喜太老爷高升,小的本该追随左右,只是年纪大了,又身患疾病。如今想向太老爷告辞,回南京老家,留下儿子继续侍奉您。”

向知府连忙说:“老友,路途遥远,不好走,你年纪大了,我也不忍心让你跟着奔波。你儿子还是留在身边照顾你吧,我带他去也不方便。我马上要进京面见皇上,先送你回南京,以后自有安排。”第二天,向知府封了一千两银子,让小厮送到书房,对鲍文卿说:“你在我这里一年多,从未替人求过一次情。我帮你给儿子娶媳妇,她却不幸早逝,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这一千两银子你拿回去,置办些产业,再给廷玺娶房媳妇,也能安享晚年。以后我要是再来南京做官,咱们还能相聚。”鲍文卿推辞不过,只得磕头谢恩。

向知府特意安排了一艘大船,设酒为鲍文卿父子饯行,还亲自将他们送到宅门外。鲍文卿父子跪地拜别,洒泪而别,向知府也红着眼眶与他们挥手告别。

回到南京后,鲍文卿父子向家人讲述了向知府的恩情,全家上下无不感激涕零。鲍文卿拖着病体,四处奔波,用这笔银子购置了一所房子,又将两副戏服行头租给两个戏班子,剩下的钱作为家里的日常开销。

然而,病情却日益加重,鲍文卿卧床不起。他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便将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叫到床前,叮嘱道:“你们一定要和和睦睦过日子,不用等我守孝期满,就赶紧给廷玺娶房媳妇,这才是要紧事。”说完,便闭上双眼,与世长辞。全家人悲痛欲绝,操办起丧事,将棺材停放在屋子中央,连续几日接受亲友吊唁。南京城四个戏班总寓的戏子们也纷纷前来吊孝。

鲍廷玺请来阴阳先生,选好墓地和出殡日期,却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题写铭旌而犯愁。就在这时,一名青衣人急匆匆跑来问道:“这里是鲍老爹家吗?”鲍廷玺回答:“正是,你是哪里来的?”那人说:“福建汀漳道向大老爷来了,轿子已经到门口了!”

鲍廷玺赶忙换上孝服,跑到大门外跪迎。向道台下轿后,看到门上贴着的白色丧纸,问道:“你父亲已经过世了?”鲍廷玺哭着回答:“是的,父亲去世了。”向道台又问:“去世多久了?”鲍廷玺说:“明天就是头七的第四天。”向道台叹了口气:“我进京述职回来,特意绕道来看望你父亲,没想到竟已天人永隔。你带我去灵柩前看看吧。”

鲍廷玺哭着推辞,向道台坚持要去。来到灵柩前,向道台悲呼:“老友文卿!”随后痛哭一场,上香、作揖。鲍廷玺的母亲也出来拜谢。回到厅上,向道台问:“你父亲何时出殡?”鲍廷玺回答:“定在初八。”向道台又问:“铭旌是谁题写的?”鲍廷玺说:“还没找到合适的人,大家都觉得不好写。”向道台说:“这有何难!拿纸笔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修仙:挂我开,副作用你扛

陆贰八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黑醋汁

甜撩心宠

冷亦蓝

重生1907:我必死守东北

家里蹲得住

合欢宗极品鼎炉,开局被圣女俘虏

国士无双

斩神:当恶女成为腾蛇代理人

妮妮铁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