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公子看了后,生气地说:“这也太可笑了,禀生拔贡也是读书人的身份,现在不过是侵用了盐商的几百两银子,就要褫夺他的功名、追究责任,这是什么道理?”三公子问道:“你问清楚他有没有其他的情况了吗?”晋爵回答:“我问清楚了,没有别的情况。”
三公子想了想,说道:“既然这样,你去把我们前些日子黄家圩那人来赎田的那笔银子,兑出七百五十两,替他交到官府的库里。再写我们两人的名帖,向德清县的知县说明,这个杨贡生是我们家老爷们的好朋友,让他把杨贡生从监里放出来。你再用你的名字添上一个保状,你赶紧去把这件事办好。”四公子也叮嘱道:“晋爵,这件事你要赶紧去办,不能怠慢!等杨贡生出了监,你也不用和他说什么,他自然会到我们这里来见面的。”晋爵答应着去办了。
晋爵只带了二十两银子,直接来到书办的家里,把这二十两银子送给书办,说道:“杨贡生的这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个办法。”书办看了看银子,说道:“既然是太保老爷府上发的帖子,这件事有什么难的?”随即写了一个禀帖,内容是:“这个杨贡生是娄府的人,两位老爷发了帖子,现在娄府的家人还出具了保状。况且娄府说,这项银子,既不是赃款也不是国库的钱,为什么要把人监禁起来呢?这件事还请老爷您裁决。”
知县听了娄府的这番话,心里有些慌张,但又不能驳了盐商的面子。他把书办传进去,仔细商量了一番,最后只得把几项盐规的银子凑齐,补上了这一项亏空。批准了晋爵的保状,立刻把杨贡生从监里放了出来,也没有再做其他的处置,就把他释放了。那七百多两银子,都被晋爵私下收了起来。晋爵把杨贡生被放出来的消息,回覆给了两公子。
娄氏两公子知道杨执中已经从监狱里放出来了,心想他自然会来登门道谢。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杨执中根本不知道自己被释放是因为娄氏兄弟的帮助。杨执中在县衙前向人打听,才知道是一个姓晋的名叫晋爵的人作保将他救了出来。他心里暗自琢磨,自己生平并不认识这个姓晋的人,心中满是疑惑。但他也不想深究,只觉得能落得个自由身就好,于是便回到乡下家中,像往常一样继续看书。
回到家后,妻子看到他平安归来,喜出望外。可他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每天都在镇上赌钱,常常半夜都不回家。家里只有一个又聋又糊涂的老妇人,负责烧火做饭、照看门户。第二天,杨执中到镇上一些相熟的人家走动。邹吉甫因为第二个儿子生了孙子,被接到东庄去住了,所以两人没能碰面。因此,娄公子为他做的这一番义举,他做梦都还不知道。
娄公子兄弟俩过了一个多月,一直在家中,心里对杨执中不来道谢这件事感到十分诧异。他们想到越石甫的故事,觉得杨执中或许有着高深绝妙的学问,这让他们对杨执中更加敬重。一天,三公子对四公子说:“杨执中到现在都不来道谢,可见此人的品行与常人不同。”四公子回应道:“按理说,我们兄弟既然仰慕他,就应该先到他家去见面结交,一定要等着他来报谢,这不就落入俗套了吗?”三公子又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你难道没听说过‘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这句话吗?我们要是先到他家去,岂不是好像特意要表明我们救了他这件事?”四公子说:“见面的时候,本来就不要提起这件事。朋友之间因声名而相互思念,命人驾车前去拜访,这也是常有的事。难道因为有了这件事,反而要隔绝往来,不能结交了吗?”三公子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说道:“你说得极是。”当下,两人商议决定,又说:“我们得提前一天上船,第二天一早到他家,这样就可以尽情地交谈一整天了。”于是,他们叫了一只小船,没有带随从。下午便上了船,船行驶了几十里。
此时正值秋末冬初,白天短夜晚长,河面上笼罩着一层朦胧的月色。小船借着月色,摇着橹缓缓前行。河里运租米的船只很多,相互挨挤着,小船因为体积小,只能从大船旁边擦身而过。大约二更天的时候,两公子准备睡觉,忽然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像是有人在用力敲打河路。他们的小船没有点灯,舱门也关着。四公子从板缝里往外张望,只见上游处有一只大船,明晃晃地挂着两对大高灯,一对灯上写着“相府”,一对写着“通政司大堂”。船上站着几个凶神恶煞的人,手里拿着鞭子,正在抽打那些挤在河路的船只。四公子吓了一跳,低声叫道:“三哥!你快过来看,这是谁呀?”三公子过来看了看,说:“这些仆人不像是我们家的嘛。”正说着,那只大船已经到了跟前,船上的人用鞭子抽打他们小船的船家。船家生气地说:“好好的一条河路,你们走就走好了,何必行凶打人?”船上的那些人骂道:“狗养的奴才!你睁开你的驴眼看看灯笼上的字,这船是哪家的船!”船家说:“你灯上挂着‘相府’,我怎么知道你是哪个宰相家的!”那些人又骂道:“瞎眼的死囚!湖州除了娄府,还有第二个宰相吗?”船家问:“娄府!那好吧,是哪一位老爷?”船上的人说:“我们是娄三老爷装租米的船,谁不知道!你这狗养的,再敢回嘴,就拿绳子把你拴在船头上!明天告诉三老爷,拿帖子送到县里,先打你几十板子再说!”船家说:“娄三老爷现在就在我船上,你们那里又冒出个娄三老爷来了?”两公子在舱内听着,暗暗发笑。
船家打开舱板,说:“请三老爷出来,让他们认一认。”三公子走到船头上。这时月亮还没有落下,映衬着大船那边的灯光,把周围照得雪亮。三公子问道:“你们是我家哪一房的家人?”那些人认出了三公子,一下子都慌了神,纷纷跪下说:“小人们的主人和老爷您不是一家。小人们的主人刘老爷曾经做过守府,因为从庄上运些租米,怕河路拥挤,就大胆借了老爷府里的官衔。没想到冲撞了三老爷的船,小人们该死!”三公子说:“你主人虽然不是我本家,但也都住在同一个乡里,借个官衔灯笼也没什么。但你们在河道里行凶打人,这可不行。你们打着我家的旗号,岂不是要坏了我家的名声?况且你们也知道,我家从来没有人敢做这样的事。你们起来吧,回去见到你们主人,也不必说在河里遇到我的这番话,只是下次别再这样了。难道我还会跟你们计较吗?”众人答应着,谢过三老爷的恩典,磕了头站起来,急忙把两副高灯吹灭,将船停泊在河边上歇息去了。
三公子回到舱内,和四公子一起笑了一会儿。四公子对船家说:“船家,你实在不该说出我家三老爷在船上,还请他出来给他们看,让他们如此扫兴,这是为什么呢?”船家说:“我不说的话,他们都要把我的船板打通了!他们太凶恶了!这一会儿才露出原形来。”说完,两公子解衣就寝。小船摇着橹行驶了一夜,清晨的时候已经到了新市镇,泊了岸。两公子取来水洗了脸,吃了些茶水点心,吩咐船家:“好好地看着船,在这里等着我们。”两人走上岸,来到市镇尽头邹吉甫女儿家,发现门是关着的。他们敲门询问后,才知道老邹夫妇两人都被接到东庄去了。邹吉甫的女儿留两位老爷吃茶,他们也没有坐下。
两人出了镇市,沿着大路走了四里多路,遇到一个挑柴的樵夫。他们问樵夫:“这里有个杨执中老爷,他家住在哪里?”樵夫用手指着说:“远远望去那一片红的地方,就是他家屋后,你们从这条小路穿过去就行。”两位公子谢过樵夫,拨开荆棘,寻找着小路,终于到了一个村子。这个村子不过四五户人家,都是几间茅屋。屋后有两棵大枫树,枫叶红得鲜艳夺目,他们知道这就是杨家的屋后了。又沿着一条小路绕到前门,门前有一条涧沟,上面有一座小小的板桥。两公子过了桥,看到杨家的两扇板门是关着的。他们刚走近,狗就叫了起来。三公子上前敲门,敲了好半天,里面才走出一个老妇人,她身上的衣服十分破烂。两公子上前问道:“你这里是杨执中老爷家吗?”问了两遍,老妇人才点头说:“是。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两公子说:“我们兄弟两个姓娄,住在城里,特地来拜访杨执中老爷的。”那老妇人又没听明白,问道:“是姓刘吗?”两公子说:“姓娄。你只要跟老爷说,是大学士娄家的人,他就知道了。”
老妇人说:“老爷不在家里。从昨天出门去看别人打鱼,到现在都还没回来。你们有什么话,改天再来吧。”说完,也不知道请他们进去坐坐、喝杯茶,就自顾自地关上了门,回去了。两公子感到十分惆怅,站了一会儿,只好仍旧过桥,顺着原路回到了船上,然后进城去了。
杨执中这个“老呆子”直到晚上才回到家。老妇人告诉他说:“早上城里有两个姓柳的人来找你,说他们住在什么大觉寺里。”杨执中问:“你怎么回复他们的?”老妇人说:“我说你不在家,让他们改天再来。”杨执中心里想:“哪里有什么姓柳的人?”忽然想起当初盐商告他,打官司的时候,县里派来的原差姓柳。他心想一定是这个差人来找他要钱,于是就把老妇人骂了几句:“你这个老不死的,老蠢虫!这样的人来找我,你就回我不在家就行了,还叫他们改天来干什么?你怎么这么没用!”老妇人不服气,回嘴反驳他。杨执中恼羞成怒,打了老妇人几个嘴巴,还踢了她几脚。
从这以后,杨执中担心差人又来找他麻烦,每天一大早就出门闲逛,直到晚上才回家。没想到娄府的两公子对他放心不下。过了四五天,他们又叫船家到镇上,依旧步行到杨执中家敲门。老妇人开门,看到又是这两个人,顿时一肚子气,发作道:“老爹不在家里,你们还来干什么?”两公子问:“前天你有没有跟他说我们是大学士娄府的人?”老妇人说:“还说什么!就因为你们两个人,连累我被他一顿拳打脚踢。今天又来干什么?老爹不在家,还要过些日子才回来呢!我没工夫,要去烧锅做饭了!”说着,不等两人再问,就把门关上,进去了,再怎么敲门也不应。两公子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心里既生气又觉得好笑。他们站了一会儿,料想叫不开门了,只好又回到船上。
船摇着行驶了几里路,看到一艘卖菱角的船,一个小孩子摇着船靠近他们。那孩子手扶着船窗,嘴里喊着:“买菱角啦!买菱角啦!”船家用绳子把两船拴在一起,开始称菱角。两公子在船舱内趴在窗边,问那小孩子:“你住在哪个村里?”那小孩子说:“我就在这新市镇上。”四公子问:“这里有个杨执中老爹,你认识他吗?”那小孩说:“怎么不认识?这位老先生是个非常和气的人。前几天他坐我的船去前村看戏,袖子里还丢下一张纸卷子,上面写了些字。”三公子问:“在哪里呢?”那小孩子说:“在舱底下。”三公子说:“拿过来我们看看!”那小孩子把纸卷子取过来递了过去,接过船家买菱角的钱,摇着船离开了。
两公子打开纸卷子,看到是一张白纸,上面写着一首七言绝句诗:“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芦。”后面一行写着“枫林拙叟杨允草”。两公子看了之后,不禁感叹。说道:“这位先生胸怀淡泊,实在令人敬佩!只是我们两人怎么就这么难见到他呢?”
这一天,虽然霜枫瑟瑟,透着寒意,但好在天气晴朗。四公子在船头上,望着山光水色,徘徊眺望。只见后面有一只大船赶了上来,船头上一个人喊道:“娄四老爷!请把船靠拢,我家老爷在这里。”船家赶忙把船靠过去,那人跳过船来,磕了头,看到舱里说:“原来三老爷也在这里。”因为遇到了这只船,引出了后面的故事:“少年名士,豪门喜结丝萝;相府儒生,胜地广招俊杰。”
究竟这船上是哪一位贵人呢?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