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一回 东窗下夫妻设计 风波亭父子归神,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桧无端害岳侯,故令宋祚一时休。至今地狱遭枷锁,万劫千回不出头。” 某日,宋高宗突发奇想,乔装成富商模样,命秦桧扮作随从,二人悄然离开皇宫,在临安城内闲逛。行至龙吟庵前,只见人群簇拥,喧闹声不断。高宗好奇,拉着秦桧挤进人堆,原来是个拆字先生正在摆摊,招牌上写着 “成都谢润夫触机测字”,桌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正摇头晃脑地替人解字。
高宗驻足观望片刻,见先生解字头头是道,便上前坐下:“先生,也为我解个字。” 谢石递上纸笔:“请随意书一字。” 高宗随手写下 “春” 字。谢石端详片刻,神色微动:“好一个‘春’字!春乃岁首,阁下身份不凡。且‘春’含四时八节,万象更新。不知所问何事?” 高宗淡道:“问终身运势。” 谢石连道三个 “好” 字,却话锋一转:“只是这‘秦’字头过于沉重,压得‘日’字黯淡无光。切记,若遇姓秦之人,切莫深交,恐遭其害!”
高宗不动声色摸出碎银付了钱,转头对秦桧道:“爱卿也测一字。” 秦桧无奈,写下 “幽” 字。谢石问明也是测终身,盯着字沉吟道:“‘幽’字看似稳如泰山,可中间双‘丝’缠绕,恰似双龙被锁,日后恐有羁绊。眼下虽顺,老来却要当心,尽早谋退路为好。” 秦桧敷衍谢过,匆匆与高宗离去。人群中有人低声惊呼:“这先生闯大祸了!方才那富商竟是当今圣上,随从便是秦丞相!这番言论,如何得了?” 众人闻言,如鸟兽散。谢石反应过来,慌忙收起摊位,连夜逃离临安。
秦桧陪高宗回宫后,即刻派家丁追捕谢石,却早已人去楼空。一连搜寻数日无果,只得作罢。此时,大理寺狱中,万俟卨、罗汝楫遵照秦桧指令,对岳飞父子及张宪严刑逼供两月有余,仍未得到 “谋反” 口供。腊月二十九这天,秦桧与夫人王氏在东窗下围炉饮酒,忽有家丁递来一份民间传单。
秦桧展开一看,竟是平民刘允升撰写的岳飞冤情书,正被百姓挨家挨户传阅,约定联名上书为岳飞伸冤。秦桧眉头紧锁,面色阴沉。王氏见状询问,秦桧将传单递过去:“我假传圣旨拿了岳飞,命人严刑拷问,他却宁死不招。如今民间都道他冤枉,若此事传入宫中…… 放了他,恐违金国四太子之命;不放,又怕惹出大祸。”
王氏瞥了眼传单,用火钳在炭灰上写下七个字:“缚虎容易纵虎难”。秦桧目光一亮,点头称是,随手将字迹搅乱。恰在此时,家丁禀报万俟卨送来黄柑解酒。王氏突然冷笑:“相公可知这黄柑的妙用?将果肉掏空,把处决令藏进去,命勘官今夜在风波亭动手,此事便可了结。” 秦桧大喜,当即修书一封,连同黄柑密送万俟卨。
与此同时,大理寺狱中,岳云、张宪已被单独关押,父子不得相见。除夕夜,狱官倪完准备三桌酒菜,亲自将其中一桌送至岳飞牢房:“今日除夕,小官备薄酒为帅爷守岁。” 岳飞拉着倪完同坐,饮了几杯,忽闻窗外雨声淅沥,神色骤变:“果然下雨了!” 倪完不解,岳飞长叹着道出金山寺道悦禅师的偈言:“‘岁底不足,提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今日腊月二十九,正是岁末;天降大雨,恰似天哭;‘奉’字加两点,分明是‘秦’字……”
岳飞神色凝重,向倪完要来纸笔写下书信:“我死后,烦请将此信送往朱仙镇大营。施全、牛皋等人重情重义,若闻我死讯,恐生变故。此信可保朝廷安宁,全我忠名。” 倪完含泪应允:“若帅爷平安无事便罢,若有不测,我也辞官回乡,顺路送信。”
二人正说话间,一名禁子匆匆跑来,在倪完耳边低语几句。倪完脸色瞬间煞白,岳飞见状,沉声道:“可是圣旨到了?” 倪完跪地哽咽:“正是……” 岳飞从容起身:“唤岳云、张宪来,我们一同接旨。” 他亲手将儿子和部将绑缚,又让禁子将自己捆住,问明接旨地点在风波亭后,惨然一笑:“道悦禅师所言‘谨防风波’,原来说的是这里……”
岳云、张宪怒目圆睁:“父亲,我们拼了!” 岳飞厉声喝止:“自古忠臣不惧死!大丈夫视死如归,且看奸臣能猖狂几时!” 说罢,大步迈向风波亭。夜色中,禁子们一拥而上,麻绳狠狠勒住三人脖颈。三十九岁的岳飞、二十三岁的岳云,连同张宪,就此含冤而死。刹那间,狂风骤起,黑雾漫天,飞沙走石间,仿佛天地都在为这桩冤案悲鸣。
后人研读这段历史,无不痛心疾首,对秦桧夫妇及其党羽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纷纷以诗词抒发悲愤之情。有人写诗凭吊岳飞:“金人铁骑荡征尘,南渡安危系此身。二帝不归天地老,可怜泉下泣孤臣!” 字字饱含对英雄蒙冤的惋惜;又有人叹道:“遗恨高宗不鉴忠,诚斯墓木撼天风。赤心为国遭谗没,青史徒修百战功!” 痛斥昏君奸臣埋没忠良。还有诗句如 “华表松枝向北寒,周情孔思楷模看。湖波已泄金牌恨,絮酒无人酬曲端” ,将岳飞的忠义与朝廷的凉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众多诗篇中,“忠臣为国死衔冤,天道昭昭自可怜。留得青青二三册,是非千载在人间!” 道尽历史终将还岳飞清白;“双剑龙飞脱宝函,将军扼腕虎眈眈。奸邪误国忠良死,千古令人恨不甘!” 则直指奸佞误国的恶行;“剑戟横空杀气高,金兵百万望风逃。自从公死钱塘后,宋室江山把不牢”,更点明岳飞之死对南宋国运的重大影响。
而 “泰山颓倒哲人萎,白玉楼成似有期。天道朦朦无可问,人心愤愤转凄其。一生忠义昭千古,满腔豪气吐虹霓。奸臣未死身先丧,常使英雄泪湿衣!” 与 “报国忘躯矢血诚,谁教万里坏长城?十年积愤龙沙远,一死身嫌泰岱轻。自愿藏弓维弱主,何来叩马有书生?于今墓畔南枝树,犹见忠魂怒未平”,以深沉笔触刻画岳飞悲剧,抒发世人无尽悲愤。“十二牌来马首东,郾城憔悴哭相从。千年宋社孤坟在,百战金兵寸铁空。径草有灵枝不北,江湖无恙水流东。堪嗟词客经年过,惆怅遥吟夕照中!” 更是借景抒情,将历史沧桑与英雄遗恨融为一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