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七回 擒叛臣虎将勤王 召良帅贤后赐旗,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诗赞曰:
中兴功业岂难收,为报君王莫重忧。
此去好提三尺剑,管教斩却贼臣头。
牛皋、吉青二人在韩元帅帅府辕门外正怒不可遏,与旗牌官争执不下,喧闹声此起彼伏。这动静传到后堂,韩元帅听闻,立刻派家将出去查问情况。家将快步走出,见到牛皋和吉青,便严肃问道:“你们二人是什么人?竟敢在此大声喧哗!” 牛皋气呼呼地回应:“我们是岳元帅帐前的统制官,奉命来见韩元帅,有绝密要事相商。没想到这有眼不识泰山的家伙,不肯为我们通报!” 家将一听是岳元帅派来的,还带着机密任务,丝毫不敢怠慢,连忙赔笑道:“二位将军消消气!旗牌官不知二位身份,多有冒犯!请稍作等候,我这就进去通报。” 牛皋哼了一声:“算你会说话,不然定要好好教训那家伙一顿。”
家将急忙进内禀报,韩元帅随即传令请二人入内相见。牛皋和吉青来到后堂,行过参见之礼,将岳元帅的书信呈上。韩元帅拆开信,仔细读完,神色瞬间凝重,吃惊地说道:“竟然发生这样的叛乱!你二位先行一步,按照计划行事。我即刻整顿兵马,随后就到!”
二人拜别韩元帅,快马加鞭向临安疾驰而去。临近临安城,牛皋对吉青说:“我先去探探情况,吉哥你随后赶来。” 牛皋拍马来到城下,扯开嗓子大喊:“我乃岳元帅手下牛皋,有要事求见刘、苗二位王爷!” 此时,苗傅和刘正彦正在城上巡视,见牛皋单枪匹马前来叫门,没多怀疑,便命军士打开城门。
牛皋见到二人,故作神秘地说:“请二位王爷屏退左右,小将有重要的话要说。” 苗、刘二人不以为然:“我身边都是心腹,有话直说无妨。” 牛皋压低声音道:“岳元帅让我转告二位王爷,他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多次击退金兵,可康王不仅没有重赏,还将他罢官闲居;那些没功劳的人却在朝中享受厚禄,元帅心中实在不平。二位王爷何不把康王贬入冷宫?太子不过三四岁,怎能治理天下?二位王爷不如平分天下,我家元帅愿意助力一二。”
苗傅和刘正彦听后,喜出望外:“若岳元帅肯相助,我定封他为王,共享荣华富贵,绝不食言!” 说罢,带着牛皋来到午门,进入大殿坐下,正商议着给岳飞写回信。这时,军士匆匆来报:“城外有个青脸将军,姓吉,在叫门,等候二位王爷下令。” 牛皋连忙解释:“这是我兄弟,因康王不重用他,跑去太行山落草了,是我前些天写信叫他来的。” 苗、刘二人便吩咐:“既然如此,放他进来。”
不一会儿,吉青来到午门下马,进殿朝见后,站在一旁。紧接着,又有军士来报:“韩世忠率领大军已到城下,口口声声要捉拿二位王爷!” 二人正惊慌失措,又有消息传来:“仆射朱胜非已经去开城迎接韩世忠了!” 苗、刘二人惊恐万分,急声喊道:“谁去把朱胜非抓来?” 牛皋应声而出:“我去!” 话音未落,他上前一步,伸手死死抓住苗傅;与此同时,吉青也迅速上前,一把擒住刘正彦。
殿中众军士见状,纷纷要上前解救,牛皋和吉青齐声大喝:“谁敢上来,就是找死!” 牛皋举起锏便要开打,吉青则将刘正彦夹在腋下,拔出腰刀,怒吼道:“谁敢上前,我先杀了刘贼,让你们一个也活不成!” 就在众军士进退两难之际,殿后值宿的禁军得知苗、刘二贼被抓,纷纷冲出来相助。苗、刘二人的手下见势不妙,一哄而散,纷纷逃下大殿。牛皋、吉青押着二贼也下了殿,正巧韩世忠率领大军赶到午门。二人将二贼献上,韩元帅当即下令斩首,随后派兵前往苗、刘二人家中,抄没其家眷,搜捕余党。一切安排妥当后,韩世忠召集文武百官,请高宗登上大殿。
众朝臣行过请安礼,高宗感慨道:“朕险些命丧二贼之手!韩世忠救驾有功,加封为蕲王,赏赐金银布帛,仍回镇江镇守;牛皋、吉青奋力擒获逆贼,封为左右都督,留朝护驾。” 牛皋却毫不领情,直言道:“你这皇帝老儿!太平时候不用我们,出了事就想到我们!要不是奉了我大哥之命,才不来救你!如今二贼已除,我们要回去向大哥复命,才不稀罕这官职!” 说完,他径直出朝,上马返回汤阴。高宗随后传旨,用二贼首级祭奠王元帅,并赐予隆重的御葬。韩世忠在临安处理完事务,也辞别高宗,返回润州。
此后,高宗重新执掌朝政,天下暂时太平。直到绍兴七年春天,兵部接连上奏紧急军情:“山东九龙山杨再兴起兵作乱”“湖州太湖的戚方、罗纲、郝先聚众谋反,十分猖獗”“湖广洞庭湖的杨幺抢夺州府,杀死王宣抚,势力不容小觑”。一道道告急奏章让高宗惊慌失措,他急忙询问众大臣有何良策平定叛乱。太师赵鼎上奏:“这些贼寇十分猖獗,除了岳飞,恐怕无人能担此重任。” 高宗面露难色:“之前派人召他进京任职,却被他手下牛皋、吉青赶走,连圣旨都被扯碎。朕念他擒获刘、苗二贼有功,才没有追究。如今再去召他,恐怕他还是不肯奉诏,这可如何是好?” 众大臣商议许久,也想不出良策,高宗只好传旨退朝,打算次日再议。
回到宫中,魏氏娘娘见高宗满脸愁容,关切地问道:“万岁今日上朝,发生何事,这般闷闷不乐?” 高宗将叛乱之事和担忧说了出来:“众多贼寇作乱,太师赵鼎推荐岳飞平叛。可朕担心再次召他,他还是不肯应召。” 娘娘提议:“臣妾为万岁绣了一对龙凤旌旗,不如在上面绣上‘精忠报国’四字。派官员带着旌旗和圣旨赐予岳飞,说不定他就愿意来了。” 高宗大喜,立即命娘娘绣字,随后派官员带着圣旨和龙凤旌旗,日夜兼程赶往汤阴宣召岳飞。
岳飞得知消息,赶忙出门迎接,将钦差请到堂中,摆好香案,跪地恭听。钦差展开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严寒方知松柏坚韧,国难才显臣子忠贞。朕继承皇位,却屡遭困境,致使金兵侵扰,战乱不止。幸而有岳飞你竭力护驾,尽心抵御外敌,才使朝廷得以暂时安定。朕深感惭愧,二帝仍在敌营受苦,如今狼烟刚息,战火又起。杨再兴在九龙山举兵,杨幺盘踞洞庭湖,戚方、罗纲之流也兴风作浪。正值国家危难之际,正是臣子们枕戈待旦之时,怎能隐居不出?皇后亲手绣制龙凤旌旗,绣上‘精忠报国’四字。你速速进京,恢复旧职,率领勇猛将士,荡平贼寇,安定社稷。朕定当重赏,期盼你建功立业。钦此!谢恩!”
岳飞谢恩完毕,热情款待钦差。钦差告辞回京复命后,岳飞一边收拾行装,一边召集众兄弟,说道:“圣上降旨召我们出兵平叛,皇后还亲绣龙凤旗,赐‘精忠报国’四字,我们理应奉诏进京。特请兄弟们一同面见圣上。” 牛皋不满道:“我不去!那皇帝太平时候不用我们,一有战事就来找我们拼命,他自己在宫里享乐。” 岳飞严肃道:“贤弟不可如此说!自古‘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我们受朝廷俸禄,就该有所作为,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名青史,怎能碌碌无为?此次出征,我们一定要迎回二圣,收复中原,实现毕生心愿。大家先将家眷送回家乡,这样才能安心建功立业!”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各自回家安排好家眷后,回到帅府等候岳飞一同出发。
李氏夫人和儿媳巩氏置办酒席为岳飞父子送行。席间,岳飞叮嘱了一番家中事务,便即刻启程。当地官员也都赶来送别,岳飞连连道谢:“有劳各位大人,家中老小还望多多关照!” 官员们纷纷回应:“一定尽心!” 告别众人后,岳飞率领众兄弟踏上征程,向着临安进发。正所谓:
绣旗丹诏召忠臣,虎将宁辞汗马勋。
匡时定难男儿事,好去朝天谒圣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