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二回 唐太宗世民归天 唐高宗御驾征西,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治传下旨意:先将哀诏颁布天下。各官员身着白衣,开丧三日,守孝二十七日,之后新君登位。新君便是高宗皇帝。文武官员皆身着大红吉服,分立两旁。只听得东边龙凤鼓敲响,西边景阳钟鸣起,奏乐之声悠扬。前面三十二位太监齐声吆喝,新君驾临殿堂;后面簇拥着二十四名宫娥彩女,随侍龙驾。两把龙凤宫扇缓缓分开,高宗来到龙案前,登上宝位,珠帘放下。只见底下文武官员纷纷朝见,山呼万岁已毕。李治面露喜色,说道:“诸卿平身。” 众臣谢恩起身,分立两班。高宗传旨改元,唐高宗皇帝的国号定为永徽。天子先是颁布喜诏,通行天下,立王氏娘娘为正宫,立李显为东宫太子。一时间,宫中事务繁忙,热闹非凡。待诸事安排妥当,天子便转回后宫,珠帘高高卷起,群臣各自散去。
次日,天子临朝,传旨百官,皆加官一级;天下罪犯,无论已结案还是未结案的,尽皆恩赦,但十恶不赦之人除外;钦赐功臣们筵宴。之后,天子召见魏旭,魏旭上殿朝见,高呼万岁。天子说道:“魏征乃先王的辅弼之臣,朕不会辜负功臣之子,今封卿为大夫左丞相之职,恩赐蟒袍纱帽。” 魏旭被封左丞相,在驾前谢恩。接着,天子宣徐梁见驾,徐梁上殿朝见。天子道:“卿之父为国家出谋划策,助我大唐一统江山,其功不可没。今封卿承袭父之军师职位,恩赐锦袍玉带。” 徐梁领旨谢恩。文武官员恩封完毕后,天子对程咬金说:“老王伯,元帅身丧西番,如今我军进退两难。朕今欲同王伯御驾亲征,征讨叛逆。” 于是传旨命东宫太子同魏旭监国,程咬金为前队先锋,大军就此出了长安。一路上,浩浩荡荡,晓行夜宿,非止一日,出了玉门关,来到金霞关。沿途皆有文武官员迎送,百姓们手持香花灯烛,场面好不热闹。不久,大军便来到了寒江关,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樊梨花母女,在衙中孤苦伶仃,度日如年。樊梨花早已得知薛仁贵身死的消息,又听闻程老将军出关经过此地。她心想,明日御驾亲征,薛丁山难逃弑父之罪。我不如写一份御状告他,我通晓阴阳之术,知道薛丁山不该命绝,此番正好惩治他一番,让他心服口服。于是,樊梨花将薛丁山弑父、休妻这两大罪状详细写明,扮成村庄妇人的模样,准备告他一状。
次日辰时,只见旌旗飘扬,日光闪耀。前队是藤牌兵,后队是短刀兵,步兵大多携带弓箭,马兵则手执长枪。四队雄兵依次而过,随后是全副銮驾。两班文武官员,皆骑着高头大马。队伍整齐分开:文官身着紫袍,腰系金带,武官身披金甲,头戴金盔。羽林军簇拥着天子,天子骑着龙驹宝马,马前有许多太监随行。程千岁跟随在天子身旁,眼看就要接近关前。此时,樊夫人和樊梨花突然抢出,大声喊冤。天子听到喊声,便问两边的军士:“关前何人喊冤?速速捉来见朕。” 军士领旨,将二人捉住,带到驾前。樊梨花母女手执御状,俯伏在地,口称冤屈。天子心想:“这是西番外国的女子,能有什么冤枉之事,前来喊冤?如今正要教化西番,理当准其状纸。” 于是传旨:“取状纸过来。” 太监领旨,将状纸呈上。天子看过状纸,说道:“西番有村女告状。” 阅毕,便将状纸交给程咬金,说道:“老王伯必定知晓其中详情。” 程咬金接过状纸一看,奏道:“樊梨花不但有才,而且有智,实乃国家的栋梁之材。她献关招亲,薛丁山此举确实不当。老臣曾为媒,亲眼目睹他三次休弃樊梨花。望陛下准其状纸,查明此事。” 天子听了,龙颜大怒,传旨:“宣樊家母女见驾。” 樊夫人和樊梨花领旨,来到驾前朝见。天子说道:“赐卿平身。” 天子抬眼望去,见樊梨花容貌出众,便开口说道:“你母女二人的事情,程王伯已一一奏明,朕已尽知详情,准你状纸,为你泄恨便是。” 樊梨花和母亲谢恩完毕,天子便进关,继续西行。
樊家母女回到衙门,樊夫人说道:“女儿啊,难得大唐天子准了咱们的状纸,又多亏程老千岁在旁,为咱们母女说明冤屈。此番圣驾到达白虎关,定会治薛丁山的罪,让他前来请罪。你大可放心,你们夫妻二人定能破镜重圆。” 樊梨花听了,说道:“母亲,那冤家三次休弃我,我定要报这三次仇,好好磨难他一番,方能消解我昔日的仇恨。” 樊夫人说道:“女儿,你们年轻人,就是有诸多委屈。依为娘看,此事还需三思。” 樊梨花说道:“母亲,若不将他磨难一番,他怎会服我?” 樊夫人点头道:“女儿所言有理。” 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天子行至白虎关前,薛夫人率领众将前来接驾,并呈上一本奏疏,奏疏中不过是陈述薛丁山射死父亲的缘由,请求天子裁决。天子看了奏疏,吩咐将薛丁山绑了来见驾。军士领旨,将薛丁山绑住,押至阶前,俯伏在地。天子见了薛丁山,心中大怒,传旨:“午时三刻,将其碎剐凌迟。” 军士领旨,专等午时三刻开刀行刑。此时,薛丁山吓得魂飞魄散,不知生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