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魏主宏谋迁新都 群臣议定心未舒
安可儿妙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9章 魏主宏谋迁新都 群臣议定心未舒,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安可儿妙桃,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任城王澄不慌不忙,回敬道:“社稷确实是陛下的,但臣是社稷之臣,怎么能看到危险而不说话呢?”
魏主宏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一下,觉得任城王澄说得也有道理。
他沉了沉气,缓缓说道:“好吧,咱们各抒己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到这里,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
魏主宏心里明白,迁都这事确实不是小事,得慢慢和大臣们商量。
而任城王澄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有点冲,现在看到魏主宏能听进意见,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两人对视了一眼,虽然意见还没完全统一,但至少都愿意坐下来好好聊聊了。
魏主宏想,迁都的事还得从长计议,不能急于一时。
任城王澄也想,自己得继续为魏国着想,不能眼睁睁看着陛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就这样,一场关于迁都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
但谁都知道,这事还没完,后面还得有更多的讨论和商量呢。
魏主宏说:“各言己志,亦属无伤。
咱们就继续商量吧。”
说完,皇帝起驾回宫,随后又召见澄进宫商议大事。
皇帝屏退左右,悄悄对澄说:“卿啊,你以为朕真的打算去打齐国吗?
其实啊,朕心里想的是,咱们国家从北边起家,后来把都城迁到了平城。
这地方地势倒是坚固,但只适合动武,不适合搞文化。
要是想改变咱们的风气习俗,非得搬到中原去不可。
朕打算借着南征的名义,顺势就搬过去。
再说了,朕占卜得到了一革卦,这正意味着要改革呢。
爱卿觉得怎么样?”
澄一听,立马高兴地回答:“陛下想搬到中原,统治天下,这可是周朝、汉朝兴盛的规矩啊!
臣也特别赞成!”
魏主宏却皱起了眉头,担忧地说:“可是北边的老百姓习惯了老地方,恋着旧土,一听说要搬家,肯定会惊慌闹腾。这可怎么办呢?”
澄想了想,安慰道:“陛下,要做大事,就得有非凡的决断,一般人哪里能理解呢。
陛下您心里有数,他们闹也闹不出个啥来。”
魏主一听,笑了:“任城啊,你果然不愧是我们的智囊,就像当年的张良一样。”
于是,皇帝下令建造河桥,准备不久后就渡河出兵。
同时,还向四面八方传递文书,调集兵马,准备南征。
这一忙活了两个多月。
终于,大军从平城出发了。
士兵们浩浩荡荡,渡过了黄河,一路向南。
澄跟在皇帝身边,心里既激动又忐忑。
他悄悄问皇帝:“陛下,这一路上,老百姓要是真的闹起来,咱们可怎么办?”
皇帝笑了笑,自信地说:“卿放心,朕自有办法。咱们这是为了国家好,为了子孙后代好。他们以后会懂的。”
就这样,大军一路前行,终于直达洛阳。
适逢秋天,天气渐渐转凉,连绵的秋雨下个不停。
魏主宏下令各路军队继续前行,他自己也穿上战袍,跨上战马,手握马鞭指挥着。
尚书李冲等人一看这架势,急忙拽紧了马缰绳,上前劝阻道:“陛下,您现在非要南下,可全国的百姓和大臣们都不乐意啊。
就您一个人坚持,这能成啥大事呢?”
说着,李冲的脸上露出一副决绝的表情。
好像在说,要是魏主不听劝,他就要去地下找冯太后诉苦了。
魏主宏一听,火冒三丈,大声吼道:“我正在谋划统一天下的大事情,你们这些书呆子,懂啥?
国家有明确的法令,别在这儿瞎叨叨了!”
说完,他扬起马鞭,又要继续往前走。
就在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也扑通一声跪在了马前,哭着恳求道:“陛下,您三思啊!”
魏主宏皱着眉头,不耐烦地说:“我这次大举南下,远近都震动了。
要是啥成果都没有,我怎么向后世交代?
再说了,现在要是不南伐,那也得迁都到这里来,总不能出师无名吧。
你们要是赞成迁都,就站到左边;
不赞成的,就站到右边。”
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走到了右边。
这时,南安王拓跋桢站了出来。
他往前走了一步,大声说:“陛下,要想成就大事,就不能啥都听大家的。
您要是能撤回南伐的命令,迁都到洛阳,这可是我们臣子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对老百姓来说也是大好事啊!”
接着,他又补充道,“说起来,迁都比南伐强多了。”
群臣们一听,虽然心里有点勉强,但也只好跟着应声附和,一齐高呼“万岁”。
就这样,迁都的事情就算定下来了。大家伙儿进了城,让军队好好休息整顿一番。
魏主宏坐在营帐里,心里琢磨着接下来的打算。
他想着怎么让迁都的事情顺利进行,又怎么让大臣们和百姓们都能接受。
而群臣们呢,也在私下里叽叽喳喳地议论个不停。
有的臣子担心迁都会遇到很多麻烦事儿,皱着眉头说:“这迁都之事,不知能不能顺顺当当的。”
另一个臣子听了,也摇了摇头,附和道:“谁知道呢,就看陛下怎么决策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