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房玄龄的惊叹
作家oKJf4v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9章 房玄龄的惊叹,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作家oKJf4v,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679章 房玄龄的惊叹
李言听着李世民的责骂,不慌不忙的跪了下来,解释道:“父皇,正所谓寸有所短、尺有所长,各担其职,儿臣从小就在东宫里念书,根本就没入过军伍,也没带过兵。”
“而这飞虎军,一听就知道是父皇为北伐突厥准备的杀手锏。”
“这么一支摧城拔塞的铁军,岂是儿臣这么一个乳臭未干,毛都没长齐的少年能练得出来的。若是父皇非要交给儿臣,到时候弄得一团糟,岂不是误国误民,最后还要责怪儿臣,还不如现在就降罪好了。”
“你”
李世民听到太子这么肆无忌惮的贬低自己,好像还挺有自知之明的,而且似乎对自己不能练出一支好军一点儿也不感到惭愧,反而还理直气状的,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但李世民自己知道,他就是看重了太子在这方面才能的贫乏,让太子练飞虎军,没指望太子将兵练成,这原本就是不可能的,是想用太子来激侯君集,顺带着一些不可宣之于口的盘算。
可这话又不能直接说出口,不然自己这个皇上不是明摆着利用儿子,陷害儿子吗?
下局下套儿在前,指责惩罚在后,自己的老脸往哪儿搁?
李言的坦白和推辞一时让李世民十分的错愕不已,几次试探,太子还真是对兵权没有什么贪婪,左屯卫是这样,飞虎军也是这样,这似乎代表着太子并没有太强的野心。
这即让李世民心中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对接下来的打算头痛不已。
但李世民一时卡住了,李言却没有停止,面对李世民的算计也有些不爽,以直破巧,给李世民来起了含沙射影,指桑骂槐。
“父皇身为天子,一言一行身系天下万民的福祉,当甚之又甚,任命官职的时候,当衡量这个人能否具备完成职责的能力,不能因为儿臣的特殊身份而有所偏私,不然就是所托非人。”
李言挺着脖子一脸正义凛然的说道:“而臣子在接受君王任命的时候,也当有自知之明,看看自己能不能肩负起君王的重托。军国大事,不可儿戏视之,不然就是误国误民,最后也会误了自己,儿臣自觉不能胜任此职,故提前向父皇说明。”
“儿臣有言在先,若是父皇非要任命,那最后差使办砸了,父皇可不要再以此责怪处罚儿臣。”
李言的话堂堂正正,而且隐有指责和劝谏之意。李世民被李言的话给堵住了,气的在殿内团团转,围着李言饶了好几圈,有些不知从何下口的感觉。
还有算计儿子不成的那种气恼和尴尬也让李世民有些脸上挂不住。
而站在一边的房玄龄则是眯着眼,捋着胡须,脸带微笑的看着这一幕,太子小小年纪,有胆有识,看似在致歉,实则巧妙的避开了险地,而且面对李世民这个威震天下的皇帝。
竟然一点儿也不害怕,侃侃而谈,正所谓无欲则刚,太子究竟是不恋权才这么坦然,还是丝毫不担心李世民拿掉他的太子之位,所以才无所顾忌呢?
房玄龄坐在一边的锦墩上,看着父子俩对话,他能瞧出来,太子真的是无所畏惧,眼神里也是一副坦然自若的样子。而且被他这么一搅和,本来的君臣奏对,悄然变成了严父教子的场景。
比之前蜀王一板一眼的前来谢恩,俨然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君臣,一个是父子,孰优孰劣,房玄龄这个大唐第一谋士亲眼见到两幅场景的人,自然心中清楚。太子悄然将严肃的君臣关系,浅移默化的转换为更加亲近的父子关系,到底是无意还是有意的呢?
房玄龄陷入了沉思之中,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太子不像蜀王处处占上风,事事争强好胜,而且还对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清清楚楚,该揽的权当仁不让,不该揽的坚辞不受,就凭这一点儿,已经胜过很多人了。
房玄龄是知道的,上次粮草转运的事情,皇上是真想给太子撑一撑腰的。但这一次,情况就不同了,程咬金这个军方重将偏向了太子,一个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使得太子在军中的实力,空前膨胀,若是说皇上还能承受。
侯君集回京后任了右卫大将军,这一内一外,两个手握军权的将领拥护,太子的势力就有些大了,就算同时任命了蜀王襄攒左武卫军,执掌左屯卫军,那也比不了太子。
所以借着此事,一来激侯君集将训练飞虎军的事使担起来,二来也是想让太子出些纰漏,事后再狠狠的批一通,打压一番,削减一些太子的声望和影响力,以达到诸皇子之间的势力平衡。不知道太子有没有看到这一环节,总之,太子是不惜自暴其短,将自己完不成差使的事情挑明了。若是皇上在这种情况下,硬要任命,那最后再责罚就有些不要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