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怎知心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6章 工房,铁蹄哀明,山月怎知心事,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36章 工房
炮这件事可能需要图徐缓进,但鸟铳这件事则是韩林想点的第一个科技点。
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在于这个水力捶锻上。
大明兵仗局和军器司所造的鸟铳、火铳、快枪等单兵火器的品质实在是一言难尽,弓弩这类不仅吃身体素质,而且还需要常年累月的练习才能将弓弩用好。
但火器不同,短则半年、快则两个月,就能够训练出合格的鸟铳手,但问题是训练是要喂弹丸的,就今年以来,由于训练时火器炸膛炸死炸伤者就已经足有十来个人,让乐亭营的营兵对于火器也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
为此韩林不得不两次向兵部请求兵备,但兵部也只允了一次,而且给的量也不过是半数。
因此韩林决定自造鸟铳,在经过朝廷的批准以后,各卫所是允许私造的,韩林身兼属于营伍制,但同时又加衔卫所制,因此乐亭营也可以。
不过《明会典》另有一项规定:“成造军器不如法者,各笞五十。”也就是说不允许私自改造,虽然这是小罪,但韩林肯定会对其进行改造,最主要怕的就是技术泄密。
兵仗局和军器司背靠朝廷,可以调动大量的工匠为其所用,可韩林让吕蒙子、郭骡儿等人搜罗了两年的时间,通过各种利诱才聚集了不到百十来号工匠,而精通制铳的就更少了,只有五个人。
让这五个人手工去造,那要猴年马月才能满足一次他这千五百人的补遗?
此时最好的材料是闽铁和苏钢,但距离都太远了,即便以舟船运输,也要消耗不少的成本。此时最好造铳炮地一个在佛山,一个在澳门,那就更远了,买来一些参考还行,要做补充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而此时的乐亭其实就是后世的唐山所属,这可是钢铁产量以一市占世界第三的存在,来到这里韩林自然不能堕了它的威名。
因此韩林将目光投到了风力和水力上。
一斤精铁需十斤粗铁锻出,反正有了齿轮组的存在,那不如就以水力来锻铁,千锤百炼亦能成钢,那这抡大锤去杂质这种粗加工的事,自然用水力是最为合适的。
要说水力捶锻就能大批量如同流水线一般生产板甲、铳筒那纯属是扯淡,不过用在材料加工以及比如卷筒这种事上还是能够胜任的。
后面那些精细的活计仍需要交给人力来完成。
但在韩林看来这已经够了,水力捶锻可以昼夜不停,只需要很少的人工就能够生产原材料和粗加工,这就大大的减少了人力的成本。
而对于后面钻孔这件事,韩林将目光投向了风力,水力由于持续平稳,而且能够通过筑堤设闸的方式来调整水流大小,更适合捶锻。
风力不稳,力道大些。但扩孔和刮镗这件事本来就是一个持续的圆周运动,无需考虑平稳与否,现在的工匠也大部分使用的是弓车床自上而下的扩孔方式,一来是铳筒本身难以稳固,二来这种方式也难以进行太久。而风力扩孔和刮铳膛则恰好弥补了这一点。
当然,扩孔和刮镗也是粗加工,细加工仍需人力。
但这种产能上的提升,已经是大大的进步了。
韩林将想法和盘托出以后,王徵和茅元仪立马评估其可行性,只略作了一番讨论,就觉得这事十分可行。
茅元仪摇着头看向身旁的蔡鼎感叹道:“可挹老同我说守备乃是天纵奇才,如今看来所言不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