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自动生产线(小修)
镶黄家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6章 自动生产线(小修),四合院:我是易中海的亲儿子,镶黄家的,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数控组就这样把架子搭了起来,整个组里只有不到十个人,其中助手就有五个,都是机械专业的。
王国栋接到借调通知时,整个人都是懵的,但也没有犹豫,直接带着行李就来了研究所。
在用临时仓库当做实验室的数控组里见到易平安的时候,王国栋就知道,自己这是又被这个弟子调动来了,不过他也很高兴,能调他来,就说明易平安这次的研究方向,是关于机械工程方面的。
小组的第一次会议是在实验室开的,易平安交代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关于机械工程专业这里最专业的就是王国栋师徒俩了。
所以他们俩也就成了主力人员,易平安把机械的部分交给了王国栋,这是他的强项,而编程这块也分成了几个部分,一人做一块,助手们主要就是跑腿,干些杂活,其他的交给他们也不放心。
易平安自己则是统领全局,这第一个做的是汽车行业用到的零部件加工。
现在还做不到复合型的机床,那就先从简单的来,再把一个个简单的机床组合起来,形成一条生产线,这也是易平安用仓库做实验室的原因,地方小了不够用。
汽车的零部件易平安还是挺熟悉的,这个难不倒易平安,易平安这次加工的是后世的SUV车型,主要是他想换个车了。
而最麻烦的是程序载体,就这部分的内容,易平安和另外两名研究员,用了整整六个月的时间,加班加点才完成,把一个个的零件数据尺寸,包括图形全部录入系统,再输入程序控制整条生产线。
这六个月里,王国栋带着几个助手,把能用到的机械加工方面的东西早就弄好了,各种机械臂,各种传送带焊接好,还在易平安的要求下增加了一套组装的设备。
最考验技术的部件是传感器,灵敏度不精的传感器就像瞎子,无法精准的控制零件的加工传送,这只能易平安自己来,凭借着前世的知识储备,和这辈子的学习,易平安用了两个月才把各种传感器的样品弄出来。
数控机床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电源,数控机床工作时是不能断电,或者出现电压不稳的情况的,因为这样不仅会损坏控制系统,还会造成数据流失。
好在这几年国家电力发展的飞速,大城市的供电完全可以保障,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火电厂,后世的五大发电集团如今已现雏形。
四九城作为首都用电还是没问题的,尤其是研究所,更不可能出现断电这种问题。
等机床全部做好调试完成后,时间已经过去十个月了。
这天终于迎来了试运行实验,当易平安按下启动按钮后,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这座小型“加工厂”开始工作。
当一个个的零件被加工出来后,王国栋第一时间开始测量零件的合格率,然后惊人的发现,误差控制的相当小,可以说没有一个八级工做到如此小的误差。
王国栋不自信的瞪大了眼睛,又测量了一遍,并且让所有的助手一起帮忙测量,结果表明,就是这个数据。
王国栋看向自己的弟子,那眼神除了骄傲还是骄傲。
直看的易平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心里直发毛。
现在组装系统还不能用,不仅没有程序载体,安装用的机械臂也不够灵活,易平安只好手动组装,得益于自己的动手能力还不错,易平安花了三天的时间就组装好了。
后世看到的那种q7车型的SUV就这么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组里的人即便是一点点的看着它组装起来的,但看到整体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喜欢,男人嘛,哪有不爱车的。
不过这款车,可不叫q7,而是汉字“华”,中华的华,华国的华,型号嘛自然是hS1,意思是华牌第一款SUV。
车组装好了,当然是要试驾了,让助手们找来汽油,易平安打着火就缓缓的开出了组装车间。
在研究所里一通的左拐右拐后,这款漂亮的汽车不仅吸引了一大帮研究员,还把刘所长吸引来了。
刘所长一看到这款车就喜欢上了,随即一想:这不对啊,不是说研究数控机床去了吗?怎么快一年没见成果,是因为去造汽车了吗?这不还是“不务正业”吗?
刘所长越想越觉得好笑,他觉得易平安可能会在“不务正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为这车是真的很漂亮,一看就想占为己有的那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