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弟于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烟火人家Ⅲ(415):关键是得选对用对人啊,又是一年三月三,一弟于一,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半下午的时候,渠凤才回到家。听说渠凤运回了几十吨进口尿素,人们便又围了过来,纷纷说着,这小日本产的尿素,比田县化肥厂生产的碳氨、硝铵、尿素都好,田县化肥厂产的那些东西,肥效倒是挺快,只要施肥到地里,第二天庄稼就大变样,可就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肥效不行,而小日本产的尿素,肥效时间维持的长,也稳,虽说一袋子贵了几块钱,可算算也划算,尤其是种蔬菜,少施一次肥,那就等于多增加了相应的收入。
渠凤给孙俊刚说了声:“俊刚哥,趁俺三爷和俺姨夫都在,赶快给大伙分了吧,这个不用指标,是我另外争取的,尽量让咱寨上种菜的人家先买,价钱,一袋子比国产尿素贵三块钱,种菜的,还是你签字,少收两块钱算了。”众人听了,笑了一回,说道:“凤,你这做生意,心不狠,这家伙,在糊涂镇那边,一袋子比国产的贵五块,根本不优惠,还得大队干部给出证明,去晚了,就没有货了。”
渠凤也笑了起来,说道:“那你是说哩,你们从车上卸下来,直接拉回家去了,我不省个卸车费吗?这叫两好搁一好,你好我好大家好吗?别说了,天一会就黑了,还是赶快分吧。”渠凤笑着,往店里走去,嘴里喊着王大妮:“姐,上午做的饭,还有剩下的没?我还没有吃饭呢。”大伙听了,又笑了起来,说道:“咱这渠书记,就是那钯子命,手够不着,用脚夹。”
看到渠凤进了屋,宋列江也跟进了屋,渠凤从后面拿出一个凉馍,就着一杯开水,喝了起来。宋列江小声说道:“三嫂,那三个人没有进任何一家的门,而是在我们的地里到处乱跑,还饶有兴趣地照着相片,他们说,他们是中州摄影协会的。”
就在宋列江跟渠凤汇报着的时候,坐在门口的黄驴子大声说道:“领导,这是下乡检查工作的吧?”宋列江急忙停了下来,两个人警觉地看着外边,王大妮已经钻到里间去了。
一个中年人笑了起来,说道:“大爷,我们可不是什么领导,我们是学校的老师,是摄影协会的,大爷,这夕阳西下,阳光真好,要不,给你老照一张,你给个地址,到时候给你寄回来。”
另一个年轻点的说道:“大爷,这儿真漂亮,我看再给你和这几位老人,照一张合影,起名就叫《夕阳下的幸福》,说不定还能上报纸呢?”
门口的几位老人见他们并没有敌意,也呵呵呵呵地笑开了,有人哄着先给黄驴子照一张,还有人笑话黄驴子,给那几个人说:“这是俺寨上有名的黄驴子,你们要是发表到报纸上了,下面可得写上他的名字,驴子,叫驴的驴。”众人又笑了起来,那个中年人抓住了瞬间,快速地摁动着快门,几张照片便进了胶卷。
站在他们身后的一个年轻人笑了起来,说道:“我走过好多地方,还没有见过达摩岭寨上的人们这样和谐、勤劳的,他们这个大棚,厉害,比种粮食强多了,别看人家这地不怎么样,我敢保证,他们的收入比平原地区还要高,要是建个合作社,统一经营或者再进一步,搞个加工业,那就厉害得很了。”
渠凤静静地听着,黄驴子却插了句话:“哎,这位领导说得最对了,就是解放前,苏家大舅都说过这事,他说,麦子才多少钱一斤啊,你看看你个,炸成油条,没几年就发家了,咱再看看财旺那儿,麦子磨成面粉,挣个加工费,可是做成荷叶饼,一小块,八毛钱,一两面做两三个,成本才几分钱,你们想想,对不对,这不是报纸上说的那个啥啊,老宋,别睡吗?”黄驴子忘了词,急忙问正在王苟妮身旁坐着的宋天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