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得偿所愿
指上云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3章 得偿所愿,四合院:开局先噶易中海,指上云霄,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实在见不得自己女儿跟对方有违世俗、败坏道德的甜蜜场景。
娄半城挥一挥衣袖,给他留下一套什刹海边上的四合院,还有几千块钱的现金酬劳。
在司机的护送下,眼不见为净的走了。
留下一脸欣喜的张小白和眼里都快拉出丝的娄晓娥。
“小白,你要是缺钱花可以跟姐说,你在我爸面前表现的这么爱财,会让他看不起你的!”
娄晓娥有些不理解的看着自己的小情郎,按理说张小白有工资,两个小孩也有张大根的抚恤金供给。
甚至刚进院子那会儿,还“讹”了不少钱。
对方应该不缺钱花才对,怎么在自己父亲的金钱攻势下,显得这么不堪?
张小白腹诽,你这是大小姐的日子过惯了,嫁给放映员也不愁吃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这笔账没人比他张小白算的明白:当年张大根为了保卫工厂英勇牺牲,当时他的职级为18级正科。每月有89块钱的工资。
并按照20块钱一张工业券的比例发放一些生活票券。
等他走后,张小白来接班,职级就得从头开始,24级办事员待遇,一个月45块钱。
当然了,因为没转正还得再少2块钱。
张大根的母亲也就是张小白的奶奶由国家奉养,两个小孩每月也有一定的生活补助,上限是张大根原本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也就是62块钱左右。
这么算下来,张家四口人起码一个月100块钱,比个八级工易中海都强。
听起来是不是很带劲?
那你再听我给你算算张家的支出。
以他们一大两小在城里的花费,其实没多少。
哪怕张小白从后世而来,偶尔忍不住下趟馆子,打打牙祭,其实平均下来顶多30。
但是别忘了,张家在中原老家可还有一大家子呢!
62年,三年灾害还留了个尾巴。
同村什么的,那太远了,只要不是真个要在自己跟前饿死,张家人也顾不得其他。
但是老张家爷爷那辈就三兄弟,堂叔堂伯一大堆,张小白的平辈兄弟十好几个。
有的还没板凳高。
要是爷爷那辈全没了,张小白这边不管倒还说得过去。
可是眼见瘦的就剩跟骨头的老弟兄,吊着最后一两口气靠着你家大门,恹恹地张着口:
“老嫂子,给娃儿们留口稀得就中......”
你让张小白这一支怎么办?
老爷子可还尸骨未寒啊!
都是在庄稼地里刨了一辈子食的五服亲戚,张奶奶还能看着兄弟晚辈活生生饿死?
得,这就多少口人了?
人家自己想办法挣点,张小白再一人补贴个一两块,这才囫囵着把这三年熬了过来。
就这还是张小白费大力气在黑市里面买了粮食,然后再左托右请让厂里的卡车队或是铁路上的乘务同志帮忙运回去才得。
要不然,光有钱没粮食,照样不顶饱啊!
你以为之前满院子赔给张家的钱是怎么花没得?
现在想想,张小白的神情里都还透露着唏嘘。
自己一个月加大伯的抚恤金这么不老少,才勉强让宗亲熬过这几年苦日子。
那那些一辈子只能指着地里产出的农民,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很多人对当年的灾害没什么感觉,毕竟都过去那么多年了。
但是作者本身对这点印象很深,因为作者的亲大姑就是那时候没得。
多的就不说了,免得还有人抬杠说我抹黑。)
不过对娄晓娥,他可不能这么说,搞得他跟吃软饭似的。
咱是卖消息挣钱,拿的理所应当,我还嫌你给的少了呢!
怎么,我说的不对吗?你娄家一大家子的命就值几千块钱还有一栋四合院?
“晓娥姐,如果一个人明显是带着目的跟你交往。却看不上你给的三瓜两枣,那你觉得他是图什么?”
娄晓娥心直口快,吐出嘴里的花生壳:“小的的看不上图大的呗!”
然后瞪大眼睛看着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