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鸿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5章 朝堂论策,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影鸿客,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安城,皇城太极殿。

李渊神色凝重,端坐在龙椅之上,抬手轻抚胡须,目光紧锁面前摊开的奏章。奏章上密密麻麻罗列着各地旱灾的灾情禀报,每一个字都如同一颗沉甸甸的石子,压在他的心头。

殿中文臣武将分立两旁,俱皆静默无言。今日乃是大朝会,按照惯例,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均需列席,然而,往日里济济一堂的朝堂,今日却少了不少身影。

良久,李渊长叹一声,打破了沉默:“这旱情愈发严重,多地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诸位可有良策?”原本庄严肃穆的大殿,此刻被李渊的询问打破平静,却又瞬间陷入了令人压抑的沉默之中。众人皆面露难色,各自心中暗自思忖,却无人敢率先站出来应答。这旱情危局,错综复杂让人无从下手。

李渊抬眸望去,只觉嘴里一片苦涩,当下局势如乱麻般棘手,叛乱尚未平息,各路反王纷纷割据自立、僭号称帝。大唐平叛兵将频繁出征,却战果寥寥。每一次出兵都需要大量的粮草、兵器与军饷支撑,可回报却远远不及付出,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莫说国库左藏库的储备空虚,就连李渊自己的内藏库,都有些捉襟见肘。如今又逢多地旱灾肆虐,内忧外患交织,这让他这位大唐开国皇帝,心中的忧虑愈发沉重。

左仆射裴寂此时已领兵奔赴并州,驰援齐王李元吉。右仆射萧瑀眼见朝堂之上众人皆沉默不语,心中满是纠结。他微微皱眉,双手不自觉地在袖笼中攥紧,嘴唇轻抿,似是在权衡斟酌。旱灾与叛乱交织的危局,让萧瑀明白,任何谏言都需慎之又慎。

犹豫片刻,萧瑀硬着头皮上前一步,拱手俯身,神色间带着几分为难,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当务之急在于安抚民心。可先行开仓放粮,赈济受灾百姓,同时组织人力掘井抗旱、修缮水利。”

民部尚书窦琎闻言,面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嘴角不受控制地狠狠一抽。心脏微微一紧,他下意识地握紧双拳,在心底重重叹了口气。回想起左藏库的现状,如今已然空空如也。前阵子抽调兵将奔赴战场,所需钱粮还是从陛下内藏库中紧急调拨。可现在秋收遥遥无期,各地因旱灾歉收,粮税收缴毫无进展。

左藏库空虚这一消息,只有李渊的心腹大臣寥寥几人知悉。没有李渊首肯,众人都守口如瓶,不敢泄露半分。毕竟大家心里清楚,一旦消息传开,朝堂必定人心惶惶。这不仅会动摇朝廷威严,还可能被心怀不轨之人利用,加剧当前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李渊微微一怔,思绪在脑海中迅速翻涌。萧瑀所提之策,若放在国库充盈之时,无疑是利国利民的良谋,尽显谋国之智。但当下左藏库空虚,连最基本的开支都难以维系。赈灾急需粮食物资,平叛又要持续投入大量军饷,稍有差池,李唐江山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想到这儿,李渊眉头紧紧皱起,目光下意识地扫过殿下群臣,指节不自觉地在御案上缓缓叩击,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声响。沉吟片刻,他敛去眼中的忧虑,换上沉稳的神色,看向萧瑀,声线平稳:“萧卿,你这番提议堪称良策。不过,如今局势复杂多变,单一举措恐难周全。朕问你,除了此计,还有哪些应对之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女尊:带领全家改门换庭

爱吃鱼666

山海源启

慕蠡生

末世:我的系统随心变

静寂如烟

漫展,我什么都会cos一点

芥末起飞了

龙飞成神

开天0127

趋吉避凶,从杂役弟子开始

翠柏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