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上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章 桓温北伐功败垂成,华夏风云人物传,司马上松,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89章 桓温北伐功败垂成

东晋永和十年(公元354年)的春天,建康城的皇宫内,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一场朝会正在进行,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今日的朝堂之上弥漫着一股剑拔弩张的气息。

晋穆帝司马聃坐在御座之上,神色间带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忧虑与迷茫。他虽贵为天子,却不过是一个被各方势力操控的傀儡。在他的下方,群臣们分成两派,正激烈地争论着。

一方是以桓温为首的主战派。桓温身着一袭黑色长袍,身姿挺拔,面庞冷峻,深邃的双眸中透露出坚毅与自信,却又隐隐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野心。他向前一步,双手抱拳,声如洪钟:“陛下,如今北方胡虏肆虐,百姓生灵涂炭。我晋室本为华夏正统,岂可视而不见?臣愿率军北伐,收复失地,重振我晋朝声威!”他说话时,微微昂起下巴,眼神中流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似乎已经看到了北伐胜利的场景。

另一方则是以会稽王司马昱为首的主和派。司马昱面容清瘦,神色忧虑,他皱着眉头,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击着身旁的桌案,缓缓说道:“桓将军,北伐之事谈何容易?我东晋偏安江左多年,兵力、粮草皆有限。贸然北伐,万一失利,恐有亡国之危啊!”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无奈与担忧,眼神中满是对未知风险的恐惧。

朝堂之上,众人纷纷附和,一时之间,主战派与主和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桓温心中焦急,他深知此次北伐的重要性。若能成功,不仅可以收复中原失地,还能提升自己在朝中的威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也明白,司马昱等人的反对并非毫无道理。东晋内部政治腐败,门阀士族之间争权夺利,军队战斗力也大不如前。而且,北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这对于东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然而,桓温并未就此退缩。他再次上前,慷慨激昂地说道:“陛下,臣深知北伐之艰难。但如今北方局势动荡,前秦、前燕等国相互攻伐,正是我东晋北伐的大好时机。若此时不行动,更待何时?臣愿立下军令状,若北伐失败,臣愿以死谢罪!”他说罢,单膝跪地,右手握拳重重地锤在地上,脸上满是决绝之色。

晋穆帝司马聃看着桓温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禁有些动容。他虽然年幼,但也明白北伐对于东晋的意义。在犹豫了片刻之后,他终于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桓将军如此坚决,朕就准你北伐。但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切不可轻敌冒进。”

得到了皇帝的许可,桓温心中大喜。他当即开始筹备北伐事宜,调集军队、筹备粮草、制定战略计划。在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之后,永和十年二月,桓温亲率四万大军,从江陵出发,踏上了北伐的征程。

桓温的北伐军一路浩浩荡荡,沿着汉水北上。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受到了沿途百姓的热烈欢迎。许多百姓纷纷主动为北伐军提供粮草和物资,甚至还有一些年轻人自愿加入北伐军,希望能够为收复中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伐军的第一站是武关。武关是关中的重要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前秦得知桓温北伐的消息后,立即派重兵把守武关,企图阻止北伐军的前进。

桓温深知武关的重要性,他亲自率领军队攻打武关。站在阵前,他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长枪,大声指挥着军队:“将士们,武关乃关中咽喉,今日我们拿下武关,便是为收复中原踏出了第一步!都给我奋勇向前,莫要后退!”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大振,扛着云梯,冒着城墙上如雨点般落下的箭矢,呐喊着向武关冲去。

城墙上,前秦的守军居高临下,拼命地向城下投掷石块、浇下滚烫的热油。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鲜血染红了大地。桓温看着士兵们不断倒下,却丝毫不为所动,依旧坚定地指挥着战斗。他时而挥舞长枪,激励着身旁的士兵;时而观察着战场局势,调整着进攻策略。经过数日的激战,北伐军终于攻破了武关,打开了通往关中的大门。

武关的失守让前秦朝廷大为震惊。前秦皇帝苻健急忙调集军队,准备与桓温的北伐军进行决战。苻健任命苻雄为统帅,率领五万大军前往蓝田迎战桓温。

蓝田之战是北伐军与前秦军队的一场关键战役。桓温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他精心部署,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他将军队分成三路,分别从正面、侧面和后方进攻前秦军队。

战斗打响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桓温亲自率领中路军与前秦军队正面交锋,他手持长枪,冲锋在前,大声呼喊着:“将士们,随我杀!今日定要让这些胡虏见识我晋军的厉害!”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北伐军的士兵们个个奋勇杀敌,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前秦军队在桓温的猛烈攻击下,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向后撤退。就在这时,桓温的弟弟桓冲率领的西路军从侧面杀出,对前秦军队形成了夹击之势。前秦军队顿时大乱,纷纷四散逃窜。苻雄见势不妙,急忙率领残军向长安方向撤退。

蓝田之战的胜利让北伐军士气大振。桓温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了长安城下。前秦皇帝苻健见大势已去,急忙率领残军退守长安城内,紧闭城门,不敢出战。

桓温率领北伐军将长安团团围住,准备攻城。然而,就在这时,他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粮草不足。由于北伐军深入敌境,后勤补给线过长,加上前秦军队在撤退时对沿途的粮草进行了破坏,导致北伐军的粮草供应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桓温坐在营帐中,眉头紧锁,心中焦虑万分。他深知,若不能及时解决粮草问题,北伐军将陷入困境。他一方面派人四处寻找粮草,另一方面则试图与前秦军队进行谈判,希望能够迫使苻健投降。然而,前秦军队坚守不出,谈判也毫无进展。

与此同时,前秦军队也在积极准备反击。苻健一方面派人向各地的前秦军队求救,另一方面则组织城内的百姓加强城防。不久之后,前秦的援军陆续赶到,长安城内的守军士气大振。

面对前秦军队的反击,桓温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继续攻城,粮草不足,难以持久;撤军,则又心有不甘。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内心痛苦地挣扎着。他望着长安的方向,眼神中满是不甘:“难道我辛辛苦苦打到这里,就要功亏一篑了吗?”最终,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桓温最终决定撤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生存,被我玩成了恋爱养成

右突左撞小螃蟹

无垠之祸

钱易兴

穿越后我快乐修仙

壹拾壹一

快穿之躺平人生,真香

聆一一

活在星际开启我的成长史

相思深处

快穿任务攻略手册

春风梦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