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科举里的卷王
y天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章 科举里的卷王,交替轮换4次和互换的区别 将军爹爹马背承欢免费阅读,y天君,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习法,乃为臣之本,法是天下商贸之根,民生之所托,为臣者无不通习百法。”
“礼法,璃月…”
听着李瑾的讲述,古澜不时点头会意,表示认同。
虽说如今的璃月,已是礼崩乐坏,但朝廷仍致力于通过科举维系礼法,想必是有岩王爷的坚持。
在老爷子看来,一不修礼,二不懂法,道德法律都不遵守,这样的人还当什么官,璃月也不需要这样的庸人。
“至于其他科目,则分文武之道,为‘书’与‘数’,和‘射’与‘御’。”
面对认真听讲的古澜,充当科普老师的李瑾微笑着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书者,不仅需要写得一手好字,还应熟读璃月百家经典,诗词名篇皆得铭记于心,至于数者,主要是术数和形学,此外还会结合考察天文地理等知识。”
“至于射御,则是武举科目,这个无需我过多讲述,您应当也知道。”
古澜点了点头,在记忆中,虽然他礼法修得不咋地,但作为勋贵之后,射御却是一等一的厉害,几乎能够吊打同一批的所有武举人,还未参军时就已具猛将之姿。
怪了,这么想来,他之所以不是进士,怕是因为前身是一个偏科怪才吧。
“书数,射御,礼法…”
而听着李瑾的讲述,一股莫名的熟悉感也随之而来,古澜的心中猛地一震。
我擦,这不是君子六艺么?
除了“乐”被“法”所代替外,礼法射御书数,几乎就是翻版的璃月君子六艺。
不过,“君子六艺”本就是古人推崇的礼治社会的根据,璃月先民以武定天下,以礼治天下,在长久的探索和磨合中确立了这一套“君子六艺”也不足为奇。
只是没想到,老爷子居然会把“君子六艺”作为科举的考试科目,想做官就得学六艺,确保了璃月士人始终传承和遵循礼法,这一招釜底抽薪之举,不可谓之不妙。
比如明太祖老朱,为了在全国推行官话,打击守旧的故元官僚,就要求所有参加的科举士子必须讲官话,顺利把官话推行到全国各地,让被蒙元打断的华夏脊梁再次挺立,让各地的百姓能够无障碍交流。
放在如今的璃月也是,你想做官是吧,当然可以,你得学礼法,学君子六艺。
什么?你说你不学行不行?
可以,种田,经商,参军,锻造…三百六十行,自己选一个去干吧,反正当官是不要想了。
而对于修习礼法的士子来说,不管他们后续是选修书数,成为璃月广大文官体系的一员,或者是选修射御,进入千岩军成为一名基层军官,璃月朝廷都将收揽一大批文武人才,为国朝注入新鲜血液。
即使这些士子落榜了,也可回到民间办私塾教书,或是收徒授艺,修习了礼法的他们不再是一无所知的无业游民,也能自发地帮助璃月进行社会的基层治理工作。
当然,这里也可能有反面教材,比如连举人都没考上的士子王某,没官做没事干,就会剑走偏锋,选择了自主创业。
纵览璃月一千多年来的多次朝廷更替,不少成功的创业案例中不乏有这样落魄士子的身影,通过自我调剂的方式实现了就业。
所以,对于璃月官府来说,士人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够让天下长治久安,用不好就会变成砍往自己身上的利刃。
当然了,至于那些从科举中一路卷出来的卷王们,则是从此走上了吃皇粮和迎娶白富美的人生巅峰。
毕竟,即使是最差的进士,往往也能分配到一个镇丞镇尉的官职,对于绝大多数一辈子不出本地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是妥妥的青天大老爷了。
而那些更厉害的大佬们,或是成为一府的封疆大吏,或是在璃月港内任职,希冀着被帝君察举,成为璃月一人之下的七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