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1章 红尘剑道(五),我喜欢用剑说话,四月初七,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一世,周清风降生于南阳郡安平府,一个颇有名望的世家。

父亲周敬之乃是郡中推官,家学渊源,家族累世为官,积累下丰厚的家底与名声。

而母亲出身书香世族,自幼以诗书礼仪教导子嗣。

周清风,自出生起,便锦衣玉食,温饱无忧。

身为长子,自小便被寄予厚望,七岁习文,九岁赋诗,十二岁已能以笔作赋,气吞山河。

可即便身在富贵之中,他的眼眸中,始终少了同龄人那种轻佻与骄纵。

他沉默而坚定。

他曾在一次偶然,随父巡行县中,看见沿街讨饭的饿殍,看见深夜河畔抛尸的妇人,看见塌屋中哭泣的孤儿。

那一日,他回到家中,跪在灯下,向父母长跪不起,郑重发誓:

“孩儿愿读圣贤书,不为荣华,不为富贵。”

“只为将来得一官半职,能替天下百姓开仓赈灾、修桥补路、施教兴学,使天下少一分饥馑,多一分生机。”

这一誓言,深深镌刻入他的心魂。

他的父母闻言相顾而泣。

父亲更是亲自书下一篇《勉子铭》,悬于清风书房之上:

立心为公,修身以正,举天下之苦难为己任,忘身利达,则可称士。

这一篇铭文,周清风诵读了一生。

也是这一篇铭文,最终引领他,踏上一条不归之路。

十六岁,周清风便以一纸文章,折服主考。

十八岁,入国子监。

二十岁,参加大比,金榜题名,高中探花!

一朝名动天下!

南阳府举府轰动,万民传颂。

父亲泣不成声,母亲披霞衣,亲自设宴三日,接待宾客贺礼不断。

而周清风,却依旧素衣简行,谢绝繁宴,只带一支笔,一册书,一柄剑,默默整理行囊。

有人笑他迂腐,有人嘲他装腔作势。

但更多的人暗中赞叹:

“真是君子之风,不坠家门。”

朝廷赐官。

初任顺阳县丞,主理一县赋税、河堤、粮仓、户籍、法务。

顺阳县,乃苦地。

连年水患,民不聊生,地方吏治败坏,盗贼横行,士绅欺民,兵役横敛。

新官上任三把火。

而周清风,却没有点火。

他先行微服出行三十日,亲眼见、亲耳闻。

然后——

第一道命令,清查地契、量田册。

第二道命令,废除苛捐杂税,调整赋役。

第三道命令,改兵役为募兵,立农役轮流之制。

三个月,顺阳县民怨大减。

半年后,粮仓盈满,河堤固若金汤,流民自愿归附。

一年后,顺阳县被朝廷评为“天下五善治”之一。

而周清风,也从此一飞冲天,被召入京都,官拜侍御史!

进入朝堂,他终于明白,这里并非单靠清廉与正直就能立足的地方。

京都高楼林立,玉台朱阁之间,却暗藏杀机无数。

权臣勾结,宗室争斗,朝堂之上,每一个温文尔雅的微笑背后,都是万丈深渊。

正道并非坦途,忠臣亦难全身。

此时正值储君之争最炽烈之际,三皇子赵元齐最受宠爱,少年得志,才略超群,被誉为“储君之选”。

这位三皇子早早地向周清风抛来橄榄枝。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众多新科进士列席,玉案前灯火辉煌,仙乐悠扬,帝王端坐高台之上。

席间,三皇子举杯而起,携几名俊彦,径直走向周清风。

他身着暗金龙纹蟒袍,腰悬宝玉,气度轩昂,风采照人。

举杯之时,笑容亲和,言辞温润:

“清风兄,有志于为国为民者,岂可独善其身?”

“与我同道,待将来大位在握,必以国士之礼相待,共济天下!”

一席话,道破了许多人的心思。

毕竟,在朝堂之上,想独善其身不过是奢望。

多少寒门子弟、名门世族,在皇子一句承诺之后,便心甘情愿折腰,献上忠诚。

满堂宾客侧目,静待周清风回应。

有的眸中带着怜悯,有的眼底藏着幸灾乐祸。

在这等天恩之下,谁敢抗旨?

可周清风,只是轻轻一拜,目光清澈如洗涤过的江河,不染一丝尘埃:

“微臣学浅才疏,惟愿守本分,不敢妄谈国事。”

九个字,字字如铁。

既无咄咄逼人,也无阿谀奉承,恰到好处地将自己抽离出权力漩涡。

三皇子的笑容微微一滞。

眼底深处,闪过一缕极其隐晦的冷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影视之每次都有新技能

赚钱冲A股

禁止离婚!闪婚大哥后很上头

长白松

惊悚游戏降临?可我是老天师啊!

爱健身的知了

疯了吧,你管这叫娱乐职业?

隐逸的嘟霸

大秦:开局神级词条,我为红尘仙

书包很满

一人一刀一江湖!

老猫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