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向着未来进发
顾孚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番外 向着未来进发,弘晖重生甄嬛传,我的额娘我来护,顾孚清,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当年定下这条规矩的时候,前朝险些闹翻了天,但最终还是被那等成日里忧心子孙不成才、家道日后定会没落的心思占了上风。
“甭管是不是虚爵,也甭管是儿子、孙子,还是女儿、孙女得了爵位,左右这爵位是能向下承袭的,到时得了爵位的女儿、孙女于家中招赘,这肉不就烂在锅里了嘛?”——来自一不知名姓的满人四品武官。
于是,经过几年的发展,科学部越发壮大,又有太上皇昭泰帝的坐镇,竟成了还算热门的部署,连工部和刑部都没它受欢迎!
当然,这只是大势之下的冰山一角,历经康熙、雍正、昭泰、永康四朝,数百年的治理,而今的大清堪称欣欣向荣,无法接受现实的早被历史的洪流甩在身后,留下的都是些精神抖擞之人,君臣联合,共创千古未有之胜举。
永康帝追随其父,在皇位上同样只坐了二十年,二十年一到就自觉禅位给自个资质尚可、心性却最适合的庶三子绵忻,并未将皇位传给父亲和祖父最宠爱的嫡长子绵恒。
不过,这也是昭泰帝的意思,“绵恒偏好舞刀弄枪,让其留在大清安守祖业那是委屈他了,不如放出大清自个在海外攻占一处地盘,做一番大事业才不负此生!”
至于结果如何?只看永康十四年太上皇七十大寿从海外递进大清的帖子就知道了,那帖子上可不是什么什么王,而是一国之君的身份!
这些年大清明面上并未怎么向外扩展,暗地里却于海外遍地开花,二人立国,十余外藩,说起来是多,但这些人遍布全球,距离真心挺远,并未有自相残杀之举。
永昌帝绵忻稳坐皇位二十年,两任太上皇都还在人世之时,大清前所未有的出了三任太上皇,礼部官员头都快想破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区别宫里的三位太上皇。
是的,永昌帝追随其祖父和父亲,同样选择在登基二十年这年禅位给新君,不敢迈过二十年之界限!
虽然在永康帝禅位之时,礼部之人就足够烦恼了,史上虽有无上皇之先例,但如何能拿来给英明神武、功绩显着的昭泰帝用,于是他们想破了头琢磨出来一个“至上皇”的说法来。
不想这“至上皇”才用了二十年,就又要再琢磨出一个比其更尊贵的称号来!
话是这么说,但他们内心其实甘之如饴,无他,活了九十有六的至上皇昭泰帝那是皇室乃至大清的祥瑞,眼瞅着直奔那人瑞上跑了。
最终新君为其曾祖昭泰帝定下“至圣皇”的尊位,还每日早晚请安,风雨不断,未敢有任何不敬之处。
自昭泰帝后,史上再未有人得封“至圣皇”,倒是“至上皇”出了二人,一为昭泰帝之子——永康帝永瑚,一为王朝中后期之君,二人硬生生靠熬岁数将自己熬上了“至上皇”的尊位。
昭泰帝父子去后五十年,资本主义萌芽,而后迅猛发展,再六十年,民主思想现世,又经三代帝王,尚算强盛的大清败在时势之下,不得不“自觉”退位让贤!
华夏历2182年,延续了两千余年的“皇帝”之尊位从此成为历史,封建时代终结,民主时代来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