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天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8章 《为英烈正名,山海关迎忠魂》,大明忠勇侯,明月天兴,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98章 《为英烈正名,山海关迎忠魂》
众人出了皇宫,刚出午门,范景文突然向黄义明施了一礼:“忠勇侯,老夫谢过你了。你为孙、卢二督请奏,我与李阁老,可都为你捏了一把汗呐,我与李阁老没有当场附议,你。”
“阁老言重了,这也是我该做的。要是大家都去请奏,只怕陛下会多想。因此你们不说话,反而是在支持我了。”
李邦华眼中满是赞赏,感慨道:“忠勇侯,你能推却功劳,只为两位总督要一个身后之名。老夫为官这么多年,能似你这般的人,在我大明已是不多了。”
“李阁老言重了,晚辈不敢当,称不上推。这是孙督师、卢总督应得的,他们为国屡立战功,死后不应该被埋没。从前朝廷是非太多,如今大批奸臣落网,此时正是为二督正名的最好时机。”
三人又寒暄了一会儿,便各自离去。
王德化得到消息时,正在府中喝酒。当听到是卢象昇和孙传庭的事情时,手中的酒杯“啪”地一声掉落在地,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这两人在朝在野,都不太讨人喜欢,就是因为不懂得为官之道,该通融时不知通融,偏偏和大多朝廷官员对着干。如今让自己去调查这件事,这可如何是好?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办得好与不好都是得罪人的事儿。
王德化沉思良久,心中暗叹:圣命不能违,得罪其他人,哪怕是得罪高启潜,也不能得罪皇帝。如今的皇帝不再是从前被蒙蔽的样子,再玩从前那一套,只怕自己的小命不保。算了算了,不管那么多了。他随即亲自带着亲信,前往东厂和锦衣卫调集精干人员。
接下来的五天里,大批东厂人员出了京师,前往河北、巨鹿,四处打探知晓崇祯十一年那一战经过的百姓,并且寻找可能有活下来离开战场的相关人员。
王德化则亲自在大牢中审讯流贼的中低级将领和老营兵。
李若琏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因王德化有圣命在身,自然也是全力配合,亲自审讯满洲兵,其中阿巴泰就是他主要审问的对象。
日夜不停,不肯招供的就严刑逼供,大牢里的惨嚎声不绝于耳。京外的消息,也随着打探一点点地搜集,传回了京师。
第五日清晨,天还没亮,王德化就顶着深深的黑眼圈,早早地跪在寝宫门口等候。
崇祯得知后,派人告诉他到暖阁候着。崇祯洗漱完之后,带着王承恩前往东暖阁。
待皇帝进了暖阁,王德化跟了进去,恭恭敬敬地双手呈上搜集和审问出来的证据。
王承恩接过,呈给皇帝。崇祯先是看了一眼王德化,只见他站在一边,低着头,双腿还隐约在发抖,便知道这文本之中的消息,绝对非同小可。打开一看,河北有关官员在东厂的审问下招供,总监军高启潜隐瞒战报等一系列事情。再看孙传庭,据流贼俘虏和个别牵扯进去官员的招供,也是各种原因,其中还隐晦地提到了士绅,崇祯还是在心里想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绕。
黄义明与英国公、宫中的王二喜,准备好了一切,带着礼部刚做出来的两千副棺椁,前往山海关,后续棺椁还在陆续准备中。
勇卫营全营出动,共计两千人,黄德功又增派三千人过来随同前去,共计五千人。
大军高举大旗,押运着棺椁,走在大街之上,引得道路两侧的百姓们纷纷注目议论。
“唉,勇卫营这是又要出京了吗?”
“怎么这么多棺椁啊,这是要干嘛?”
“不知道啊,没听说又有什么大事发生啊。”
黄义明刚出广渠门,宫中传旨的小太监就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
“圣上口谕,着王二喜此去山海关,命高启潜回京。”
王二喜闻言,立刻跪下聆听,叩了个头,才缓缓起身。
这时,李若琏带着一队锦衣卫赶到此处,见黄义明正好要出京,便上前打了个招呼。
二人稍作交谈才知道,锦衣卫此去,是接卢象昇的家人入京,同时看看能不能寻找孙家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