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6章 从黑龙江哈尔滨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网络专家方滨兴,院士之路,钩藤草,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院士出生地
方滨兴院士,1960年7月1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东端。
哈尔滨东与佳木斯、七台河、牡丹江市接壤,南与吉林省榆树市、扶余县隔松花江相望,西与大庆市毗邻,北与绥化、伊春市相连。
哈尔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万二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原始先民在此劳动和繁衍生息。
两汉和魏晋时期为扶余国属地,辽代时为生女真属地,1115年,女真完颜部酋长阿骨打建立大金国,定都会宁府(现哈尔滨市阿城区)。
元朝时属开元路辖境,明朝属奴儿干都司兀失卫辖境。
清朝时,哈尔滨地区属吉林将军所辖的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统管辖。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建设加快了哈尔滨的城市发展,使其成为沙俄的侵华总埠和殖民统治的租借地。1932年,哈尔滨沦陷,被日本占领。
1946年,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使其逐步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城市。
哈尔滨人文底蕴深厚,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人文底蕴。
它是狩猎文化、渔猎文化、牧猎文化的交汇之处,后与闯关东人的传统文化结合,又受欧俄文化影响,形成了混合型多元文化特征。
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并存的城市。
市区保留了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哥特式等一大批历史建筑,被誉为“东方莫斯科”“万国建筑博物城”。
哈尔滨还是享誉中外的冰雪艺术之都,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融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科技等多领域活动为一体的冰雪盛会。
此外,它是我国传承现代音乐艺术最早的城市,诞生了国内第一支交响乐团、第一所音乐教育学校,被联合国授予亚洲唯一的“世界音乐之城”。
哈尔滨名人辈出,这里孕育了众多杰出人物。
如金朝名将完颜宗弼,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为金朝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近现代有思想家李敖,以独特见解和犀利文笔着称,在文学、时事批评、历史研究等领域贡献卓越。
央视名嘴敬一丹,以沉稳大气的主持风格和敏锐洞察力受到观众喜爱。
着名作家梁晓声,是知青文学代表,其作品深刻描绘了知青生活和社会风貌,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复杂。
出生地解码
哈尔滨对方滨兴院士的成长和学术成就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哈尔滨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学术氛围浓厚。
方滨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科。
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培养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为他日后在学术研究中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哈工大的学习和任教经历,让他得以在计算机领域的顶尖学科中接受系统教育和科研训练,接触到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
哈尔滨人有着质朴、勤奋、坚韧的性格特点,这种地域文化特质在方滨兴身上有所体现。
他被认为具有典型的工程师人格,诚实、勤奋、负责,追求技术上的完美。
在科研工作中,他不畏困难,勇于探索,不断追求卓越,为解决信息安全领域的难题付出了艰辛努力。
哈尔滨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科技中心,为方滨兴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产业环境。
早期在哈尔滨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让他对工业和科技发展有了直观的认识,培养了他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他曾提到自己在学生时代就痴迷数理化,喜欢捣腾无线电和收音机。
这种对科技的浓厚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他后来从事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埋下了伏笔。
院士求学之路
1978年3月,方滨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与应用专业学习。
1982年1月,方滨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并考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专业研究生。
1986年2月,方滨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在职博士研究生,1989年9月毕业。
1990年4月,方滨兴进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在职研究学习,师从计算机专家胡守仁教授。
求学之路解码
方滨兴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深远且多方面的影响。
方滨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与应用专业学习,这是他计算机领域知识体系构建的起点。
哈工大雄厚的工科实力和严谨的教学风格,使他接受了系统而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知识根基,培养了他对计算机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基本的专业素养。
方滨兴考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专业研究生,清华的学术资源丰富,学术氛围浓厚,汇聚了众多顶尖学者和前沿研究成果。
在清华的学习经历让他接触到更先进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拓宽了学术视野,能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审视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方向,为他的科研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升了他在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方面的专业能力。
方滨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在职博士研究生,这段经历使他能够将工作实践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