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精神可嘉
一灯阑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8章 精神可嘉,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一灯阑珊,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糊糊:“在景泰元年八月十九日,《上皇还京宽恤诏》明确了科举的新政策:科举岁贡自景泰朝起,完全遵循永乐年间的制度,不再有任何变动。
这意味着新朝决定废除宣德时期的科举配额制度,乡试与会试全面回归永乐旧例。
这些重要的政策调整,往往是由内阁精心草拟的。
当时,内阁首辅为陈循,成员来自江西的陈循与彭时、南直的苗衷与高谷,以及浙江的商辂。从会试卷区的分布来看,除了苗衷的家乡南直凤阳府定远县位于中卷区,其余均属于南卷区。
结合阁臣的地域构成和景泰朝科举政策的反复调整,可以推测,这一系列政策变革,体现了以南人为主体的阁僚抛弃抑制南人的配额制度的意图。
很多人说朱祁钰是被南方文官忽悠瘸了,其实不然,双方都‘各怀鬼胎’。”
独自飞翔:就政治立场而言,朱祁镇偏向北方,朱祁钰只能选南方了。难怪说土木堡是文官集团的阴谋,朱祁镇是被南方文官给卖了。
百忍成金:没得洗,门总是他自己叫的吧。
大明官员颤颤巍巍,他们何德何能敢卖皇帝。国破家亡时有做投降派的,但朝廷如日中天时,谁敢“卖”皇帝。
糊糊:“此举自然受到南方官员热烈欢迎,却引来北方官员的强烈抗议。
户科给事中李侃等人上奏朝廷,对于今年会试的录取制度提出意见。他们指出,礼部在今年的会试中决定不再区分南北考生进行录取,此举虽有其出发点,但臣等深感疑虑。江北之地文风质朴,文风实而不华;而江南之地则文风繁盛,辞藻华丽。因此,在历年的会试中,南方考生往往占据多数,而北方考生则较为稀少。
洪武三十年,太祖高皇帝见取士之制偏于南方,心中大怒,特选北方才俊韩克忠等六十一人,赐予进士及第,以示平衡。洪熙元年,仁宗皇帝也深知此事,故命杨士奇等大臣商讨改革之策,决定南取十六,北取十四,力求南北均衡。
而今礼部却擅自变更祖制,意图以文词之多少作为取士的唯一标准,多取南人而少取北人。臣等以为此举不妥,特请皇上召集百官共议此事。虽言会试取士之额不可拘泥,但南北之分却不可轻易改变。
李侃等人的观点,正是基于南北文风之差异与明廷设立分卷取士制度的背景之上。他们认为,文风之异,乃地域之特色,不可强求一律。而分卷取士,正是为了平衡南北之差异,使得天下英才皆有机会为国效力。
朱祁钰皇帝听闻此奏,心中亦有疑虑,遂命礼部再次讨论此事。
礼部在复议中,首先强调了自景泰元年始,科举取士将遵循永乐年间的旧制,即不再区分南北考生进行录取。礼部表示,这是为了维护科举考试的公正与公平,让真正有才华的考生脱颖而出。
然而,李侃等人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南北文风之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若取消分卷取士制度,必将导致南方考生占据绝对优势,北方考生则难以出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