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无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游天竺山记,南湖随笔,星月无际,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过了不老松再往上,就是修筑在两座峭壁山峰间狭长空间里的铁质栈道了,这就是所谓的“通天云梯”。大家沿着愈发陡峭的栈道往上登攀,难度逐渐加大。由于各自的体力不同,慢慢地就拉开了差距。同行的一位美女荷,就是在这里知难而退选择原路下山去了。这登山之路像极了人生旅途,有人志在高远坚韧不拔力争上游,而也有人善于悄然隐退“归隐山林”去了。等你气喘吁吁地爬完了五百多级的台阶,来到一个狭隘的关口,巨石上书写的“南天门”三个大字赫然入目。前边就是偌大的凌云亭观景台。在这里,你可以极目远眺,望尽天涯路!着名的“九龙拜天”景致就在眼前。但见远处如山一般升腾起来的白云之下,群峰蜿蜒绵亘,一列列排行整齐的山峦伸向天际,如同九条巨龙昂首向天,气势恢宏,震撼人心。“九龙拜天”盖由此而得名。
凌云亭回望,则见天竺山之主要胜景———天柱摩霄。只见一圆柱状山峰突兀而上,几乎直上直下的峭壁斧斫刀削一般直冲霄汉。峰顶上山林茂密,犹如冠盖,隐约间似乎尚有建筑于其上。见此形状,又不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更惊诧于人工建设之恢宏与伟大了。
由于是试营业其间,天竺之巅正在修缮,不对外开放,只得左行准备下山。此处亦有人文景点———云盖观,可惜也正在修缮中,大家不能进去参观游览。过云盖观,有巨石上书“天竺山”三字,在此处可居高临下以观天竺山云海激荡。下面不远,有个好运台观景台,可以近距离再睹“天柱摩宵”和“九龙拜天”之胜景。继续沿步道台阶下行,又有刚建成的“滑道”,只是设备还没全部到位,虽有人值守,但仍在暂时关闭状态。
再往下走,没多远呢,就来到了“卧佛岭”。这所谓的“卧佛岭”,其实就是一小一大两座相连的山峰。其上遍布密林,那座小的像是“佛头”,有眼有口,鼻梁稍高,惟妙惟肖的面部轮廓清晰可见;那大的犹如身躯,胸部还高高隆起,两座山峦,首尾相连,看起来像极了一尊“卧佛”,“卧佛岭”之称盖由此而得来吧。
再往下走的当儿,恰巧碰到了正往山上运送石料和建设物资的“驮帮队”。只见迎面走来了一溜“骡队”,每个骡子背上都驮了不同的建材正吃力地往上走,后边仅有一位“赶脚儿”的人跟着。这几个“大牲口”很是自觉,列队而走秩序井然。大家都很为惊奇,感情在机械发达的今天,还有这样的“驮帮队”在帮忙搞运输呢!由此可见,在比较久远的以前,山上那些气势宏伟的道观建筑,十有八九是离不开这些“驮帮们”的艰辛劳作和奉献的。
继续下行,还有个守阳洞。它原是道士修行的场所,后来在解放战争其间立过战功。那是中原突围之际,得到道长的帮助,有二十多个伤员在此处养伤二十多天,守阳洞因此也有了红色基因。洞下边就是一处建在小山峰之上的“承露盘”,它是座四下通透的玻璃圆盘,人们在上边尽可以一睹天竺山的峰峦云雾奇观。“承露盘”下边还有一处道观正在建设,看境况不日即将完工。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将近下午五点了,按照景区工作人员的交代,五点就要关闭索道,所以大伙儿赶紧下山去了。索道就在五百米左右,很快也就到了。因为人少,并没有排队与拥挤现象,大伙儿也都挺顺利地下得山来了。
此时再回望天竺山,颇觉它莫名地巍峨高大起来。先前对它那些一知半解的认知与看法,却原来都是不着边际的胡乱臆想罢了。天竺山,一座隐藏在陕鄂之间的低调之山,一个让人领略秦岭风骨之地,险峻而崔巍,神秘而魔幻,一个让你足够“走心”的地方,值得一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