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浑人
南无火蛾万千悲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章 浑人,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南无火蛾万千悲勇,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抽出随身佩刀,没头没脑地照着拔灼就砍,鲜血顿时四溅。
拔灼发出了杀猪般的惨叫:“啊……别……别砍了,我跳……我跳。”
见状,李承乾明白这人服了,挥手示意北向辉停手。
“好了,带他去疗伤吧,别让他死了。还有这些俘虏,别饿死了就行,过一阵孤有用。”
“报……启禀殿下,哨骑发现,有千人左右人马正朝咱们这边而来。”
这话让在场几人有些诧异。李承乾摸了摸下巴,难道是夷男可汗来救自己大儿子的?
不过就带一千人来,这哪是救人,分明是自投罗网。
但无论如何,人家都到家门口了,想什么也没用,打了再说。
三人已经做好出战的准备,全都盯着他。
“君集、向辉,你们俩刚回来,就先歇一歇。”
“仁贵,你率领两千人马出去看看!如是敌军,不必请示,格杀勿论!”
“遵命!”薛仁贵领命后,便前去调兵。
“君集、向辉,你们马上将兵士收拢回城,俘虏也安排关押。”
“遵命!”
而后,李承乾走上城头观战。
很快,城中战鼓轰鸣,薛仁贵带领两千人马以雷霆之势冲出城去。
不到片刻,双方人马便照面了,不过却并没有厮杀,而是在交谈着什么。
这让李承乾心里升起一股要发财的感觉,难不成是渊盖苏文真给自己送开拔粮草来了?
但转念一想,当即否定了这个想法。不说高句丽不可能穿过唐军防线,单是两地距离上千里地,时间上根本不可能。
这时,远处卷起一股沙尘,而后只见薛仁贵率领人马返回。
李承乾见状,压下心中不解,下城返回帅帐,同时将侯君集、北向辉、杜正伦等人都叫来。
帅帐内,他麾下文武基本上到齐了,分列两排。
过了一会儿,薛仁贵的声音在帐外响起:“启禀殿下,对方说跟您有要事相商。”
“进来吧。”李承乾说完,薛仁贵便带着两个人进入帐中。
其中一个是上次来见他的那个高句丽使者,另外一个则是一个老者。
此人虽然也是一身高句丽人的打扮,但李承乾敏锐地发觉这人身上有一股他熟悉的气质,怎么说呢,有点像他老师孔颖达。
高句丽使者侧身让开一步,示意老者上前。
那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清瘦,眼神却炯炯有神,步履虽缓,却透着一股子从容不迫的劲。
只见他一副居高临下的模样,左右环视一圈,而后捋了捋胡须,开口道:“老夫观殿下文武兼备,可真应了那古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话一落,李承乾后背冷汗刷的一下就下来了。就这人的架势、气质和说的这话,都不用想,百分之百是以儒学传家的五姓七望出来的人。
这弄不好真是给他送粮草来的,不过根据时间,这粮草不可能是高句丽送来的。
那肯定是五姓七望筹集出的粮食,但他们是怎么穿过唐军层层防线的?
顿时,他脑中闪过前世看过的《资治通鉴》中唐纪的一段话。
说李世民征讨高句丽之战中,“高丽遣兵扰我粮道,烧我粮草,军食乏绝。太宗怒,命诸将分兵击之,然高丽兵出没无常,未能尽剿。”
当时看这段话时,就觉得李世民是真缺心眼,怎么跟袁本初似的,粮草大营不派重兵把守,还被人烧了,想来是晚年糊涂了。
但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结合上次崔家能让一个行军司马矫诏这事,边军可能都被渗透成筛子了。
想到此处,他心底不由打起十二万分小心。
他轻轻端起桌上盖碗,喝了口水,以掩饰自己内心的震惊,然后才缓声道:“呵呵,老先生倒是颇有几分眼力。”
老者见他一点不谦虚,眼底不由闪过一丝不屑,到底是胡人的种,一点不懂得我们中庸之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