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成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9章 送一百个美女,两年后才知他用心险恶,屈尊归来,周公成子,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宗明帝与宗享的皇权角逐
宗明帝宛如一颗璀璨而又充满争议的星辰,散发着独特而复杂的光芒。他的后宫轶事,犹如浩渺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每一颗都承载着一段神秘离奇的故事,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谈资。而他与儿子宗享之间围绕皇权展开的激烈争斗,更是一段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历史篇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皇家权力斗争的残酷无情与波谲云诡。
宗明帝一生子嗣众多,众多子女在皇室的大染缸中各自演绎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最终登上皇位的,是他的三儿子宗享,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宗肃北。常言道:“皇家最缺真情意。”这句话在宗享的一生中得到了极为深刻的体现。他自出生起,便深陷宫廷那错综复杂的勾心斗角和争权夺利的漩涡之中,一生都在权谋的泥沼里挣扎求生。即便是面对自己的亲生父亲宗明帝,他也未能在权力的诱惑下手下留情。在宗明帝七十六岁高龄,已然步入垂暮之年时,宗享送去了一百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侍奉父亲。
这一举动,乍看之下是为人子女的孝顺之举,尽显对父亲晚年生活的关怀备至,然而背后却暗藏着不为人知的玄机。
果不其然,仅仅两年之后,宗享的真实意图便逐渐浮出水面,让人不禁感叹皇家亲情在权力面前的脆弱与不堪一击。
回溯往昔,宗明帝儿女成群,起初被立为太子的并非宗享,而是宗瑛。
宗瑛本有着光明的未来,却不幸被武惠妃设计陷害。
会妃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宗琩成为太子,可谓是机关算尽,不择手段。
在她一系列的阴谋操作下,宗瑛含冤被赐死。
会妃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亮,满心以为自己的儿子即将登上太子之位,未来的皇位也唾手可得。
然而,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她自己却因内心的恐惧和愧疚,被噩梦纠缠,最终竟被活活吓死。
她常常梦到宗瑛前来索命,那阴森恐怖的场景日夜折磨着她,让她不得安宁,直至生命的尽头。
随着会妃的离世,失去母亲庇护的宗瑁,命运急转直下,犹如从云端跌入了谷底。
他的人生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与绝望之中,甚至连自己深爱的妻子羊小玉,也被父亲宗明帝无情地夺走。
这一连串的变故,对于宗琩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让他的生活支离破碎。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的无常和奇妙,这两场看似不幸的事件,却意外地成为了宗享命运的转折点。
宗享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被推上了太子的宝座,并于公元738年被正式册立为储君,开启了他充满挑战与危机的太子生涯。
宗享虽贵为太子,享受着万人之上的尊崇地位,但他的生活却远非人们想象中的那般风光无限、无忧无虑。
在长达十八年的太子生涯中,他始终如履薄冰,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内心被惶恐不安所充斥。
朝堂之上,大奸臣宗甫高对他充满了敌意,时刻都在盘算着如何打压他、排挤他,企图将他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
而羊祸害与深受宗明帝宠爱的天真妃,两人相互勾结,势力日益壮大,他们的存在犹如两座大山,压得宗享喘不过气来。
宗享整日都生活在被人算计、被人陷害的恐惧之中,艰难地在这权力的夹缝中求生存,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公元755年,天元王朝爆发了震惊朝野的安喜叛乱。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乱,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破了天元王朝表面的平静与繁荣,成为了天元王朝和宗享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安胖五率领的叛军,如汹涌的潮水般势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直逼都城。
都城危在旦夕,城内人心惶惶,一片混乱。
宗明帝在惊慌失措之下,无奈只能带着皇室宗亲、文武百官以及一众随从,仓皇逃往川西避难。
在逃亡的途中,局势愈发混乱,矛盾也日益激化。最终,在老庙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变故,天真妃被赐死,羊祸害的势力也随之土崩瓦解。
这一事件,虽然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为宗享扫清了政治道路上的两大巨大障碍,让他看到了一丝摆脱困境、掌控权力的曙光。
老庙之变后,宗享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关键的决定。
他没有跟随父亲前往大西南,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来,肩负起抗击叛军的重任。
这一决定,无疑是一场豪赌,既充满了巨大的危险,同时也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争的胜负往往难以预料,留下来抗击叛军,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但一旦成功,他将成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英雄,威望和权力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宗享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了在权力的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他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荆棘与挑战的道路。
古王朝战争,向来讲究师出有名。
宗享要率领大军出征,抗击安胖五的叛军,就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一个能够让士兵们心甘情愿为之效命、让天下百姓信服的理由。
就在他为此事绞尽脑汁之时,他身边的谋士们纷纷出谋划策,不久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公元756年,在众人的精心策划和拥护下,宗享在灵武被拥立为新皇帝,即宗肃北。
士兵们得知自己是为新皇帝而战,心中充满了斗志和希望。
他们深知,只要能够打败叛军,立下赫赫战功,就能够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在宗肃北的指挥下,天元王朝大军迅速集结,士气大振。
大将郭仪和宗光更是表现出色,他们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带领着士兵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与叛军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厮杀。
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和浴血奋战,宗肃北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他成功地收复了都城盛京和东京这两座重要的城市,使天元王朝的江山重新回到了皇室的手中。
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此时,宗明帝尚未退位,虽然他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权力,但在名义上,他仍是天元王朝的皇帝。
那么,宗肃北该如何与自己的父亲相处呢?这成为了摆在宗肃北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
宗肃北之所以能够称帝,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当时安喜叛乱的严峻形势。
在那个战火纷飞、局势危急的时刻,只有皇帝才能拥有发号施令的绝对权力,才能有效地组织和指挥军队抗击叛军。
宗享虽为太子,但大权却牢牢掌握在宗明帝手中。若事事都要向宗明帝请示汇报,必然会贻误战机,导致战争的失败。
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和将领纷纷劝说宗享称帝,其中北方军统头的肚鸿表现得最为积极。
他接连五次上奏,言辞恳切地请求宗享称帝,在他看来,只有宗享称帝,才能凝聚起大臣们的力量,团结一心,共同讨伐叛贼,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宗享称帝确实是形势所迫,无奈之举,并非遵循传统的嫡长子继承皇位的规矩。
如果宗享是开国皇帝,那么他的称帝之举或许无可厚非,毕竟在开创一个新的王朝时,往往需要打破常规,以果断的行动和强大的领导力来建立新的秩序。
然而,他身为第二代皇帝,这样的做法就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难免会引起朝廷内外的诸多争议和质疑。
宗享在宁夏悄然称帝,并未将此事告知宗明帝。
宗明帝对此毫不知情,一直被蒙在鼓里。
等他得知儿子称帝的消息时,一切都已经木已成舟,生米煮成了熟饭,为时已晚,他已然无力改变这一既成事实。
在当时,为了平定安喜叛乱,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所有人都将焦点集中在了战争之上,无人对宗享称帝一事提出异议。
毕竟,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团结一心抗击叛军才是首要任务,其他的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随着国家逐渐安定下来,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宗享称帝的合理性便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若宗明帝不认可宗享的皇帝身份,那么此事就会变得异常棘手,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如同抢夺皇位一般,会引发朝廷的动荡和混乱。
回顾历史,明朝时,朱和尚在称帝之前,尊小明王为主。
他虽然手握重兵,实力强大,但在称帝一事上却一直犹豫不决,总是担心遭到他人的非议和反对。
后来,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建立自己的王朝,他暗中谋害了小明王。
在除掉了这个潜在的阻碍之后,他才敢公然建立新王朝,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难道宗享和宗明帝之间的问题就真的无法解决了吗?实则不然,宗享很快便想出了一个看似巧妙的办法。
当宗明帝收复盛京返回都城时,迎接他的不是满朝大臣那恭敬的朝拜和热烈的欢迎,而是儿子宗享率领的三千精锐骑兵。
那整齐的队列、寒光闪闪的兵器以及士兵们冷峻的面容,构成了一幅极具威慑力的画面。
宗明帝虽已不复当年的睿智和威严,但在政治的漩涡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他的政治手腕依然不容小觑。
他看着儿子精心安排的这一切,心中明白,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在这权力交接的巨大浪潮面前,他唯有示弱,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尊严。
尽管内心充满了不甘和无奈,但迫于强大的政治压力,宗明帝还是不得不做出妥协,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宗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