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成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8章 晚唐的根,屈尊归来,周公成子,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唐,那曾如骄阳般闪耀的盛世王朝,其根基竟被一个叛将狠狠掘动,摇摇欲坠!

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唐军联合回纥,发动了一场足以扭转乾坤的决定性战役。他们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消灭史朝义八万大军,成功夺回洛阳。这一胜利,恰似一道曙光,标志着两京回归,安史之乱的大部分地区得以平定,然而,河北地区却仍被叛军死死盘踞,犹如一颗毒瘤,迟迟无法拔除。

叛乱的硝烟渐渐散去,紧接着便是对功绩的论赏行封。收复洛阳后,仆固怀恩获封大宁郡王,兼任镇北大都护,其地位瞬间超越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一时间风光无限。

可对于仆固怀恩而言,这份荣耀却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让他内心惶恐不安。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随着叛乱平息,朝廷对武将的猜忌与防备日益加深,曾经的信任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怀疑与戒备。郭子仪功勋卓着,却惨遭废黜;李光弼成就非凡,却因谗言无奈辞官。在这样的局势下,仆固怀恩接任朔方节度使,他深感自己威望日盛,隐隐有盖过主上之势,不禁忧虑起自己的命运。

为了保住荣华富贵,仆固怀恩想出一条自以为绝妙的计策。他深知叛军仍盘踞河北,于是决定采用投降策略,让这股势力继续存在。只要河北局势动荡,朝廷便会对他倚重有加。接纳河北叛军投降,既能稳定局势,又能让叛将对他感恩戴德,彼此形成利益共同体。仆固怀恩暗自蓄养势力,妄图以此稳固自身地位。

将领养寇自重,唐代宗又怎会坐视不理?但面对手握重兵、身为前线平叛主帅的仆固怀恩,他却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旦仆固怀恩与叛军勾结,大唐的国力根本无法承受再一次的动荡。无奈之下,唐代宗只能咬着牙答应了仆固怀恩的要求。

就这样,叛军摇身一变,与昔日的敌对势力并肩朝堂,共谋大事。其中,田承嗣便是个中典型。田承嗣曾是安禄山麾下的一员猛将,安史之乱时表现突出,被提拔镇守颍川。安禄山死后,安庆绪接任,掌控大局。

安史之乱平息一年后,朝廷逐渐稳定,开始围攻叛军。安庆绪见势不妙,匆忙放弃洛阳,仓皇逃窜。田承嗣见状,果断放弃颍川,投向朝廷。可后来,他发现安庆绪在邺城立足,又因唐军指挥不当,转而背离旧主,投奔安庆绪。安庆绪好景不长,被史思明诛杀,田承嗣又归附史思明。史思明死后,他追随史朝义继续叛乱。这般反复无常,实在难以让人信任。但在那乱世之中,忠心本就难觅,安禄山与史思明也曾叛离,田承嗣虽摇摆不定,却也因手中兵马,让人不敢小觑。

投奔史朝义后,眼见叛军日渐衰颓,田承嗣又开始动起了心思。形势紧迫,叛军大势已去,此时投降或许已晚。田承嗣目光如炬,决心寻找更大的筹码。他把主意打到了史朝义身上,以谎言劝说史朝义紧急突围前往幽州寻求救援,自己则坚守莫州。史朝义虽心有疑虑,却也别无选择,只能冒险一试。结果,史朝义破围而出后,田承嗣却将其母及数十位亲眷全部俘虏,连同莫州一并献给朝廷,为自己谋取了最大利益。史朝义最终畏罪自杀,叛军余孽纷纷投降。

仆固怀恩为安抚局面,建议将田承嗣任命为魏博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军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薛嵩为昭义节度使。而此时,名将郭子仪已向朝廷递交奏折,主张削藩,并主动请求裁撤自身担任的河中节度使职务。朝廷虽对郭子仪的识大体深感欣慰,却也深知削藩绝非易事。刚刚平息安史之乱,便急于裁撤藩镇,这过河拆桥之举过于明显,且朝廷还需依赖这些藩镇对抗契丹外患。藩镇势力强大,底蕴深厚,削减藩镇不仅要面对内部反抗,还要考虑外部威胁,平衡内外局势谈何容易!

唐代宗作为嫡长子继位,可他的皇位之路却布满荆棘。唐肃宗离世之际,张皇后私下召见越王李系,密谋推其上位。若非宦官李辅国与程元振及时行动,将张皇后和李系软禁,唐代宗的继位之路恐怕将是一场噩梦。李辅国与程元振因拥立之功得势,掌控大权,众多地方节度使都由李辅国任命,朝廷内外皆被其势力渗透。为铲除李辅国,唐代宗无奈与程元振联手,历经一番较量,才成功稳固自己的地位。

不久后,东南赋税重地爆发袁晁之乱,李光弼刚刚平息,仆固怀恩却暗中与回纥和吐蕃联手,一场针对大唐的惊天阴谋悄然展开。面对回纥、吐蕃的联合以及朔方军的挑战,唐代宗压力如山,大唐的存亡全系于郭子仪一身。郭子仪如同一头觉醒的雄狮,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大唐于危难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战神龙王凌羽

阳光灿烂的时光

心声被偷听,她打烂绿茶女主的脸

菁菁河边草

白骨游历记

长夏碧玉

人不说鬼说

水竹花

柔弱乖巧的沈夫人,马甲多力气大

端午粽子

竹马悔婚?我嫁京圈大佬被盛宠

所谓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