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成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5章 未命名草稿,屈尊归来,周公成子,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再到后来,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打败,此后领地开始缩小并分裂,退到乌桓山一带的称“乌桓”,退到鲜卑山的称“鲜卑”,二者一南一北。

在古时候,北方游牧民族的名字让人眼花缭乱,有时他们叫匈奴,有时又叫鲜卑,后来又叫柔然、羌、契丹、女真、突厥等,有些甚至都不知道怎么读,然而它们却不停地在历史上出现。

那么,这些游牧民族是从何而来,又是谁给它们命的名,活跃在什么时期?接下来,老遥就来简单介绍下这些游牧民族。

一、匈奴

从史料记载来看,早期出现的游牧民族是匈奴和东胡。自商代时起,这两个部族就出现了。

“匈奴”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战国策》,而在甲骨文中,“匈”的字样形似弓箭,这恰好和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相对应,加上匈人总是南下侵扰,所以中原就将其比作野蛮的下等人,名匈奴。

司马迁在《史记》中则认为,匈奴是夏朝后裔中的苗系,他们也是炎黄子孙。

还有一说,尧舜时期的山戎、荤粥、猃狁,商朝时的鬼方、獯鬻,春秋时期的狄、戎,战国的胡,都是后世所称的匈奴,这些称谓,大多指代尖嘴獠牙的动物,这可能和匈奴人的长相有关。

二、东胡

“东胡”一词同样见于东周,当时匈奴自称为胡,东胡人又居住在匈奴以东,所以史书就将其称为东胡。从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

秦朝末年,东胡逐渐壮大,其首领还曾向匈奴要求领土。但到后来,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打败,此后领地开始缩小并分裂,退到乌桓山一带的称“乌桓”,退到鲜卑山的称“鲜卑”,二者一南一北。

三、乌桓和鲜卑

从汉武帝之后,不可一世的匈奴遭到大汉王朝的全方位打击,匈奴也由此走向了分裂,逐步分成了留居在漠北的北匈奴,和效忠于东汉的南匈奴。

时间来到东汉末年,在东汉、乌桓、鲜卑和南匈奴的夹击下,北匈奴已经半死不活,因此只能往更远的地方迁徙。

后来,乌桓被曹操所灭,南匈奴也编入了曹魏政权,但北边的鲜卑却在无人的角落悄悄发育,一连吞并了乌桓和南匈奴的领地,给中原带来了巨大威胁。

可没过多久,鲜卑内部就开始“部落离散、相互征伐”了。

在那之后,东部鲜卑先后形成了慕容部、宇文部以及段部,北鲜卑则是拓跋部,西鲜卑有秃发部和乞伏部。

四、羌和氐

从西晋的五胡乱华之后,各地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逐鹿中原。当时,鲜卑各部都得以壮大,匈奴人也赶来分一杯羹,匈奴的奴隶军队羯族也在北方称霸,此外还有来自西部的羌人,和氐人部落入主中原,这五者,便是五胡的主要代表。

到东晋时期,大江南北都掀起了建国的狂潮,比如东鲜卑的后燕、西燕、南燕,西鲜卑的西秦、南凉,北鲜卑的北魏,还有东鲜卑西迁建立的吐谷浑,以及匈奴的前赵,羯人的后赵,氐人的前秦,羌人的后秦等21个政权。

结果,北鲜卑拓跋部的北魏,和汉人刘裕的南朝宋笑到了最后,由此进入南北朝。

五、柔然

在南北朝时期,北边除了有北魏外,其实还有一个叫柔然的鲜卑政权。

柔然原本是拓跋鲜卑中的一个奴隶部族,但在拓跋部南迁之后,北部的柔然开始不断壮大,不仅建立了柔然汗国,还和北魏、南朝宋分庭抗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战神龙王凌羽

阳光灿烂的时光

心声被偷听,她打烂绿茶女主的脸

菁菁河边草

白骨游历记

长夏碧玉

人不说鬼说

水竹花

柔弱乖巧的沈夫人,马甲多力气大

端午粽子

竹马悔婚?我嫁京圈大佬被盛宠

所谓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