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年三十
张九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4章 大年三十,重生七八:开局一片田到华夏腾飞,张九离,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春节,整个北望都沉浸在别样的欢乐之中。
因为高层结束了数月的讨论,不但在年前批复了豫北省“建设新北望”的请示,甚至还提出了更高规格的要求,顺带着给北望市下拨了两亿元的专项建设资金。
两亿元在这个年代,对于一个地级市而言,那简直就是一笔不可想象的巨款。
只有圈内人才知道,这笔钱与苏豫挣回来的外汇相比,就是九牛一毛。
苏豫这一回连成本都没提,他跟三号首长是这样说的。
“我赚的钱已经够多了,那些外汇是国家急需的,百业待兴,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首长你们可劲地花,基建、国防、教育要想快速提升,不玩命砸钱是不行的!”
于是便有了上面对北望的政策倾斜和拨款,所有大佬一致同意,并且也很想看看巨大投入下的北望,究竟能折腾成怎样的一个标杆地区。
除了这个天大的喜讯,建筑装修材料以及“中华神草”口服液对玻璃瓶和包装材料的巨大需求,直接让几个下辖县的配套工业企业起飞了。
从之前不知道做什么,迅速转变为根本来不及做,配套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增长起来。
涉及的主要行业有玻璃、塑料、造纸、印刷、油墨等等,各种建材和零配件厂家则更多。
所有人都看到了这种变化,所有人都相信今年北望一定会富起来,这种预期所带来的喜悦情绪,通过春节被放大到了极致。
朝阳机械厂、通用设备厂和大龙农业科技公司的所有干部职工,在年前都拿到了以前不敢想象的一大笔年终奖金,以及大量的年货。
这几个大厂加起来,现在拥有上万的职工,而这成千上万的职工又直接影响到了成千上万个家庭,实实在在拿到手的钱,让他们真实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这种“有奔头”的思想一旦形成了主旋律,又必然会激发出更大的热情。
洋溢在北望人脸上的欢乐,是自豪的、是积极的,是充满了希望的!
......
今年大年三十的年夜饭,老赵家一大家子人都集中在了赵玉贵家里。
赵玉贵的新房坐落在新村庄西边中心广场的旁边,除了位置是他贴钱换的,房子都是一样,没有任何特殊化。
再说现在也就他们老两口住着,也足够宽敞,离“苏家小院”和大哥二哥的酿酒厂都不远,很是方便。
罗教授夫妇、段成君也都被请来家里一起吃年夜饭,一张大圆桌坐得满满登登,热热闹闹。
一大桌子菜自不必说,酒也是最好的地瓜烧。
“这一切,真得像做梦一样啊!来,我们大家为今天得好日子干一杯!”赵玉贵感慨着站起身来,举杯庆贺。
“大哥、二哥,你们今年赚了多少?”苏豫乐呵呵地逗自己的两个大舅哥。
赵正吉和赵正祥哥俩搭配地挺好,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两个嫂子也都和和睦睦的,还真不容易。
“嘿嘿!”赵正祥笑道,“刨掉成本,我跟大哥每家挣了四十二万!”
“啥?”赵玉贵吓了一跳,他很少过问两个儿子的生意,自己“接待大使”的活整天还忙不过来,“你们哥俩一年挣了八十多万?”
赵正祥被他爹大惊小怪的模样逗乐了,“要不是咱们产量跟不上,否则再翻它两番也不是没可能。”
苏豫点点头,“继续扩大产能的话,咱这元宝大队的地界就太小了,运进运出的成本也高,除非大哥二哥愿意去北望发展,到工业园去开一家大酿酒厂。
另外一条路就是你们往高端路线上走,毕竟现在整个北望和朗山的元宝红薯都大丰收,低端地瓜酒面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大,这事得你们自己拿主意。”
这话说得赵正祥着实有些心动,赵玉贵砸了砸嘴,“我看明年这样,正祥你呢去北望发展,正吉就老老实实守着你们那个酿酒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