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见王老师
已经后悔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章 见王老师,文娱:我为国家赚外汇,已经后悔了,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阎解旷是总政文工团派来出差的,但是因为阎解旷拒绝了监考以及当评委,所以他此时没有什么任务。
只要打个招呼证明自己到了就行。
找到王与文,两人聊了一下最近的状况,阎解旷挑了一些能说的,更多的是王与文在感慨。
首先就是现在环境好了许多,因为很多年轻人都下乡去了。
城里少了那么多“无业游民”,那治安自然会变好很多。
学校也同样如此。
现在能待在学校的老师,其实都是身上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而且也因为害怕被学生搞,所以王与文等人教书工作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因为不用抓学生的成绩啊!
虽然是这样,但王与文还是有些难受。
因为他是一个真正负责的老师,希望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希望学生好好学,但是很多都说,学了也没什么用,反正也找不到工作,毕业了都要下乡。”王与文叹气说道。
这个问题,阎解旷也不能说什么。
因为国家没有技术,也没有市场,而且还被鹰酱和毛熊封锁,这也是没办法。
有钱的国家,除了高卢鸡都没有和华夏建交的。
国家想生产想要买东西根本没市场啊!
没市场,也就意味着产能爆不了,工厂开不多,不需要太多的工人……
现在唯一对外贸易,就是广交会,不过来广交会的,除了高卢鸡的商人,更多的就是第三世界国家。
这些第三世界国家,比华夏还要穷呢……
多方面的原因,让华夏只能把多余的劳动力安排下乡,最起码下乡能多种粮食,能养活自己不用饿肚子。
“会好起来的,虽然我是在建国后出生的,但是也知道,以前我们国家一穷二白,能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不错了。
所以我相信,以后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好的。
到时候为了建设国家,那么这么多的读书人就有用了。”阎解旷笑道。
王与文点点头,笑道:“你说的对,会好的,都会好的。”
阎解旷看到王与文还是情绪低迷,转移话题说道:“王老师,这是我创作的专辑,希望不吝赐教。”
说着,阎解旷把国内版本的专辑《红》递给王与文。
自从海外版的《红》订单开始爆了之后,华夏唱片厂送了十多张唱片给他,五张黑胶唱片,十张录音带。
当然,唱片厂也拿了不少放在文工团。
在拿到唱片的时候,阎解旷想到了王与文一家以及冉秋叶,所以决定拿出一家给一份。
阎解旷认识的人多了,但是交情深的还真没有多少。
文工团的朋友,因为文工团有,所以阎解旷不用给。
所以阎解旷只需要给文工团以外的朋友就行。
他给王与文一家准备了录音带,因为他家有录音机,至于冉秋叶,给了一张黑胶唱片,傻柱大领导给他的黑胶唱片机还在呢。
除了两家之外,阎解旷还准备发两盒录音带去东北。
一盒给团长,一盒给冷营长。
王与文拿着专辑仔细的看了看,抬头惊讶的问道:“这九首歌作词作曲全都是你一个人?”
这张唱片虽然在国内发行了的,但是因为货量有限,所以只有相关艺术单位的人知道的多一些。
王与文平常只收听国内的电台,还真的没有去百货商店购买唱片的习惯。
所以他现在还不知道阎解旷出了整张专辑呢。
阎解旷点点头:“虽然是我作词作曲的,但是也多亏了文工团领导们的帮助才制作出来。”
“解旷,你真的是太棒了,居然都出唱片了,看看这一排下来,作曲全都是你的名字,看着就有排面。”王与文感慨说道。
“哈哈,老师,你再这么说下去我可就骄傲了。”阎解旷笑道。
“骄傲,是该骄傲,如果我在你这个年纪有你这样的才华和成就,可能早就骄傲到天上去了。”王与文笑道。
两人又聊了聊,最后,王与文说道:“解旷,秋季学期开学前就要到西南的学校去报到去了。”
“老师,你要去西南发展了?”阎解旷问道。
“对啊,你师娘他们全都在西南,我不去怎么行,而且我和你师娘年龄也到了,现在都还没有要孩子,也该准备要个孩子了。”王与文笑道。
之前因为工作的原因,孩子一直没有要,现在是推不得了。
他亲爹亲妈这边还有大哥一家照顾,也不用他操心什么,所以商量过后,王与文决定把工作转到西南那边去,同时也能在那边照顾老丈人和丈母娘。
阎解旷听闻点点头,这是个不能忽视的理由,而且两夫妻异地总是不好的。
夫妻感情就算很好,但是异地久了,问题就多了。
更何况两人在一起,是准备要孩子了。
所以阎解旷也只能恭喜两人团聚,且祝福他们的孩子早日来到这个世界。
“借你吉言。”王与文笑道继续说道:“你上次和我说首都这边以后发展肯定比其他地方好,这点我是承认的。
不过我现在住的房子是学校分配的,到时候我走了,学校肯定会收回去。”
王与文看阎解旷盯着他,笑了笑说道:“虽然学校分配的房子没了,但是我老丈人家里还是有一栋小洋房的,不过房子被收回去了,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
解旷,你别担心我们一家不会再回来了。
我和你师娘商量好了,等退休之后就搬回来,我们两个都有工资,到时候存点钱回来非常容易。
毕竟在这生活了那么些年。”
阎解旷继续点头,他也不能说什么不是?
而且,首都的房价涨得快那是两千年之后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