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1 / 2)

汴京春深 小麦 1750 字 4个月前

文德殿早朝后,官家赵梣将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登肩舆前往宣德楼。</p>

自洛阳也出了一个皇帝,大赵百多年来头一回出现一国二帝。京师百姓激愤者有,观望者也有,那年迈的大多更相信太皇太后,得了官家驾临宣德楼消息的,一早便都往御街而去。</p>

入了朱雀门,经过州桥时,不少人停下脚步驻足不前,那州桥下西边关了三个月门的鹿家包子铺,今日竟重新开了张,门口已排了长长的队伍,远远便闻到那熟悉的鳝鱼包子的香味。店铺二楼上高悬的“鹿家包子”崭新挂旗在初升朝阳下鲜艳夺目。</p>

眼尖的人喊了起来:“看,大门牌匾换了字。</p>

“忠勇信义——”应声者众多。</p>

“似乎是燕王殿下的字啊。”有士子忍不住仰头默默描摹那笔笔见锋的字来。</p>

许多人不由得想起民乱那日暴雨之中被砸的鹿家包子铺,被打的鹿家掌柜和娘子,雨水冲走的鲜血,响过风雨声的咒骂。有人面露惭色低头疾步而过,更多的人默默在那长龙后排起了队。</p>

将近午时,宣德楼上响起鞭声,大乐正示意,城楼下的乐官奏起《威加四海》,鼓声如雷,舞人依乐而行,持干荷戈作猛贲状,舞姿三变后,鼓尽而止,方退至宣德门前。</p>

皇帝銮驾已出现在城楼之上。宣德门前广场上逾万百姓遥遥见到幼帝身着大朝会才会穿的衮冕,十二串冕旒遮住了官家的面容,二尺二寸的天子之笏举至下颌。身侧是身着皇太后冠服的向太后,还有苏瞻为首的二府诸位相公以及文武百官齐聚城楼之上,声势浩大。</p>

城楼上年幼的皇帝高高举起了手中玉笏,百官万民俱屏息以待。烈日极耀眼,连风都停住了一般。</p>

司赞高声唱毕,城楼上下以及广场上众人异口同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洛阳赵棣叛国自立,吾当与万民坚守汴京,讨伐反贼!”赵梣被方绍朴扎了整整半个时辰的银针,他极力稳定着自己的声音,虽不算特别响亮,然而终于顺顺当当地说出完整的一句话来。宣德楼上下一片寂静,不少挤在广场最前头的百姓听得清清楚楚。</p>

“坚守汴京,讨伐反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子厚、孟在、邓宛等主战派当先跪倒在地,高声呼喝。早已得到叮嘱的禁军齐声呼应,响彻云霄。文武百官见苏瞻及诸位相公也跪地高呼,立刻跟随响应。</p>

广场上即刻爆出雷鸣般的欢呼。</p>

皇帝不曾遇害,苏相不曾求援,二府和百官都拥护这位年幼的官家。洛阳是造反的伪帝,官家将和万民同守京师,并讨伐反贼。</p>

赵梣轻轻呼出一口气,怕自己戴着的冕旒晃动,眼神不禁瞟向站在张子厚身后一声大理寺胥吏官服的九娘。她正微笑着看着自己,嘴唇微微动了动,似乎还在说那慈宁殿里的几句话:陛下做得到,做得好,做得对。一种极其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p>

虽然宣德楼上幼帝亮相并激励了京师百姓,然而河东路河北路叛军高歌猛进,两日后已攻至巩义。巩义守陵军士不战而降,亲自督战的赵棣随即行大祭礼,正式宣告登基,算是弥补了不能告太庙行登基大典的遗憾。</p>

各地传言纷纷,也有说幼帝乃是叛党替身,京中叛党抓住了百官家眷为人质,才有登宣德楼一事。总之那大江南北,远的还浑然不知消息,近的已完全搞不清孰是孰非,分不出谁才是叛党,提及叛党不免问一句:“京师的还是洛阳的?”</p>

随之在洛阳的太皇太后又下一道懿旨:“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宣诏洛阳朝廷的翰林、台谏、给舍与礼官火速执行,礼仪简略。岐王虽觉不妥,却无法阻挡。西京众宗室一大半已听说了幼帝安康无恙,而苏瞻更是洋洋洒洒亲自写了《讨洛阳檄文》,号召天下臣民将士讨伐洛阳,护卫幼帝正统,但已经拥立了赵棣,上了贼船,想要下船不知道汴京能不能放过他们,皆硬着头皮附和太皇太后。</p>

“阿婵,爹爹已决定抗旨不遵,你莫要担忧。”延春殿的偏殿里,被太皇太后召来的孟存冷静地对六娘说道:“家中人大多已在苏州,只折损我和你娘两条性命而已,有你婆婆在,太皇太后不会为难你的。你两个哥哥擅自从苏州跑回来,你记得让他们速速逃回苏州去。”</p>

六娘的两个眼泡红肿透亮,听父亲这么说,反压下心中悲痛,低声摇头道:“爹爹莫出此言,女儿怎能让爹爹娘亲因女儿送命。女儿无论如何也不会做这伪帝之后。只要女儿病去了,爹娘和孟家合族才能保得平安。爹爹快想办法带娘离开洛阳,找到哥哥们,一同去汴京见大伯。”</p>

孟存跺脚道:“昨日你娘就已经被宣召入了宫,你竟一点都不知道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