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异想天开的沈青云(1 / 2)

前世的沈青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够在省委一把手面前,侃侃而谈一个地方如何发展的事情。</p>

但今时今日,事实摆在眼前。</p>

听完了他的话,不管是孟光明,还是沈振山,谁也没吭声。</p>

两个人都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当中。</p>

沈振山想的是,如果继续这么发展下去,会不会对省里的社会治安造成影响,进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p>

这是他身为省政法委书记必须要考虑的事情。</p>

而孟光明作为整个江北省的一把手,他考虑的是沈青云所说的这件事,在整个江北省有多严重,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p>

在其位谋其政,所处的位置不一样,考虑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p>

许久之后。</p>

孟光明抬起头看了沈青云一眼,笑着说道:“青云,看样子这两年在基层,你成长了许多啊。”</p>

一个年轻人,能够说出这种话来,在孟光明看来,沈青云无疑是非常成熟的。</p>

很多人可能根本都意识不到老百姓的疾苦,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仕途顺利与否,升迁速度快不快,政绩多不多。</p>

但沈青云却偏偏能够看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p>

“见了一些人,了解了一些情况,就明白了。”</p>

沈青云坦然说道。</p>

他说这几句话的时候,绝对是发自肺腑的。</p>

前世的一些经历,再加上这辈子在富民县的诸多见闻,还有对龙湖县这边一些情况的调研,真的让沈青云意识到,江北省的一些问题真的很严重。</p>

其实下岗这个事情,或者说国企破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p>

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有国营企业宣布破产了。</p>

到了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某位副国级领导就公开对记者表示:“国企要减少滞销产品生产,压缩长线产品库存,现在无论如何要解决几百亿元的库存积压问题……当前国内赤字这么大、银行透支这么多,已经难以为继,还减什么税?还让什么利?”</p>

他说的并不是冠冕堂皇的套话,而是实话。</p>

那时国内大量国企已经陷入生存艰难的困境,老旧的体制和庞大的赤字已经让政府撑不住了,下岗潮开始在全国蔓延。</p>

沈青云前段时间在党校学习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份资料,在那份资料上面显示,九十年代初,我国许多国企虽早已到了破产边缘。</p>

但毕竟都是国家几代人艰苦奋斗出来的成果,国家自然一个都不愿意放弃。</p>

即使在垂死挣扎的边缘,也都会极力延续每一家国企的命运。</p>

整个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重点是试点建立国有企业股份制。</p>

这段时间里,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各地都在摸石头过河寻找可行方法。</p>

先后有几千家国企参与了试点,结果有好有坏。</p>

而直到九十年代末期,上面才终于从实践中总结出来一条深刻的道理:要想把数以万计的国企都拯救回来是不可能的!</p>

富余职工分流下岗,势在必行!</p>

紧接着便是最大的一波下岗潮。</p>

这一次的国企改革的结果,是从九八年到零六年,国有企业减少了一半,但利润却增长了二十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