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仆从(1 / 2)

众阁老听了之后,皆是躬身道:“是,陛下。”“此次依旧遵从过往的原则,公平,公正,公开。”“若有发现舞弊,朕决不轻饶。”</p>

朱祁钰之所以说这种话,就是不想再现朱祁镇时期那样的事。</p>

当时,王振专权,历次的科考,就成为了其发财,提拔其亲人的绝佳机会。</p>

不少徒有虚名者,直接从国子监成为了进士。可以说,那两届的进士,水分极大。</p>

如此丑闻,影响极坏,令不少有志的读书人,格外的寒心。</p>

虽然他登基之后,对于那种进士,清退罢免了不少。</p>

但它的影响却还是存在的。这也是这次科考,朱祁钰如此重视的原因。</p>

想必这些内阁成员,也是知道他的深意,一个个立下军令状,保证不会再出现上一任皇帝那样的丑闻。</p>

“朕想了一下,决定增加这次选拔的人数,历次都是选拔二百余进士。这次朕想选拔出三百六十人。”</p>

众阁老听闻之后,皆是一惊。</p>

而后,就是大喜过望,激动磕头拜倒。</p>

“臣等代天下士子,感谢陛下的仁慈和英明。”诸阁老之所以如此激动那是有原因的。</p>

因为两次的会试,使不少的有才之士,高中不了,进入不了殿试。</p>

可以说,这数年来,两次的会试,让大明少了上百真正的有才学之士。</p>

如今,陛下仁慈,直接增加选拔的人数,这无疑是弥补上一任皇帝的罪过。</p>

天下读书人得此之事后,又如何不感激涕零呢?</p>

皇帝的诏令一下,传到各地。整个大明所有的士子欣喜若狂。</p>

这次的主考官,副主考,都是当世敢言直诤,品性隆望之人。</p>

天下的读书人,听闻此事之后,奔走相告。</p>

更让他们狂喜的还是,这次的选拔人数的大幅增加。</p>

选拔的进士人数,直接增加了一百人。</p>

如此一来,万千读书人高中的几率,大幅的增加。</p>

上一任皇帝的罪过,终于在新帝时得到了弥补。</p>

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对科举生出心灰意冷的饱学之士,又重新生出了豪情。</p>

纷纷准备行囊,去往京师,准备参加科举。转眼间,又是月余时间过去了。京城中,云集了数千来参加会试的举子。</p>

这些举子们发现,这次的恩科,格外的受重视。</p>

甚至,官府还专门设立了行辕,为那些穷困的学子,提供衣食住行。</p>

只要家境贫困者,都可以前来入住。</p>

所有的食宿,朝廷全包了。而且,还会提供专门的宽阔的书房。</p>

对于不少寒门子弟来讲,这简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p>

要知道很多的举子,一路前来京师,可是花费不少。</p>

而且,在京城里居住,是很不容易的。吃住的花销很大,本就拮据的他们,就更难了。</p>

如今,朝廷给了如此的政策,无疑令人喜出望外。</p>

当天,行辕里,就入住了数百的寒门士子。要知道对于家境不富裕的举子们来说,</p>

这些寒门的士子,本以为入住的程序会很麻烦。可谁知,就只是统计了籍贯,姓名而已。</p>

并没有过多的询问,可以说给予了他们足够多的尊重。</p>

令这些寒门士子们感动非常。皇宫,勤政殿。</p>

朱祁钰听说全国的士子基本已经到齐后,心中不由宽慰了两分。</p>

“天下的士子,一生苦读,无非是为朕分忧,报国有门,光宗耀祖。”</p>

“对此,朝廷定要给予其恩惠。”</p>

沈睿等主考官,副主考官皆是称赞陛下英明的举措。</p>

“陛下,如今南北东西四个行辕,共入驻了六百余名寒门士子。”</p>

“臣等按照陛下的旨意,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好好备战会试。”</p>

朱祁钰听了之后,笑道:“做的不错,以后要形成常制延续下去。”</p>

“是,陛下。”在场的官员,都是科举出身。</p>

像沈睿这样的人寒门出身,对于皇帝的这个决策,最是感动。</p>

想当年,他们这样的寒门士子,来到京城之后,要么借住亲戚朋友家。</p>

要么抛下面子,向家境条件较好的好友借钱。</p>

就算这样,也往往是几个人租住在通铺之中,条件恶劣,相当的艰苦。</p>

这无疑会令人感到烦躁和分心。</p>

当年的沈睿,甚至以代人写书信来换取日常的花销。</p>

可见寒门士子在京城参加科考,是多么的不容易。</p>

但现在,皇帝却是十分体谅寒门子弟。</p>

解决了他们的衣食住行,让他们再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科举之中。</p>

更令人的值得欣慰的是,这种举措,还要形成定制。</p>

从此以后,寒门子弟们来京城参加会试,再也不用担心花销的问题了。</p>

“陛下,这次来参加会试的举子,一共是两千四百余人,创下了历代的新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