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关键还是要看疗效(1 / 2)

不止是李鑫不淡定了,温林等人同样难以置信的盯着张定均,好像是在看一个外星人一样,充满了费解与迷茫。</p>

只有搞经济出身的郑勇一脸的茫然,不清楚李鑫等人为何如此,可又不好开口询问,只能用余光扫了下自己的学生。</p>

黄治国自然会以,赶紧小声的解释:“通常情况下,类似5号炉这样的工业炉从加热到恒温至少要两个多小时,如今却只用了之前一半儿的时间,所以……”</p>

黄治国话没说完,但表达的意思却已经很明确了,热处理车间的输气管道没有变,也就意味着供气量跟原来的一样,如此情况下加热时间只是原来的一半儿,这说明什么?</p>

当然在加热阶段的耗气量也是原来的一半儿。</p>

郑勇能做到经济学研究员的副院长,智商方面没得说,当然能听懂自己学生的言外之意,但也正因为如此,郑勇的那张老脸变得极为的难看,要知道他自打踏上漓东厂这个地界就显得十分的强势。</p>

没办法,对于一个饱读西方经典经济学和时下最流行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来说,漓东厂这类在计划经济时代由国家一手建立起来的工业企业简直就是洪水猛兽。</p>

因为这类企业根本就不符合西方经济学上倡导的一般经济规律,正因为如此,郑勇极力主张国家要退出经济领域,让市场作为经济的主导力量,鼓励民营企业,激发民间商业活力。</p>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那就是民进国退!</p>

是以对漓东厂这样的三线企业,郑勇的主张就一句话,早死早托生。</p>

国家不但不能再投入一分钱,而且最好趁着还有价值赶紧卖出去,从而获得客观的现金收益。</p>

基于此,当他听说漓东厂希望省里和上级拨款,帮其改造并不擅长的热处理车间时,郑勇的态度可想而知,不说跳着脚反对吧,但也没好到哪里去。</p>

好在上级单位还拎得清,觉得国家当年花那么大力气建起来的成套工业,就这么不管不顾实在是辜负国家投的那些钱,所以对漓东厂的请求还是本着能帮就帮的原则。</p>

但这与郑勇历来坚持的原则不说完全相悖吧,但你也差着十万八千里。</p>

正因为如此郑勇来到漓东厂可谓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好像自己就是上级派过来的教师爷,一大堆源于西方的经济理论砸过去,直接就把漓东厂上下给砸迷糊了。</p>

而后便给漓东厂扣上一个不懂经济,盲目冒进,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漓东厂申请经费改造热处理车间的事儿也就彻底凉了。</p>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尤其是在黄治国这个得力门生的加持下,郑勇以庖丁解牛的姿态,三下五除二就将漓东厂解刨的差不多了。</p>

正准备最后得出结论,彻底否定漓东厂的提议,却没想到,漓东厂的热处理车间居然凭借自己的能力搞出了工业炉节能新技术。</p>

这在郑勇看来简直是违反一般经济学规律的不合理事件。</p>

漓东厂凭什么就能搞出节能技术?他们有这样的内在动力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