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家商会的规模不是说说而已,只要大明有的东西,商会都能拿得出来,只有盐铁被限制多寡,但仍然有卖。</p>
当朱允熥一行人走进商会时,入眼的全都是各式各样的瓷器与茶叶。</p>
因为是海贸,商会销往海外的主打产品非瓷器与茶叶莫属,至于丝绸则是价钱太高,反而不怎么显眼。</p>
而且按照朱允熥的要求,销往海外的丝绸几乎都是残次品,精品则完全按等重的白银计价。</p>
起初他让商会拿残次品的丝绸出来只是想试试水,看看老外的反应,反正能穿丝绸达官贵人也看不上劣质产品,能卖就卖,卖不掉就一直放着,总有一天会遇到不识货的傻子。</p>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越贵的东西反而越让海商趋之若鹜,不仅染色有瑕疵丝绸第一时间被买走,制作精美的丝绸到如今的价格更是已经上涨到了等量黄金的一半,且有价无市,出货量少得可怜。</p>
拿起一尊美轮美奂的青花瓷原地转了一圈后,朱允熥点了点头装出一副特别满意的样子。</p>
实际上上面的雕饰对他来说算得上是有碍观瞻,哪怕对身边的大臣来说也属于下等货,就像他现在用的碗筷,上面的雕纹无一不是巧夺天工,用放大镜来看都看不出任何瑕疵。</p>
并且是用料都是暹罗国进贡的最上等玉石,他不知道翡翠是什么行情,但他吃饭的玉碗真的是冬暖夏凉,很是神奇。</p>
“不错!做工精细,纹路栩栩如生,这等佳品定能卖上一个好价钱。”</p>
听到朱允熥如此赞美,王叔英起初还以为朱允熥的眼光有问题,这样的纹路也称得上栩栩如生?任谁都看得出连仿品都称不上合格,骗一骗不识字的农民还差不多。</p>
直到听见能卖上一个好价钱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想让这个残次品卖高点价钱。</p>
不过身为大明皇储,说这样的违心之言还是少说为好,不然在场的所有人都要跟在后面一起点头称是,就算只是一个土坯那它也必须精致。</p>
“殿下目光如炬,此间所有瓷器有一半都来自景德镇,乃是真正的大家手笔,不卖高点如何对得起这份精美。”</p>
商会掌柜也是个察言观色的妙人,转瞬间就明白了朱允熥的潜台词,当场就把劣质瓷器吹捧成了大家手笔,他可不会傻到认为是大明的皇太孙不识货。</p>
要知道如今的内务府下面不仅有瓷器作坊,还有茶叶和丝绸作坊,而这些都是皇太孙一人所有。</p>
至于眼前的瓷器,无一例外全都是手艺不精的内务府所出,景德镇出的东西在这个地方属于珍品,与贵重的精品丝绸及茶叶一起,只在二楼展示,且只能观瞻不能轻抚。</p>
他不知道皇太孙为什么要说众所周知的谎话,但他知道这其中定有深意。</p>
“大家手笔就算了,蛮夷之辈也听不懂这些,真正要你做的是让那些外行人明白每件物品的珍贵之处。经商嘛!如果做不到口若悬河,又如何能称之为商?”</p>
“眼下大明商品虽是万国之最,各国商人自开埠以来更是争相购买之,然毕竟非长久之计,大明商人想要走出国门,就必须与海上巨浪搏斗。”</p>
“你等别看这群商人入市舶司之后处处与人为善,那只是因为大明是商品的供给国,他们皆有求于大明,须知这群人多数都是不远万里来到大明,又岂会是人畜无害之辈?”</p>
说这到这里,朱允熥把目光看向远处被隔离开来的众多商人,而这些外国商人也目不转睛盯着商会里边看。</p>
很多人不知道皇太孙是什么意思,但人人都知道被保护在最中间的少年就是大明朝未来的皇帝,他们的生意能不能长久地做下去,也只在这个少年的一念之间。</p>
看着远处各种肤色的外国商人,朱允熥双眼微缩,同时深吸了口气说出了他这次来宁波府最终的目的。</p>
“与豺狼为伍,手中就要有足够锋得利的刀剑,仁义圣贤之道只适用于大明,这句话你替孤转告所有想出海的大明商人。”</p>
“另外,自即日起,松江上海造船厂接受商船制造,有意出海行商者,可共同出资承担造船成本,大海之上除风浪之外,还有数之不尽的黄金与白银。”</p>
此言一出,朱允熥算是站在官方的层面上,以实际行动在鼓励商人出海了。</p>
他知道只要声势一旦造起来,前边的人尝到了甜头,那不出两年大明的商业就会进入良性循环,造船业更是会迎来跨越式发展,在金钱的冲击下,无数人都会前赴后继。</p>